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进入去泡沫期:资本大撤退,IPO举步维艰

影视行业进入去泡沫期:资本大撤退,IPO举步维艰

传媒大眼导读

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票房突破500亿元大关,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达到202亿元。虽然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飙升,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感受到了近期的“行业降温”,纷纷表示出对资本撤离的担忧。

事实上,影视行业乱象频出,明星的高片酬、过度炒作、虚假票房等一系列问题让影视行业蒙上阴影,6月4日A股影视板块遭遇重挫,包括华谊兄弟、唐德影视、长城影视、上海电影等股票跌幅均在5%以上。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直言:“如果一味的靠资本市场输血融资来抬高产业门槛并不现实,接下来影视股股价还会下跌。”

影视行业进入去泡沫期:资本大撤退,IPO举步维艰

资本有“眼睛”

“大起大落”是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对当下电影行业的形容,他相信资本是有“眼睛”的,“不能抱着能骗就骗的心态,随便就坑了一大片的散户。”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CEO王中磊也坦言,相比三年前的热潮,现阶段明显感觉“冷”下来了

而影视行业的监管日渐严格,也使得制作方不得不随之进行调整,一些已完成的片子被迫搁置或者重拍,造成了大量资本的流失和人员的消耗。据微电影制作人胡朝松介绍,影视行业的制作成本增高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影视制作的投入越来越大,影视平台各方较量,“争夺利益”出现了某种恶性循环。动辄过亿元的投资,使得制作的成本越来越高昂。而大资本往往集中在同一IP上,小的投资方连门槛都进不了,不得不改变方向。

影视行业进入去泡沫期:资本大撤退,IPO举步维艰

举步维艰的IPO之路

在行业的巨大竞争压力之下,为了提高产生爆款内容的概率,部分影视公司走上IPO道路,寻求资本帮助。2015年,资本疯狂席卷影视产业,大批公司集中登陆资本市场,挂牌新三板的“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的影视公司高达44家。但自2016年来电影市场的增速放缓,加上2017年下半年,对影视产业的监管进一步收紧,开心麻花、博纳影业在内多家影视公司的IPO处境艰难。

2010年12月,博纳影业赴美上市,成为在美上市的中国影视传媒第一股。但最终因估值低迷终止了在纳斯达克的交易,回国开启闯关IPO之路。但目前即便手握多个优秀IP,仍在艰难排队中。博纳影业的股东阎焱指出:“监管层对目前影视公司上市,尤其是财务审计非常严格,这也是资本逐渐对影视公司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最近博纳刚刚经过了证监会第二次复查。”

据中文投数据研究院的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9月,23家A股影视公司半数业绩下滑,老牌民营电影公司主营业务同比减少甚至亏损,149家新三板影视公司中62家亏损,占比41.61%。传统院线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影视行业进入去泡沫期:资本大撤退,IPO举步维艰

此前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情况及长期战略规划,基美影业曾宣布拟申请摘牌,但因无法满足异议股东的诉求,2018年6月7日,基美影业发布公告称:“为保障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尽快消除公司拟申请股票终止挂牌事项的不确定性,公司取消本次拟向股转系统申请股票终止挂牌相关事项。”

据基美影业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2.35亿元,同比增长125.43%,但公司净利润亏损5.41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利润亏损2.65亿元,出现连续亏损现象且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基美影业称发生亏损并较上一年度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星际特工:千星之城》项目全球票房分账未达预期。

目前,中国电影在资本进入上仍比较盲目、投机,内容与口碑更决定票房,中国电影市场的总体票房收入规模甚小,资金回收单一、风险大。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认为:“影视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有限,上市融资本身的不稳定因素较大,而且单纯的电影票房市场规模其实较其他泛娱乐风口来说并不算大,因此在短期爆发式增长几无可能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对其看淡,也是正常的现象。”

传统影视业转型阵痛

在张书乐看来,影视剧、短视频和直播中有大量的用户是重合的,这部分中间地带人群的时间投放到哪种泛娱乐,都会带来一定的风口效应,传统影视公司在互联网企业的冲击下需寻求突破。

影视行业进入去泡沫期:资本大撤退,IPO举步维艰

另外,影视用户的人群也在发生变化,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曾表示:“三四线城市逐渐变成电影行业迅速发展主要市场。”面对院线行业竞争激烈的局面,部分影城将布局转移到三四线城市,但同时也要面临更大的营收风险。

陈鹏表示:“保利直营的影城70%以上是保持盈利的,但也有部分影城存在亏损状态,大部分集中在刚开业的影城,另外,收购的一些影城选址较下沉,可能在四五线城市,影院消费的季节性也比较明显。”

除了产业链布局外,对影视公司来说,想要度过“寒冬”,魏鹏举认为做好内容是关键,谁如果再依赖粉丝经济模式谁就会被资本彻底“遗弃”。

影视行业进入去泡沫期:资本大撤退,IPO举步维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