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陈巨慧 渠冉

省府前街:因处山东省人民政府前而名。此街旧时曾多次易名为:同知巷、宪衙街、澄清里,这与当时这里为掌管监察、司法的山东东西肃政廉访使司有关。明代洪武九年,承宣布政使司迁来之后,改称为“布政司街”、“布政司大街”,济南人俗称此街为“大布政司街”。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都司门口:因处明代的都指挥使司门口而得名。原都司门前有牌坊,坊额曰:节镇、齐鲁专阃。原都司衙门在雍正年间,由时任山东巡抚的岳浚改建为“泺源书院”, “泺源书院”的前身,就是济南最早的“白雪书院”。其址在现泉城路百货大楼对过的邮政局印刷所的东西一带。

旧军门巷:因位于明代督抚军门而名为“军门巷”。明代正统五年,山东开始设巡抚,其衙署先称“巡抚都察院”,后又称“督抚军门”,巡抚是统辖一省的民政、司法、军事,在三司以上的全省最高长官。在明朝时,对总督、巡抚都称“军门”。清朝时,改名为“旧军门巷”。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1947年地图上的旧军门巷

东更道、西更道:东更道、西更道是因为两街分别位于清巡抚衙门东、西更夫打更巡夜之路而得名。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卫巷:因位于“济南卫”西面而得名。“卫”是我国明代军队的编制名称。当时要害地区设“卫”,卫有5600人,由都司统领,隶属于都督府,一般驻地在哪里就叫某卫,如“济南卫”,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到明代中叶,屯田被军官侵占,军士破产散亡,已经多不能担任防卫了,多改用募兵来代替。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馆驿街:明代曾经在此设立馆驿总站,所以得名。馆驿街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明代,“三司”移来济南并在馆驿街设立谭城驿,当时该街是条大路,被称为“官道”,百姓称馆驿为“接官亭”,这条街的商贸活动十分活跃,街的两旁有很多手工作坊。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前公界街、后公界街:旧时按察司署以东为隙地。后有人在此建宅,民居与官衙自然形成界限,称为“公界”,其前段位于按察司署之东南侧名“前公界”,其北段称为“后公界”,后以此定位街名。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刷律巷:清代时,街上曾有一印刷“律条”之所,故名刷律所。此街南口路西有杜康泉,所以街原名“杜康泉巷”。该巷是1980年由原南北刷律巷、南东西刷律巷、北东西刷律巷合并而成。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宽厚所街:因街西路南清代有慈善机构“宽厚所”,街以“所”名之,街原名“南王府街”。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东舍坊街:这里明代处老城东部,曾有“舍房”,明崇祯年间《历城县志》载为“东南舍房”,清乾隆《历城县志》称“捨房”,1934年《济南时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称“东舍坊街”。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皇亲巷:据传,清康熙帝与兵部侍郎孙光祀是“皇亲”,又在此居住,故名“皇亲巷”。

街巷|盘点济南那些以官府、机构命名的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