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湔江蜀源探祕之四:杜宇開明功在平原

圖文/舟歌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四:杜宇開明功在平原

探究古蜀歷史,我們可知,前三代蜀王之更迭,蠶叢、魚鳧兩代,可以肯定是外族侵犯所致。而柏濩一代,史料並無“國破”、“失國”或“仙去”之說。而且也無其他傳說和考古發現可供推斷,暫時只好擱置不論。白水河為湔江上游主要徑流,從湔江與白水河的關係看,古蜀族族名的改變,很可能與遷徙有關。但是,杜宇與開明之間的王朝更替,似乎與以上兩代有所不同。“荊有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帝以鱉靈為相。”我們前面說過,這鱉靈原住地在貴州北部遵義附近的鱉縣,那裡本是受荊楚文化影響的濮人聚居區。開明的先祖在蠶叢國破時,從岷江南下,經赤水河到達貴州北部後,他們原有的文化傳統,也必然會融入不少荊楚因素。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四:杜宇開明功在平原

可以想象,到達鱉地的蜀人,在那裡一定生活了許多年,才可能因某些當地濮人沒有的優勢,而成為地區的首領。但是,他又為什麼要“亡”呢?從“荊人求之不得”來看,當地土著甚至不願他們離開的。但他還是帶著自己的族人走了,其原因恐怕也和杜宇一樣,是宗族有難,舉族救援的義舉。但他們離魚鳧國更遠,遇到的阻攔一定會更多更大。所以,沒有到達湔山,就在安南停留下來,並在那裡休養生息,配合杜宇建立了新的蜀國,最後終於“至郫”,進入蜀國的中央機構,成為蜀國的首相。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四:杜宇開明功在平原

杜宇與開明,雖然世系不同,但都同為“蜀人”,而且很可能都是蠶叢氏之後。在上古以族屬立國的時代,共同治理國家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為相之開明曾是杜宇王的得力助手,應該是可信的。文獻顯示,那時的玉壘山(即今彭州市境內的九峰山)周圍岷、湔兩江常常發生“若堯之洪水”。特別是在“李冰治水”之前,更為頻繁。而且,李冰治洛(一說即今彭州的鴨子河,一說即今什邡的石亭江)的史蹟,還存在於廣漢、彭州及什邡境內。開明王因湔江水患引起的盆地內澇,而治理湔江,開鑿金堂峽,當是必然之舉。專家們認為,三星堆古城的廢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與洪水有關。不然,精於治水的開明,何必要遷都!《蜀王本紀》所說“杜宇乃委國去之,而如堯之禪舜”,當然是溢美之詞。但這次王朝更迭,並非軍事行動而是政治爭鬥的結果。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四:杜宇開明功在平原

儘管蜀王杜宇在政治上表現出多方面的才能,又是一個善於耕作的農業專家,又十分看重禮儀仁愛,但他身上還是有一些明顯的缺點。那就是作為出生於雲南昭通的濮人後代,對成都平原的水系缺乏應有的瞭解,在治理洪澇方面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在他施政百年以後,政局發生了動盪。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四:杜宇開明功在平原

《蜀王本紀》在記載這段歷史時,已不像前面那樣閃爍其詞或敷衍了事,而是很明確地說:“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如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四:杜宇開明功在平原

著名古蜀文化專家劉少匆先生說,魚鳧失國,也有相同的情形。杜宇一族,遠在雲南昭通,與湔山的魚鳧相隔千里,中間還有中原黃帝之梁、資等姓之國。濮系之國,更不在少數。杜宇一族,如果沒有堂皇的理由和同仇敵愾的決心,怎麼會進行這場艱苦卓絕的“千里長征”?看來,杜宇一族入川,高舉的是“勤王”、“援宗”的大旗。只因為路途遙遠,又有各種阻攔。當他們進入成都平原時,魚鳧氏已經失國。於是,“復國”的重任,就落在了杜宇氏的肩上。而且,經過努力,終成大業。正因為如此,《蜀王本紀》才在敘述完三代蜀王以後,又特別加了一個“後”字,再記杜宇。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四:杜宇開明功在平原

《黃昏》(1):你提前來臨

舟歌

黃昏啊,你提前來臨

你貼出金子的告示

通知我,出來把你迎接

你開始拋灑金輝

鳥翅溢彩,浪花鎏金

記憶中的那幾間老屋

又被故鄉的懷抱搵熨

白髮的母親頭頂金冠

一恍惚,變成了妹妹的剪影

這是墳墓裡父親的真實幻覺

這是我幾十年後要重複的故事

星星發著芽

月亮結了果

那靜靜的,那遲鈍的

是黃昏在平原舒展的步履

黃昏啊

你湧動著大海的誘惑

你聳起春天的乳房

你的懷抱美輪美奐

你的懷抱陷阱迷離

你金子的大道

通向平原無邊的廣闊

我被你播種在黑夜的土壤了

我在你的騙局中毀滅,新生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四:杜宇開明功在平原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