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工具的制作方法是否会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而消失

有一种工具叫“赶罾子”,用两根直径约三十毫米的竹竿交叉地弯成弓形,四个端点在一个平面上,面积约一米八的写字台大,围绕竹竿,在长度方向留一面,其余三个方向和底部用纱网布连接起来,留有开口一方的中部,装有一根细细的竖着的竹竿。使用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一个人使用,只要一个辅助工具就行了,两个人就要用到其他的辅助工具。

农产品工具的制作方法是否会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而消失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人都必须站到水里,因此,它只能在气温高的季节里使用,一天中又以早晨和下午为最佳时间。一个人使用时,一手拿着“赶罾子”两根竹竿的交叉处,将其轻轻地放入池塘边一定距离处,缺口一方朝向岸边,竖着的细竹竿往下插入泥中,使罾底与池底贴合,不留缝隙。另一只手拿着竹竿或木棍组成的三角形框架,底边朝下,提起来放下去,提起来放下去,同时向罾运动,将水底的鱼往罾里赶,赶到罾口边时,轻轻而又迅速提起罾。

农产品工具的制作方法是否会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而消失

一个人用,是将小范围内的鱼赶到罾里,两个人操作,则是将大范围内的鱼往里赶。一人安罾,另一人沿着池塘边,将几十米长缀有小木块或竹块的绳子放水中,两人抓住绳子在水中来回地拉扯,一步步缩小范围,将鱼往罾里驱赶。这种方法也叫“扯白”,只能捕到较小的鱼崽仔,一般以宽嘴的“麻婆嫩”居多。

捕鱼之外,还有抓泥鳅也是小时候常见的活动。

农产品工具的制作方法是否会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而消失

地势低洼的田垅中,常常有许多一年都不会干的田,也是为了灭虫害,冬天都灌满了水,同时在田中用泥围有圆圈形的粪氹,倒入猪牛粪和杂草,农村里都叫它为“浸冬田”,是六十年代中期以前的耕作方式。入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在田里睡了一个冬天的泥鳅醒了,钻出泥巴四处活动。抓这时候的泥鳅是在晚上。一个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半球形铁丝笼子,里面装满燃烧着的油脂较多的干松木块,用一根长木棍挑着,沿着水田,边走边往水田里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