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把孩子養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這樣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於思維,就是粗魯蠢笨;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車爾尼雪夫斯基

家教決定孩子的出息,門風決定孩子的教養。中國向來高度重視家教和門風,歷史上那些名門望族之所以培養出無數偉大人物,無不得益於此。

可是,現如今大多數家庭中,孩子可謂是“位高權重”。

不想把孩子養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這樣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全家人都圍著一個小傢伙轉,孩子時時刻刻都扮演著被愛的角色,要什麼家長都會千方百計得滿足他們。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認為從家長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從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更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和感激他人?

大家還想的起來那一個在機場弒母的汪佳晶嗎?

他在東洋留學五年,時期的維持生活的費用和學費都來自於媽媽每個月7000元的收益。他心安理得地享用著媽媽給與的一切,從未想過自個兒24歲的很好年景,足以靠勤工儉學來替媽媽分擔。

最終一次,媽媽四下裡舉債,真的沒錢給他了。他竟至對著前來接機的媽媽連捅9刀。

作為一個媽媽,看見這則新聞時,我吃驚不停。一個對自個兒有生孩子之恩、撫養之恩的人,他怎麼樣能下得了手?難不成把你養到24歲了,你還不可以獨立嗎?難不成身為人母就活該養你一生?對自個兒的親生媽媽都匱缺優容,痛下刺客,何況對另外的人呢?他還有一點兒優容之心嗎?

鮑姆林德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心理學教授,他告訴我們:兒童良好的發展不僅需要關愛還需要適當的限制。

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與各種積極的發展結果相關。權威型的家長為例能讓孩子執行他們的要求,喜歡給孩子講道理,與孩子一起商討制定規則並遵守之。這樣的家長往往能培養出能力較強且適應性較好的孩子。並且最懂得孝順。放任型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最為叛逆。民主型教養方式的最有主見。

不想把孩子養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這樣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一、 權威型教養方式:對孩子高要求、高反應

一種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較靈活的教養方式

這種類型的父母對孩子提出明確的、合理的要求,並且會謹慎地說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會為孩子設立一定的行為目標,對孩子不合理的行為作出適當的限制,並督促孩子努力達到目標,

同時,他們並不缺乏應有的溫情,能主動關愛孩子,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訴說,能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能夠接納孩子的觀點,會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在權威型父母合理、明主的教養之下,會慢慢養成自信、獨立、合作、積極樂觀、善於交流等良好的人格品質。

“權威”二字是翻譯過來的,它並不完全等同於我們漢語中“權威”的含義。漢語的“權威”一詞,往往與“威嚴”“權利”“服從”聯繫在一起。這裡的“權威型”更像我們所理解的“良師益友”。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

不想把孩子養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這樣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1、 以應有的尊重對待孩子,孩子才會懂得尊重。對孩子的尊重應充滿於日常生活。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事,要對孩子說謝謝。有什麼事,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

2、 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間的尊重,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父母之間、也應經常說“謝謝”“對不起”“不客氣”“你請”等等。有些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揭對方的短處,甚至謾罵對方。這會給孩子造成很惡劣的影響。父母要成為尊重別人的榜樣,處處尊重別人。

3、 父母的一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當孩子有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時,可能他並不是不尊重別人而是他還不理解這樣做是不尊重別人,孩子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會傷害別人,這時我們不要責罵孩子,而是要靜下心來,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問問孩子如果別人這樣對待自己,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然後有針對性地指出這樣做的壞處。告訴孩子有教養的孩子應該同情別人,幫助別人。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受到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真正做到了這些,我想孩子就真正學會了善待他人。

4、 教育孩子善待父母也就是善待自己,因為家族的傳統往往是一輩留—輩,代代相傳,自己對父母如何,自己的子女會看到眼裡記在心上,自己不孝敬父母,那麼也甭想指望自己的子女孝敬自已。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

所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尊老愛幼懂得感恩,首先要從我們家長自身做起, 總而言之要給孩子做最好的學習榜樣。

不想把孩子養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這樣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權威型”父母呢?

1、以身作則,堅持基本原則,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

2、對孩子的要求要採取一致的態度,不可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

3、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並且協助孩子達成目標,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都要態度一致,不可以成喜、以敗悲。

4、以良好的心態和情緒面對孩子,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對孩子的要求及時的作出反饋,避免“權威”變成“專制”。

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定之規,這需要做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多一些耐心和細心,及時的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時修正自己的教養方式。

不想把孩子養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這樣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不良的教育方式將會教育出不良的孩子!

★獨裁型教養方式:對孩子高要求、低反應。

一種限制性非常強的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會提出很多規則,期望孩子能夠嚴格遵守。他們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從這些規則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懲罰和強制性策略迫使兒童順從。他們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饋,對孩子缺少熱情和尊重,不能敏感覺察到孩子的不同觀點,而是希望孩子一味地聽他們的話,並服從他們的權威。

父母專制型的教養方式將導致兒童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做事優柔寡斷,學習上缺少靈活性,心理上產生抑鬱和焦慮,自卑、退縮等不良的人格品質。

我們這一代人不少是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當代大學生裡出現心理問題的也有不少出自這類家庭。記得在中科院心理所學習時,分析神經症的案例裡,幾乎都有相似的一條:童年時期父母過於嚴厲。高壓之下情緒易出問題。

★溺愛型教養方式:對孩子低要求、高反應

即我們說的溺愛型的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可能滿足孩子的要求,但他們很少對孩子提要求,不會密切監控孩子的行為。他們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得到太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溺愛下對孩子會形成依賴、任性、衝動、幼稚、沒有恆心、不能吃苦、不能體諒別人等不良的人格品質。

這也是今天獨生子女的家庭比較容易出現的,最後自食惡果的還是家長。

★忽略型教養方式:對孩子低要求、低反應。

也稱忽視型的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或者拒絕孩子的要求,或者會由於過度關注自己的事情而對孩子投入極少的時間和精力。他們不會對孩子提出書面要求和行為標準,對孩子缺少教育。在感情上有表現的比較冷漠,對孩子的需要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

這是不成功的教養方式,在這種教養類型下成長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對生活會採取消極的態度。容易表現出較高的攻擊性、易於發怒等問題,長髮展為行為失調,課堂表現非常差。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孩子有可能成為充滿敵意、自私、叛逆的青少年,他們缺少遠大的目標,易出現酗酒、逃學等反社會行為,甚至多種犯罪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