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藥劑科——王爽

茵陳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三月天,草木萌生。因四時之中,春屬木,春三月,萬物生長髮育,肝也屬木,喜條達,與木的特性也相類似。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因此,用中醫的話來講,四季中春季正是養“木”氣,柔“肝”氣的最佳時節。

“此雖蒿類,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茵陳。” 根是舊的,心卻年輕,逢春便發。

民間有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

晉南一帶,三月三,食野蔬,野菜入食是自古的傳統。更有民謠“三月三,白蒿翻,吃了白蒿活千年”。

民間有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 ,這還有一段傳說,據說華佗老先生有次給一黃癆病人治病,苦無良藥。過了一些天,他發現病人竟然好了。一問,人家說是吃了一種綠茵茵的野草。華佗一看是茵陳蒿,便去採,給其他黃癆病人試服,但都沒用。華佗又去問人家吃的是幾月的茵陳,說是三月的。華佗恍然大悟,春三月陽氣上升,百草發芽,可能就是三月的蒿子有用。為了摸清藥性,他連試三年,終於弄清,並編歌訣供後人借鑑:“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陳蒿當柴燒。”

茵陳

【藥性】:苦、辛、微寒

【歸經】:脾、胃、肝膽經

【功效】:利溼退黃,解毒療瘡

【主治】:1、黃疸;2、溼瘡瘙癢

茵陳的家常做法

1、撥爛子(山西民間的家常美味)

三月採的嫩苗(綿茵陳)

挑揀去腐葉、陳根,清水沖洗乾淨

控淨水,伴上面粉,上鍋蒸15分鐘

蒸熟後,放涼,吃的時候用雞蛋、肉、炒著吃。美味無窮

健脾胃、潤腸通便;小兒積食時可適當食用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2、泡茶飲

三月採的嫩苗(綿茵陳)挑揀去腐葉、陳根,晾乾。

用時取適量泡茶飲。

治嬰兒黃疸不退;口腔潰瘍;高脂血症。

蒲公英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黃花苗”,為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藥食兼用。

【藥性】苦、甘、寒,入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溼退黃、通淋止痛。

【主治】

1、癰腫疔毒、善治乳癰。

2、熱淋澀痛、溼熱黃疸

3、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蒲公英的家常做法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

食用蒲公英,最好選擇在初春的四五月間,在開花之前採下,那時清火、消炎、抗癌的功效最佳。

生吃 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淨、瀝乾蘸醬,略有苦味,味鮮美清香且爽口。

涼拌 洗淨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鐘,瀝水,再用冷開水衝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據自己口味拌成風味各異的小菜。

做餡 將蒲公英嫩莖葉洗淨水焯後,稍攥、剁碎,加作料調成餡(也可加肉)包餃子或包子。

煮湯熬粥 為了減少蒲公英苦味,食用時可將其洗淨後在開水或鹽水中煮5~8分鐘,然後泡在水中數小時,將苦味浸出沖洗乾淨,再煮湯或熬粥。

食用禁忌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陰寒證患者忌服

過敏者忌服

用量不宜過大,過大易致緩瀉。(應季而食)

已患疾病者應當及時就醫,切不可拖延

馬齒莧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馬齒莧又名“馬齒菜、馬莧菜、長壽菜”,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全草入藥,藥食兼用。

【藥性】酸、寒。歸肝、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

【主治】

1、熱毒血痢

2、熱毒瘡瘍。

3、崩漏,便血

4、溼熱淋證、帶下

馬齒莧的食用方法

馬齒莧被常稱為“救命菜”、“長壽菜”,家常食用方法也非常多:

涼拌

馬齒莧炒雞蛋

馬齒莧雞蛋煎餅

做餡

糰子、花捲

煮粥

食用禁忌

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洩者勿用

馬齒莧不宜與甲魚同食

孕婦忌用(具有興奮子宮,收縮子宮作用)

過敏者忌服

敗醬草(苦菜)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敗醬草又名“苣(qǔ)蕒(mǎi)菜、苦菜、苦蕒菜、苣菜”等等,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苣蕒菜及其同屬額未抽花莖的乾燥全草,野生。食藥兼用。華北、西北等北方地區及京津兩市作為敗醬草入藥。

【藥性】辛、苦、微寒。歸胃、大腸、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

【主治】

2、產後瘀阻腹痛。

3、肝熱目赤腫痛。

4、赤白痢疾。

苦菜的食用方法

1、生吃(涼拌)

2、水焯後涼拌

3、做餡

4、苦菜炒雞蛋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紫蘇葉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唇形科植物紫蘇的葉,紫蘇全植物均可入藥,葉稱為“紫蘇葉”、莖稱為“紫蘇梗”,種子“紫蘇子”具有止咳平喘功效。紫蘇葉氣味清香,常作為餐桌上的美食。

【藥性】辛、溫。歸肺、脾經。

【功效】發表散寒,行氣寬中,安胎,解魚蟹毒。

【主治】

1、風寒表證。本品外能解表散寒,內能行氣寬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風寒表證而兼氣滯,胸脘滿悶、噁心嘔逆,或咳喘痰多者,較為適宜。

2、脾胃氣滯證

3、氣滯胎動不安證。

4、食魚蟹引起的腹痛吐瀉。

紫蘇葉的食用方法

生吃,多用於日本料理,尤其在吃生魚片時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

南方食用較多,多與肉類同時烹飪。

涼拌

清炒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藥食同源,您知道嗎?這些野菜都是養生佳品!

食用禁忌

1、忌與鯽魚、蟹等同吃(容易中毒)

2、一次不能過量食用(紫蘇葉含草酸)

3、不宜長時間煎煮(含揮發油)

4、糖尿病患者慎食(具有升血糖作用)

結語

野菜雖美味,但不宜食用過量。

應季而食,適量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