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間地價翻了近4倍 你還認為房價會下跌嗎?

都說房價和地價是麵包與麵粉的關係,當面粉的價格一直處於漲勢,麵包的價格怎麼可能會跌呢?

10年間地價翻了近4倍 你還認為房價會下跌嗎?

當然,以上說法顯然還是過於絕對的。地價確實是房價重要的構成要素,業內專家表示,房價構成大致為:地價約佔40%、建安成本和各種稅費等合計約佔50%,開發商利潤約佔10%。也就說說,地價的漲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房價,但不是絕對的。理論上,即使地價上漲了,但建安成本和各種稅費以及開發商利潤下跌的話,房價還是有可能下跌的。當然,這也不排除開發商“賠錢賺吆喝”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少之又少,如果能夠碰到,那肯定是賺大發了。

那麼,在現實中,到底會不會出現地價漲了,房價反而下跌的情況呢?

近日,《華夏時報》通過查閱官方的土地數據發現,地價是房價最好的影子,地價漲了近10年。從2008年至2016年間的全國供地面積減少50%,但地價翻了近4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土地成交面積為44327.44萬平方米,達到歷史峰值,之後一直呈下降趨勢。2016年為22025.25萬平方米,不到最高峰時期的50%。2017年小幅回升,為25508萬平方米。土地成交面積下滑的同時,土地購置費用卻在一直在增長。2007年土地購置費為4873.25億元,2016年上漲到18778.68億元,整整翻了3.85倍。這也就意味著,地價差不多翻了近4倍。

而對於近10年房價的變化,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2016年,房價上漲最為迅猛,即使全國開啟了全面的樓市調控,並且調控不斷在收緊,但是房價仍然一路上揚。截至2018年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只有4個一線城市的房價同比出現下跌。

地價上漲,且供地面積不斷下滑,自然導致新房供小於求。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近幾年的土地出讓的數量和麵積都在不斷萎縮,主城區已經基本處於無地可供的局面,因此才有了在一二線城市一房難求的情況。三四線城市,雖然土地出讓數量和麵積相對來說較高,之前也出現過高庫存的情況,但是隨著三年棚改計劃的完成,以及第二個三年棚改計劃的開啟,庫存量顯著降低,房價也是水漲船高。近幾個月,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一直都是領漲全國。

因此,要想房價迎來實質性的下跌,起碼要在保持地價不漲的前提下,加大住宅用地的供應量,改變目前新房供不應求的局面。否則,即使有著再嚴厲的樓市調控措施,即使實施了限價政策,房價依然也很難下跌。因為開發商建房買房,不是在做慈善,還是為了贏利。即使通過限價措施將表面的房價限制住了,但是開發商依然可以通過一些非正常手段,來變相提高房價。業內人士分析,在高成本開發壓力和一、二手房明顯價格倒掛下,開發企業在售房時可能會採取另外加價、捆綁銷售車位、抬高裝修價格、提高首付比例等形式,規避政府限價。最終,這些“隱性”的房價,還是需要普通購房者來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