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爲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柳公權的楷書,可以說是溶合晉唐諸家筆法,自出新意創制了瘦硬挺拔風格的楷書書法,世稱“柳體”,與顏真卿的書法一併被稱之為“顏筋柳骨”。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的楷書點畫形質痩勁,用筆方圓兼具,以方為主;結構嚴謹,中宮緊奏。柳公權的楷書以骨力勝出書法史,但柳公權也有和他的書法風格一樣耿直性格,其筆諫:“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更是被傳為佳話。我們以【德】字為例來試做一番欣賞。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上圖柳公權的楷書【德】寫的端莊勁拔,點畫筆筆用筆清晰,乾淨利落,結構緊奏和諧,又不失大方渾厚之氣韻。

我們知道,柳公權的楷書雖然以方筆為主,但點畫線條起筆、收筆的運筆,非常注重藏頭護尾,而運筆則提筆澀進,線條於剛健中含豐腴之氣韻,也不乏一絲妍媚氣韻,所以,柳公權的楷書雖然骨力雄強,但世所公認無一絲“拋筋露骨”之弊病,反而與點畫的形質之內,蘊涵瘦硬、精悍、厚重、遒勁之氣韻。

這些特點在【德】這個字中也被髮揮的淋漓盡致。

從【德】字的結構方面看同樣如此,結構中密外疏,搭配均衡,重心平穩。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人如其字。這就和人們的性格和、品性一樣,不同的品性修為,所表現在具體事情的行為和態度上,也是不一樣的。如有的人性格急,有的人性格慢,這在做事的風格上就會一覽無遺的表現出來。

書法也是如此,由於不同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意識,這些在一個書法家的作品甚至單個字的點畫、結構的處理上,都會在作品(字)中有所描述和表現。當然,這是在一位成熟的具有創新自我書風的書法家的作品中才有所體現,也就是在書法技法和書寫的水平達到揮寫性情的爐火純青的藝術水平下才能做到的書法藝術境界。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種思想在其書法作品甚至【德】字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些特點。

古代聖賢有云:【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種傳統文化思想在我們古今的優秀書法作品中也有所用書法藝術語言的闡述。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德】字的“解字與說文”

​​​​
​​
​​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字源】德是會意字,由表示行走的彳、代表眼睛的“惪”和表示心臟、人的內心的心三部分組合而成。合起來指眼睛裡可以看到的人心的行為。一說德是形聲字,彳為形,“惪”為聲。德的本義是指道德、品行,引申為信念、心願。又指恩惠、恩德。有時用作動詞,表示施予恩德或感恩戴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釋義】①(名〉道德,品行。范曄《後漢書·列女傳》:“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無”,以就懿德。”劉禹錫《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先達德隆望尊。”②(名〉恩惠,恩德,好處。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願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班固《漢書・高帝紀上》:“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劉向《戰國策・魏魏策》:“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③(動)感謝恩德,報恩。《詩經・魏風・碩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德。”《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功受賞,臣不德君。”左丘明《左傳・楚歸晉知罃》:“然則德我乎?”

歐陽詢的【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顏真卿的【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趙孟頫的【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

《集王聖教序》中的【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柳公權楷書雖以“骨勝”,但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以“德”為德​​​​​​​​​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