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15年只做一件事,是一個寂寞而緩慢的過程,無論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工作,點滴感悟皆是人生。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這個平臺,我和《海峽兩岸》就這樣相伴著走過了15個年頭。

從第一次配音到第一次採訪,再到第一次出鏡,進而常態化的訪談,15年4000多期節目主持,做晚會、走基層、赴臺採訪、涉臺領域大型活動的主持……我和《海峽兩岸》相輔相成,共同變化和發展著。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入職央視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2003年,我在央視入職。之前在吉林衛視做了一年的早間新聞直播,對電視、新聞採編、直播都已小有經驗,可《海峽兩岸》是一檔涉臺時政類的訪談節目,需要主持人具備紮實的對臺時政知識和訪談功底,而我卻對此知之甚少。

一切從零開始,對當時已在地方衛視主持過重大直播和晚會的我來說,是有心理落差的。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那時的《海峽兩岸》節目形式相對比較原始,主持這樣一個嚴肅的、政治敏感性極強的訪談類節目,對那時的我來說不佔任何優勢,壓力可想而知。

曾有位文藝頻道的導演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以你的外形條件和主持風格應該來主持文藝節目,坐在那‘批’阿扁是戴著鐐銬在跳舞……”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在我看來,主持人這個職業,在年少的時候多少會帶點浮躁氣,特別是上天還給了你不錯的天賦和外在條件。記得當時和我前前後後一起從地方臺來央視的主持人不少,董卿、史小諾、任魯豫等等,都陸陸續續收穫了鮮花和掌聲,只有我一直在“文火慢燉”,我覺得自己就像是坐上了“冷板凳”。

紮根欄目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但是就算心裡再有不甘,只要從事了新聞媒體職業,就必須有快速的學習和適應能力,必須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有段時間,每期節目內容只提供給我一個題目及大家討論的大概框架,所有錄像的節目提綱都要我自己獨立完成,有的時候要一連準備好幾期。從邏輯、遣詞、用句、深度,到主題、導向都要考慮周全,常常挑燈夜戰到凌晨一兩點,第二天還要早起化妝,精神飽滿地把節目錄制完成,並根據現場的訪談做臨場總結。

這對主持人來說,是需要耗費很多心力的。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從臺灣地區的大小選舉、春節包機、“兩顆子彈”“倒扁”“連戰破冰之旅”、馬英九執政、陳水扁入獄、“兩岸三通”,到“開放陸客赴臺”“國共論壇”“習馬會”、蔡英文上臺……從島內政經民情到兩岸關係,這些年來兩岸的大事記,我如數家珍。

再到後來節目內容跳出臺海,涉及亞太、中美,甚至是軍事話題我都可以敏銳而鎮定地駕馭,皆得益於長期紮在《海峽兩岸》節目裡的積累。

砥礪前行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這份業內的影響,讓我在一個專業的領域裡得到了價值認定,也代表著某種公信力。“冷板凳”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坐熱了。

現在的《海峽兩岸》欄目已今非昔比,在全國的新聞節目排行榜上經常名列榜首,連續6年被評為“央視十大品牌欄目”。那麼接下來,在不斷創新和變革的行業氛圍裡,我和《海峽兩岸》要做什麼樣的突破,既可以讓欄目熱度不減又能有所改進,也是我和欄目正在思考的問題。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即便工作中我也有過鬱悶,也抱怨過,但和我在央視獲得的成長相比,一切都值得。我也將會用最初的那份心氣,走接下來的路。謹以這份值得,獻給開播25週年的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祝福頻道青春不老,收視長虹!

「李紅」把“冷板凳”坐熱

魯健、李紅、任志宏、郎朗、于丹

汪明荃、鮑國安、藍天野 等

傾情講述與CCTV4鮮為人知的暖心故事

邀您品讀

獨家收錄27段精彩視頻

517張珍貴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