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愙齋書法」行草斗方《上善若水》

「愙齋書法」行草斗方《上善若水》


現代的書法作品可謂琳琅滿目,讓人多看一眼已非易事,如果讓人多看一眼就不撒手,就更不容易了。


丁謙先生的這幅作品“上善若水”,可以說基本上做到了。在69x69cm見方的尺幅之內,他實現了破中有立的佳構。


首先是“立”。從形式上講,這幅作品以界格示人,可謂別出心裁。其實在《龍門二十品》中,就已經有這樣的形式了,比如大家熟知的《始平公造像》。不過,畢竟那是石刻,丁謙先生進行了借鑑,拿過來在宣紙上加以呈現,可謂別有一番趣味。那淡淡的墨痕,時斷時續的線條,隨性的描畫,無不給人以自然舒適之感,毫無斧鑿之意。


其次是“破”。隨性的界格形式(並不整齊劃一),此前往往是與魏碑相依存的,丁謙先生卻用行草書寫,這是劃破時空的整合,而且是錯落搭配得那麼巧妙自然而渾然天成,看上去讓人頓覺耳目一新!同時,引首章“大象無形”以及姓名章“丁謙之印”、齋號印“萬籟草堂”,都鈐在了界格線上,而“水”字的最後一筆,奪“框”而出,飛白呈現,恰似一泓活水奔湧而來!


總體而言,此作濃淡相間,虛實結合;以不規則的界格把“上善若水”四個字各置一處,可謂界而不開、隔而不斷、框而不死。一言以蔽之:計白當黑、以少勝多。


然而,若以完美標準來衡量的話,“水”字的豎畫運筆似乎略快了一些,因而略顯單薄。白玉有瑕,然瑕不掩玉。


希言齋感言:在創新意識很強的當下,求學之人,理應以“水”的姿態,俯下身去,靜下心來,不急,不躁,不爭,在不斷沉澱與積累的基礎上,創作出新的、無愧於時代的藝術精品來。


「愙齋書法」行草斗方《上善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