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近日,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向海關總署備案了召回計劃,因燃油泵故障可能導致導電不良,嚴重時可能出現車輛熄火、發動機無法起動的情況,存在安全隱患。

從2018年8月20日起,召回部分進口力獅、傲虎、翼豹系列汽車。據該公司統計,共涉及9228輛。

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這次召回是斯巴魯汽車半年來的第三次召回了。今年3月20日,因二次空氣泵問題,斯巴魯召回部分力獅,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3396輛。

5月9日,因高田氣囊故障斯,巴魯召回力獅/傲虎/翼豹。

雖然說召回問題車輛,是汽車企業良心的體現,但過於頻繁的召回,就讓人不得不考慮一下,這汽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質量問題。

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大多數人買車,就是為了圖一個出行方便。這年頭,有錢的人很多,有閒的人也不少,但有錢又有閒的人還真不多,你總是召回來召回去的,實在麻煩。

同頻繁召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斯巴魯在華銷量僅為3.1萬輛,同比下降34%。

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入華14年,斯巴魯引入中國市場的產品極為稀少。如今,斯巴魯在中國銷售的車型也僅有四款,其中三款為SUV,一款為轎車。

而在售價方面,斯巴魯以進口車型的身份出現在中國市場,終端售價比同級合資產品高出30%-40%的稅費,再加上斯巴魯產品官方定價本就偏高,致使競爭力有限。

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業內認為,自入華以來,從未對中國市場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通過各種途徑嘗試合資建廠、重新梳理對華戰略,但都不算是主動佈局,而一直被中國市場“推著”前行。

車型小眾、產品佈局不到位,加之汽車質量問題不斷,導致產品力不佳、品牌力孱弱。

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不僅如此,斯巴魯在售後方面也“缺少誠意”,高額的售後維修價格,竟然比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還要昂貴,並且其大部分部件“只換不修”,使其在國內的口碑大打折扣。

另據經銷商透露,斯巴魯美國、日本和中國在保養制度上區別對待。在北美市場,斯巴魯要求每一萬五千公里進行一次保養,在日本是每一萬公里需保養,而中國則變成每五千公里保養一次。

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對此,有消費者表示,這是打著為消費者負責的旗號,變相掙錢。難道中國真的是錢多人傻嗎?中國人再富有也比不上美國和日本人吧?

不光如此,斯巴魯公司旗下兩家工廠使用無資質檢驗員“糊弄”新車出廠前的整車檢查,這一行為已成“常態化”,持續約30年。

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此外,6月初,斯巴魯公司涉嫌篡改汽車燃效和尾氣測試數據的造假醜聞見諸報端。基於此事件,斯巴魯社長吉永泰之辭去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的職務。

再說幾句

而今,整個乘用車市場處於低速發展階段,SUV市場也開始告別以往的高增速發展態勢,開始走向低速穩健發展狀態。而在前幾年沒有依靠SUV翻身的斯巴魯,當前更不可能依靠SUV實現高增長。

頻繁召回、銷量下滑,醜聞纏身,這樣的斯巴魯還能在中國立足嗎?

在各大品牌紛紛將中國市場作為重中之重的情形下,一向在中國市場採取被動策略的斯巴魯,或終將被中國市場所拋棄。

日本鈴木,或許就是斯巴魯的前車之鑑。一對來自日本的難兄難弟,且行且珍惜,不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