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長們的“開學第一課”

6月,中小學春季學期教育教學工作進入尾聲,中小學校長們也將在7、8月進入自己的“暑期學校”,進行必要的培訓學習與研修提升。而在校長常規“培訓季”來臨之前,教育部“國培計劃”——第二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的研修活動早已拔錨起航,多家培養基地陸續開班,名校長們迎來“開學季”。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師發展處處長王薇在北京教育學院培養基地的開班儀式上發言,意在通過國培,引領校長髮揮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少數”作用,成長為未來教育家。走進多家名校長領航班培養基地,我們也可看到各個基地為名校長們的“開學第一課”各顯神通,呈現出校長培訓的多樣態、新模式。

——編者

基地同期聲

深度對話:直面教育困惑

餘豔

6月初,教育部校長“國培計劃”第二期名校長領航班的10位學員校長的學習之旅啟程。這意味著校長們須擔起一份成為教育家型校長的專業使命與開展引領幫扶的時代責任。

第一次集中學習,校長們就被“開學第一課”驚到了:在專設的會議室裡,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同志、北京師範大學校領導、教育學部負責人和教授們一字排開,特地來聽校長們講自己的辦學案例和師生故事,說他們的工作困惑和改革思路,談自己為教育事業發展如何想辦法、出主意。

“學校怎樣處理好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關係?”這是河南省許昌市實驗小學校長杜偉強拋出的問題;遼寧省瀋陽市鐵西區啟工二校校長李欣欣更為關注教師隊伍的數量、質量以及培訓經費等;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則提出了基礎教育領域的課程、考試、教師積極性、教學督導、辦學機制和基層創新等一連串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提議;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校長彭婭解析了“校外培訓機構對校內教學的挑戰”;陝西省渭南市北塘實驗小學校長宋盈則闡述了對校長輪換制、學校文化基因保存與傳承的主張;重慶市人和街小學校長肖方明的困惑在於教師編制、學校辦學自主權以及農村教育等方面;各種“進校園、進課堂”任務讓內蒙古包頭市昆區團結大街第四小學校長閆華英很困擾;南昌大學附屬小學校長餘衛隨之對各級領導依法執教、校長依法治校、教師依法施教等開始擺事實、舉例子;來自北京師範大學貴陽附屬小學的王羽與湖南長沙明德麓臺學校的左鵬都是80後校長,已對教育目標排序、課堂模式建構、教育評價與家庭教育等課題進行過認真鑽研。

半天的深度對話之後,全體校長學員彙總撰寫了《“國培計劃”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小學名校長領航班關於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相關問題的建議》,並由小學校長中心上報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時代是出卷人,校長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名校長們通過“開學第一課”更深刻清晰地認識到教育家型校長的本質內涵和時代特徵,面向新時代,做好教育答卷人。

(作者系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助理、國培部主任)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

集中研修:“續航”未來發展

沒有華麗的禮堂,沒有熱鬧的場面,“校長國培計劃”——第二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基地班在華東師範大學開班。對於名校長學員來說,領航班將成為他們未來3年學習充電的平臺。

第二期領航班出現了更為強大的導師陣容: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上海市七寶中學原校長仇忠海,上海市閘北第八中學原校長劉京海,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原校長葉翠微,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葛軍,浙江省餘姚中學校長王勝戰等活躍在基礎教育一線的知名校長一併現身。他們與首期領航班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基地的學員以及中心專職教師共同組建專家指導團隊,每位學員都將與由三人組成的理論、實踐導師團隊結對,共同致力於新時期高品質學校的建設。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代蕊華認為,研修班促進了一批名校長的持續成長,發出了領航班引領教育的群體聲音,探索了高端校長培訓的體制機制。

“目前國家級高端校長培訓的項目設計,強調相較於骨幹班的系統性、高研班的思想性,領航班更注重引領性,更注重校長的個性化培養、理論與實踐的創新。”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指出。

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國家級培訓管理項目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郭壘對導師團隊的組成、名校長工作室的建設、名校長引領示範作用的發揮等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培訓專家工作組秘書長黃貴珍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作為國內最頂尖的校長培訓機構近30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她希望第二期學員在未來的學習中處理好四個關係,即中央支持與地方支持相結合,將理論指導與實踐創新相結合,將統一培養與個性發展相結合,將校長的培養與使用相結合。

新的學習,有了新的要求。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為第二期名校長領航班學員留了十個“一”的研修作業:每學期精讀一本書;研究一位教育家;深度學習一所名校;設計實施一項實踐創新項目;作一次學術報告;主辦一場現場展示會;引領一個名校長工作室;每年集中組織一次精準幫扶;每年發表一篇文章;出版一本專著。

北京教育學院培養基地:

需求診斷:找準各自定位

胡淑雲

“校長國培計劃”——第二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北京教育學院基地的開班,是名校長學員們的新開端。樸實的開學典禮後,是精心設計的第一課。該課程由三個板塊構成:“我領航·我期待”——領航需求分析與指導、“我領航·我成長”——首期領航名校長榜樣示範、“領航有方”——領航行動“一人一案”指導。

第一板塊課程,是領航校長在“三讀”(讀文件、讀方案、讀自己)的基礎上,在規定時間內,陳述自身發展情況、學校發展情況、自己或自己篤信的教育思想、辦學思想和主要經驗以及三年領航初步計劃,此謂“五講”。全體導師要面向全體學員、各有側重地、“精、準、狠”地對學員一一進行提問、點評和指導。第二板塊課程,是請首期名校長領航班學員校長分享其在領航班的學習、成長經驗。第三板塊課程,是在前兩個活動基礎上,導師組針對反映出來的問題,與學員進一步展開更有針對性的對話,引領學員有重點地再讀領航文件、培養方案和再讀自己,給個人三年領航計劃提出更具體的指導意見。

三個板塊的課程相輔相成,旨在通過領航校長和指導教師互動、與學長互動,找準名校長領航的起點和生長點,找準導師助航的著力點,為幫助領航校長研製既符合個人實際又體現名校長領航站位和使命要求的三年領航計劃奠定基礎,邁好領航第一步。該過程也是學員和導師相互瞭解的過程,是堅持導師團隊集體指導基礎上開展雙向選擇、建立導學一對一關係的一次重要的熱身活動。這也是同學之間、導學之間建立亦師亦友、互為師友、相互信任、坦誠對話求真務實的領航班級文化的重要開端。

(作者系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院長、幹訓中心辦公室主任)

名校長領航班:

營造教育家 脫穎而出的環境

王薇

今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黨中央名義印發的教師工作文件,是加強和改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3月23日,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和中央編辦聯合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針對當前我國教師教育在生源質量、課程教學、層次規格、體系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今後五年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十大行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是學校發展的領導者,是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少數”。在《意見》中有這樣一段話:“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面向全體中小學校長,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校長辦學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質學校。實施校長國培計劃,重點開展鄉村中小學骨幹校長培訓和名校長研修。支持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近年來,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的意見》(教師〔2013〕11號),提出有計劃地面向全體中小學校長開展任職資格培訓、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和專題培訓等要求,把完成培訓學時學分和培訓考核情況作為校長考核、任用、晉級的必備條件和重要依據。2014年6月,啟動實施中小學校長國家級培訓計劃,包括示範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校長培訓項目,其中,示範性項目每年培訓校園長約4000人,中西部項目每年培訓中西部鄉村校園長3萬餘人次。此外,教育部還出臺了《鄉村校園長“三段式”培訓指南》,正在研究制定義務教育學校校長等培訓課程標準,以進一步推動中小學校長培訓質量的提升。

中小學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簡稱“雙名工程”)是貫徹《意見》決策部署、落實振興行動計劃工作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改革實施國培計劃、充分發揮國培計劃示範引領作用的重要一步。

5月7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在“雙名工程”啟動儀式上表示,目前校長國培示範性項目包括了骨幹校長高級研修班、優秀校長高級研究班和名校長領航班。如果校長高級研修班可視作培養本科生,優秀校長高級研究班則是培養碩士生,而名校長領航班就像是培養博士生。名校長領航班,是全國中小學校長培養的最高班次,是教育人心目中“皇冠上的明珠”。應該說,首期名校長領航班在學員遴選、導師隊伍、培養模式、考核評價、平臺搭建、出國研修、經費支持等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好的經驗。第二期名校長領航工程要繼續按照“整體規劃、個性指導、訓用結合、連續培養、協同創新”的思路,對參訓校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幫助校長們進一步凝練教育思想、提升實踐創新能力。今年,受訓名校長範圍擴大,來自港澳地區的8位名校長,將在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和清華大學進行學習。

5月11日,在“雙名工程”啟動儀式的最後一天,129名名師與121名名校長領航班學員向全國中小學教師發出了《爭做“四有”好教師當好學生引路人》的倡議書,產生了非常廣泛的社會影響。

正如王定華司長所言,要真正認識到“名”的深刻含義,在信念堅定、思想引領、實踐創新社會擔當方面發揮表率作用,真正做到“名”副其實。教師工作司、項目辦及各基地會積極督促協調各地把名師名校長領航班培養工作納入本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整體規劃,充分發揮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名校長培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強大合力,同心同向同行。

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培訓中心:

為校長搭建互學橋樑

6月12日至17日,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名校長領航班(中學組)學員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動在北京舉行。作為教育部校長“國培計劃”首期名校長領航班培養基地,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培訓中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讓第一期優秀學員作為第二期學員實踐指導師,互伴互學。

北京潞河中學校長徐華,是第一期名校長學員,也是第二期校長學員的實踐導師。他所作的《潞河人格教育的沉思》的專題講座,分享了潞河中學1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一代代校長的學校管理實踐以及創新經驗。他還以工作坊的方式組織領航校長觀摩了學校近年管理實踐創新“學校自我診斷分享會”成果,為第二期校長學員提供解決學校問題的思路。

此外,此次集中研修活動還設置了領航校長需求分析與診斷會,為校長制定合理的未來3年發展規劃。基地還引入領航班北京教育學院基地課程資源,為領航校長研究基礎教育重大實踐課題奠定了基礎。

杭州師範大學培養基地:

讓校長成為培訓主體

6月20日,校長“國培計劃”第二期中小學校長領航班杭州師範大學培養基地開班。杭州師範大學首次作為“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培訓基地,將在未來3年時間裡對“國培計劃”的9名校長學員開展培訓。

校長培訓工作負責人、杭州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項紅專表示,將通過經典閱讀、跟學者對話、名校考察、名校診斷、課題研究和名師送教等方式,為校長學員們提供個性化、研究性、互助式的共同學習方式,讓校長學員們成為培訓的主體,以培養卓越的校長和教育家為目標,開闊校長視野、凝練辦學思想、建立名校長工作室。

作為浙江省的教師教育重點基地,杭州師範大學在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一體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在教師職後培訓領域,學校承擔了大量的浙江省及杭州市名師名校長重大培訓項目,形成了“專業化、品牌化、項目制、研訓制”的培訓特色,是浙江省教師(校長)培訓的一面旗幟。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27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