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FBI藝術犯罪調查組展示馬克·夏加爾被盜作品;英國東亞藝術博物館被盜事件中失竊清代鑲飾木盒

“30年後馬克·夏加爾被盜畫作終被尋回”,“英國東亞藝術博物館失竊,多件中國古代手工藝品被盜”,與藝術品被盜有關的新聞並不少見,全世界每年因藝術品失竊所造成的損失高達40億到60億美元。而目前,在國際刑警組織統計的192個國家中,登記在案的失竊藝術品就有5萬件。也正因為被盜藝術作品在黑市的交易金額僅次於販毒、洗錢、以及軍火交易,而名作被盜事件又屢屢發生的歷史背景,盜竊藝術作品也成為了眾多電影的主題。

《盜走達芬奇》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被盜作品:《抱銀鼠的女子》

這幅畫作達·芬奇創作於1489年至1490年,畫面中的女子是當時米蘭具有極大權力的公爵洛多維科最喜愛的情婦——塞西莉亞,她的胸前抱著象徵懷孕和生育的白鼬,當時塞西莉亞已經懷上了公爵的孩子。達·芬奇曾以工程師、宮廷藝術家與軍事設計師的身份供職於這位公爵,直到1499年才離去,而公爵的暱稱就是“銀鼠”。2014年法國科學家、工程師帕斯卡·科特(Pascal Cotte)發現這幅畫原先並沒有銀鼠,達芬奇曾畫了三個版本:一個版本是沒抱銀鼠的,另外兩個版本中銀鼠的大小、形態和皮毛顏色都不同。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禁運品》

影片也是講述了一位早已“金盆洗手”多年的走私犯,卻因為小舅子得罪了毒販頭子,不得已重操舊業的故事。影片結尾,主人公走私假鈔給小舅子還債,而其實包裹假鈔的“破布”才是真正的“值錢貨”。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被盜作品:波洛克滴畫作品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波洛克是美國藝術家以及抽象派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運動的主要力量。波洛克的創作過程與眾不同,他先把畫布釘在地板上或牆上,然後隨意在畫布上潑灑顏料,任其在畫布上滴流,創造出縱橫交錯的抽象線條效果。波洛克有時還用石塊、沙子、鐵釘和碎玻璃摻和顏料在畫布上摩擦。他摒棄了畫家常用的繪畫工具,繪畫時完全擺脫受制於手腕、肘和肩的傳統模式,行動即興、隨意。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偷天遊戲》

一位億萬富翁,因無事消遣到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偷盜,保險公司派出的女調查員把目標瞄準了他,一場警察抓小偷的遊戲開始了。

被盜作品:《暮色中的聖喬治馬喬雷大教堂》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暮色中的聖喬治馬喬雷大教堂》,1908,莫奈

《天機·富春山居圖》

講述的是中國特工同日本黑幫以及英國大盜三方之間為了保護和爭搶輾轉流失、歷經磨難的中國元代古畫《富春山居圖》而發生的奪寶故事。

被盜作品:《富春山居圖》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是黃公望為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布達佩斯大飯店》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講述戰爭時期一個歐洲著名大飯店看門人古斯塔夫的傳奇,以及他和後來成為他最信任的年輕門童零之間的友誼故事。該片於2014年2月榮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大獎。

被盜偽藝術品:《蘋果男孩》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蘋果男孩》被定義為一副給主角古斯塔夫引來殺身之禍的價值連城的名畫。這幅畫是遺產,是歐洲貴族留給主角的財富,是靠他細緻入微,體貼熱心的服務勞動所換來的。看看男孩金色的斜分頭,再看看古斯塔夫,看看男孩的鬢角、髮際線、眉毛、耳朵還有臉部輪廓,再看看古斯塔夫,看看男孩的紅色絨布材質衣袖,再看看古斯塔夫。偷到這幅畫以後,在列車上,古斯塔夫曾對Zero說:“我要死在這幅畫下面,你看得出來我和畫上那個男孩多像麼?”而這也是導演給觀眾的暗示,暗示古斯塔夫自己就是猶太人,而蘋果就是他應該繼承的遺產和財富。然而他又說:“我考慮把這幅畫賣掉”,看,這就是猶太民族的真實寫照。

盤點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藝術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