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兩大難題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自從城市有了共享單車,每到放學或者週末,街上總能見到有中、小學生騎著共享單車玩。在我們這個自行車大國,騎車應該是每個孩子必學的技能之一吧。

所以,有人就動腦筋了:這麼多孩子都學騎車,咱們教育工作者也別浪費機會呀。有日本專家就策劃了一本專門給小學高年級到初中這個階段的孩子看的書。這本書就是《自行車的物理學》(中文版已引進)。書的內容就是通過研究自行車的結構和原理來講解考試的物理知識,寫得那是非常有意思,連我都看得欲罷不能。

學習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對孩子來說,興趣大於天。如果老師不夠厲害,教得不好,教材又讓人沒有看下去的慾望,那孩子怎麼會對這些知識有興趣呢?有人說共享單車解決的是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那麼類比一下,像《自行車的物理學》這樣有意思的教輔書,解決的就是讓孩子愛上學習最關鍵一步的問題。

所以,我認為這是好書。這個系列除了講物理的《自行車的物理學》,還有一本講化學的《化學變!變!變!》,都非常非常棒!同事在我的安利下看了一箇中午,給出的評價是:小時候要是有這樣的書,我的物理和化學一定學得很輕鬆!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是的,像看漫畫一樣學知識,是讀這兩本書最大的感受

總的來說,兩本書有4大特點:

①插圖有故事感,但又不失專業性;

②編排巧妙,能充分調動讀者的好奇心;

③科普親民,美妙知識就在日常生活中;

④適合親子共讀,趣味科普也能當教輔!

亮點1

看這套書就像看漫畫故事

因為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主角。在《自行車的物理學》一書中,有一隻熊博士和一個小朋友健太會帶你走進好玩的科學世界!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上面這隻棕熊就是大熊博士,這個白短袖綠短褲的小朋友就是健太。

這兩人相當有意思,你跟著它們不知不覺就會做很多事。比如,一起來用體重秤量自行車的重量,再比如說為了驗證牛頓運動定律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熊博士騎車撞了電線杆: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像這樣有意思的地方几乎處處都是。你看,大熊博士為了給健太講清楚離心力甚至跳起了旋轉舞,把帽子上的流蘇都轉得飛起來了。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而在《化學變!變!變!》中充當嚮導的則是一隻叫做春太的小麻雀: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你看它表情豐富,內心戲多,是不是一下感覺親切又好玩?

當然了,插畫中的嚮導們可不僅僅是來賣萌的,它們講授的知識一點都不含糊!

亮點2

細緻入微的觀察,才能

感知到其中的精妙構思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自行車的物理學》用一個日常生活中特別常見的物件,串起了中學物理幾乎所有的概念和原理,可讀性極強。簡簡單單的自行車所包含的物理知識,那是相當豐富和好玩。

一般人也許意識不到這一點,其實自行車這個發明對科學知識的運用非常驚人,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心血與精妙構思。可以說它是經典力學運用的集大成者,騎車時涉及的科學知識就有重心、力與運動,如牛頓運動定律等,車身各部位的製作原理又完美地體現了槓桿、氣壓、能量轉化等物理知識。這些在書裡都有涉及。

有的知識我估計很多成年人也未必知道。

比如說:

自行車在行走的時候,車胎是怎樣運動呢?

可能你會覺得它走的是直線對不對?但實際上並不是!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就算想筆直前進,車胎的運動還是傾斜的,並形成左右交錯的軌跡。具體原因是右腳蹬腳踏板時,自行車會偏向右側,前輪向右傾斜,偏右側前進。但是身體的慣性會繼續向正前方前進,所以自行車會受到騎乘者和自行車的重心所施加的力的牽引。左腳踏腳踏板發生的情況正好相反,這樣一來自行車就會小幅度地左右傾斜,從而形成麻花狀軌跡。

再比如說:

自行車前輪胎貼地點的設計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這個設計跟超市那種手推車車輪的設計很像,為什麼要設計為這樣呢?

主要是讓自行車從偏移的前進方向回到原軌跡,這樣車不容易倒!書上還有更詳細的力學解釋,就不再引用了。

不過,這個問題其實特別神奇,自行車為什麼不會倒,直到2011年還有科學家在前沿科學雜誌

《science》上發表論文《 A bicycle can be self-stable without gyroscopic or caster effects》。你要問一個人說為什麼自行車在運行時,只有兩個輪子卻不會摔倒,我想這並不是一個那麼容易回答的問題。

書裡的這些觀察都非常細緻入微。

再比如說,你能想出:

自行車上有多少處設計運用了槓桿原理?

我覺很多人應該都答不全,因為除了腳蹬之外,還有前輪剎車、後輪剎車、剎車手柄和把手傳動都利用了槓桿原理!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上圖是從書裡截的圖,如果不是一處處仔細看,光是埋頭思考,恐怕有很多人想都想不到吧?

對自行車每一個部件的觀察,勢必會推演很多歷史,自然而然就知道很多東西不是一下就是某個樣子的,設計和材料使用方面的改良必不可少。人類為自己的發明是耗費了很多心血的。再結合書裡那些經典的學科故事,立刻便能聯想到歷史上那些精於思考的物理學家也間接出了那麼多力。那些公式和知識變成了有血有肉的東西,這樣的課堂就完全沒有那種生硬的感覺了。

一輛自行車引出一大堂物理課,從力談到牛頓運動定律,又從牛頓定律聊到了功與動能,最後還因為車燈,講到了電能知識。從常見事物入手,講解科學道理!

這樣貼近生活的書,它有吸引力是自然而然的。

亮點3

科學就在身邊

用知識解釋生活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自行車的物理學》是從騎車開始講起的,而《化學變!變!變!》則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入手,層層遞進地講述了化學的奇妙之處。吃的、用的、玩的,生活隨處可見化學身影。變形、變色、變消失,現象背後是有趣的化學真相。

比如說:

年糕和鬆餅製作過程中都會膨脹,那是一回事嗎?

小麻雀春太就給你解釋了。兩種是不同的: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年糕是因為裡面的水變水蒸氣,體積膨脹了。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而鬆餅則是小蘇打被加熱後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再比如:

牽牛花色素實驗。

把隨處可見的紫色牽牛花花瓣放入水中,水就被染紫了,但在裡面加點醋,顏色就會變紅,放入小蘇打水的話則會變成藍色!

让孩子在初中就攻克高考的两大难题

這樣的小實驗,在家裡也可以做。我相信一個孩子眼睜睜看著一杯水變色,他還能完全無動於衷嗎?在這種情形之下,你告訴他液體的性質,順理成章就可以聊一聊離子,酸鹼性。然後,顏色與光也可以跟他普及了。

通過這樣深入淺出的方式,孩子們就能意識到:知識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它是鮮活的,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他就會長出一雙新的眼睛,注意到很多時候人們會忽視的東西,當我們能用科學去解釋這些現象時,逐漸地也就擁有了一種力量,那就是寶貴的探索精神。

亮點4

書末有家長板塊

親子共讀你來做主

這本書的末尾有一個板塊叫做“致各位大人:各章節要點”,是純乾貨,概括了每章所涉及的知識點。如果孩子能看懂,這一部分相當於知識筆記整理了。

說它適合親子共讀主要是說,這部分內容可供家長閱讀,與孩子討論的時候,家長們不需要完整看完一本書,只要把文末那七八頁內容看完,基本就可以和孩子交流指導了。

而作為一本具有教輔功能的書來說,孩子們讀完全本,看文末的乾貨也是一種高效的複習途徑。

除了物理和化學,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科目。看了這兩本的品質,非常期待這套書能有更多科目。這兩本是繼《美國科學》後,我見過的最棒的科學讀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