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陕甘川省一脚踩,金牛古道五丁开。

珍惜矮马三尺二,端公傩戏趟火海。

浆水半年不得坏,洋芋搅团石窝踹。

根面角角假鱼卖,核桃馍馍皇帝爱。

1.陕甘川省一脚踩

宁强县地处陕西省西南角,是一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山区县,为大西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门户和黄金通道,汉江发源地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美誉。特别是宁强县青木川古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或“金鸡鸣三省”之称。

宁强县道路开辟历史悠久,石牛道最为典型。是因秦王伐蜀,石牛粪金,

五丁开道的故事得名,自古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

元朝以来,由汉中西行过褒水,经勉县入山区至金堆铺交宁强界,经大安、烈金坝折南,过五丁关至宁强县城,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七盘关入川界而达成都,约600公里。该县境内共长85公里,多属险峻山径。现108国道途经于此。

3、珍惜矮马三尺二

宁强矮马是我国濒临绝迹的珍稀矮马品种,体小精悍,善走山路,是春秋战国以前古羌人从青海游牧地南下西南,进入宁强县时遗留下来的,当地山区群众多用其拉磨和驮柴。宁强马知名度最高的是身高低于115cm以下的宁强矮马,它比日本矮马120cm还要低。

自上世纪80年代,当地的传统养马业就开始衰落,宁强马质量逐年下降,一度濒临灭绝。为使宁强马这一矮小型“基因库”不至遗失,宁强县累计投资1280万元建成面积1900余平方米的国家级宁强(矮)马保种场,融矮马保种、马术表演、观光旅游为一体,免费向游客开放。

4、端公傩戏趟火海

端公戏,亦称傩戏。宁强是古代羌氐居住区,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后来又融合了巴、蜀、秦、楚、陇人口及文化,民风尚巫,至今遗存有较完整的傩艺傩技,傩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如傩艺、傩戏、傩神、傩舞、傩技、傩俗、傩面等等,形成了独具宁强特色的傩文化艺术。其傩技表演有过刀桥、下火海、钳耙齿、革及铧、开红山、捞油锅、九龙水等。傩,是现代民歌、舞蹈、杂技的原始雏形,是农耕时代融祭祀、娱乐、信仰一体的民俗活动。宁强傩戏是原始信仰、祭祀仪式、民俗风情、音乐舞蹈、雕画艺术的复合文化载体,堪称原始艺术的“活化石”。

5、浆水半年不得坏

浆水菜是宁强人自古以来爱吃的酸菜,素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意为:偏来浪去,走不稳路)”之说。浆水菜由新鲜油菜发酵做成,其味酸而散发清香,健脾开胃,再吃不腻。由于宁强地处高寒山区,农户家每到前一年的霜降前,扎一大缸(或大木桶)浆水菜,用一光滑石头放在浆水菜缸(或木桶)里,把菜压实在发酵,可用至来年的农历四、五月间,菜不得坏。以此成为山里农户做饭用的主要菜食。

浆水缸里的浆水菜

用浆水点制的菜豆腐

6、洋芋搅团石窝踹

洋芋搅团是宁强人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制作比较简单原始,即取数十个洋芋放进锅里蒸熟,去皮,再放进砸洋芋的石窝里砸杵烂至颇有黏度的一大团洋芋泥,铲出来放进小盆或盘子里。吃的时候用勺子取适量放进碗里,加上炒好的酸菜汤或调好的醋水,再放适量的碎蒜苗、青椒末、大蒜汁、辣椒油,即可食用,吃起来绵软柔滑,清香爽口。以前是山里人们改顿的食物,现在成了宁强人侍客的特色佳肴。

制作洋芋搅团

即可食用风味小吃

7、根面角角假鱼卖

【根面角】是宁强一道风味小吃,呈浅褐色,每联5瓣。其主要原料系从野生蕨根中提取的淀粉面(即根面),放置盆内,加少许食用碱,用沸水冲烫,边冲边用筷子搅拌,至完全烫匀,揉成团,再擀成大薄片,用一圆形器具扣成一个个小圆片。其馅一般用时令鲜蔬,如竹笋、豆腐、豆芽、小葱、瘦肉等,加食盐、胡椒粉、花椒粉等调料,调成荤、素两种馅。包时取皮一张,放馅适量,对折捏成月牙形,或用三个指头捏成菱角状,急火蒸成,然后再蘸上酸辣之汁,食时麻辣爽口,柔嫩有劲道,回味悠长。依其各自形状称为“根面角”和“菱角”,本为夜宵小吃,现在也逐渐登上豪华宴席。

【假鱼】是宁强又一种小吃。其制作先将豆芽、豆腐、竹笋等剁碎,并将葱花、姜末与之拌匀,再加入适量其他调味料,这便是馅。豆腐衣泡软,切成长宽各十公分作皮,包馅成为约一公分的鱼形饺(或卷成条形状),上笼蒸十分钟即好。食用时浇上自己喜爱的佐料。其形略似河鱼,色晶莹而斑斑斓斓,清香扑鼻爽口。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仍是豆腐衣制作的那种素味假鱼。原先县城有一老太婆每天傍晚推上手推车沿街叫卖“假鱼!假鱼!”,声韵悦耳悠长。人们常说:“如今假冒货甚多,都说自己是真的,唯独这老太婆肯讲真话,假的就是假的”。这假鱼货真价实,老少皆宜,人人都爱吃。假鱼在宁强年代久远,现已成为群众餐桌上常见的风味食品之一。

8、核桃馍馍皇帝爱

宁强核桃馍最久负盛名的当属老字号王家核桃馍。它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传说当时有一家叫“福兴老号”的铺子,掌门师姓王,擅长各种烧饼及满汉糕点。在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西安避难,羌州(今宁强县)官吏曾将次馍做为贡品进陈御用,慈禧太后食后赞不绝口,赐名为“满汉龙凤喜饼”。其制作以面粉、核桃仁、核桃油、盐、碱等制饼烤熟,此馍小如瓷盏,色泽橙黄,香酥爽口,令人回味,最难得的是放置十多天不变质。2006年9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美食走四方》曾来宁为“王家核桃馍”制作专题节目;2007年5月,“宁强福兴老字号王家核桃馍制作技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四十刘牛音难改

这里主要要说的是宁强方言语音的一些特征。宁强本地人们常把四si、十shi等汉字的声母区分不开,“四”、“十”一般都说成si音;把“书shu”读成su音(大安、代家坝还读成fu音);常把带en、eng和in、ing等音韵的字混读,很难分开,县境内比较普遍。县城所在地方言语音里把刘liu、牛niu等字的声母l和n读音常混淆,甚至城南、城北的方言语音就不同。有一顺口溜就是对宁强地域方言的真实写照:

啊a(上声)歪wai啊歪(意:那个、那里)燕子砭,

抓zhua(去声)呢li抓呢(意:做啥哩)阳平关,

盆peng盆peng马勺fuo到大安,

泥li巴眼nian眼nian到城关。

还有一顺口溜说:有一个女lv子,牵了一头牛liu,走到黄泥li巴梁niang梁niang上,尿liao了一泡尿liao,把泥li巴冲了个眼nian眼nian。

宁强方言中的一些语音不但在三、四十岁以上中老年人已成习惯,就连中、小学校的本地老师和教的学生在平时交流时,方言的读音还经常出现,一时还很难改变。

10、麻辣鸡美誉传天外

宁强麻辣鸡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风味凉盘,地方小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宁强城内悄然兴起,八十年代末开始在宁强城乡普及。 特别是大名鼎鼎、享誉天外的“王素云麻辣鸡”,它有着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含脆,肥而不腻,麻辣爽口的独特风味。其制作是选用本地土公鸡,用肉桂、草果、沙仁、白蔻等十多种精选的上等药材按比例配方装成调料包的老汤煮至七分熟,加入花椒粉、辣椒油、姜汁、味精调拌而成。随着岁月的推移,喜欢的人愈来愈多,如今高档宴席少不了它;老百姓餐桌上时常见到它;朋友来了一定要吃它;馈赠亲友也常常选它,已成为知名的地方小吃。

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陕西汉中宁强十大怪,你知道几大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