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弧爐扎堆投產西南,廢鋼年需求將達2700萬噸,不夠用怎麼辦?

2018年工信部披露鋼鐵去產能工作的重要通知,重新規劃了電爐產能分佈,鼓勵西南、西北、華南地區小型電爐企業聯合重組,將舊的產能轉化為電爐鍊鋼

。而西南地區作為工信部發展電爐鍊鋼的重點區域,孕育了龐大的廢鋼需求,形成了新的市場機遇。

電弧爐扎堆投產西南,廢鋼年需求將達2700萬噸,不夠用怎麼辦?

圖1

四川:預計年需求將達900萬噸

四川廢鋼產出主要是民用和工地拆遷廢鋼,工業廢鋼較少,集中在成都、德陽地區。2017年在國家大力嚴查地條鋼的背景下,川內作為中頻爐產能集中地,被重點督察,共取締“地條鋼”63戶,產能共1224.43萬噸,使得當時屬於用廢大省的四川,罕見的轉變成資源輸出型省份,大部分資源流出周邊山西、河北等地,價格也由全國高位滑落至低點。

然而今年國家重新規劃了電爐產能,根據規劃,近80%電爐將會落戶四川,給當地廢鋼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預計未來四川的廢鋼需求量將達到900萬噸,重新奪回用廢大省的地位。

重慶:預計年需求將回歸至200萬噸

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和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形成了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中國最大汽車產業集群,廢鋼種類眾多,資源充沛。據瞭解,

目前重慶廢鋼年產出量在450萬噸左右,吸引大量外省貿易商前來調貨。不過自取締“地條鋼”專項行動以來,共去除粗鋼產能516.75萬噸,取締“地條鋼”產能289.17萬噸,鋼廠基本癱瘓,廢鋼貨源嚴重過剩,價格跌至低谷。眾多原有的廢鋼基地以及轉型而來的基地,憑藉便利的交通條件,將本地廉價貨源發往全國各地。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重慶本地沒有了需求量,自2018年以來,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當地鋼企的積極改革下,本地的廢鋼需求量也將重新迴歸,預計2023年重慶的廢鋼年需求量將達到210萬噸,剩餘廢鋼容量達到300萬噸。

雲南:預計年需求將達1100萬噸

在經歷了2017年去產能、打擊地條鋼之後,雲南廢鋼市場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發展模式的徹底改變:從以中頻爐為主的玉溪通海這種一個市場主導的模式,逐漸轉變為以昆明、玉溪、曲靖三者相互競爭、相互流通、可持續發展的廢鋼運行模式,極大的增強了市場的活力和可競爭力。

據統計,目前雲南省的廢鋼年消耗量大約在700萬噸左右,但是目前市場的廢鋼量僅僅只能說暫時夠用。在2023年新建電爐、轉爐完成之後,廢鋼年消耗量將比現在增加400萬噸左右。

貴州:預計年需求將達500萬噸

貴州屬於傳統的高原地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地形的因素制約著貴州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豐富的礦藏資源被逐漸開發出來,吸引了眾多投資商來本地建立鋼廠,目前在產的鋼廠有7家,其中國企有2家。

去“地條鋼”後,目前全省的廢鋼年需求在400萬噸左右。在2023年之後部分新建電爐投產之後,預估廢鋼年需求將在500萬噸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