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高考,開放與壟斷

八哥說過,孩子的起點是站在父母肩上的,有些孩子為了上學得走幾里山路,有些孩子把老師請到家裡。

很多人以為高考是終點,是發生在很久之前的事情,與自己沒什麼關係了,所以現在回過頭來看高考,無事一身輕,隔岸觀火。

高考只是人生中諸多競爭的一個,競爭的本質其實是資源有限,資源越是有限,競爭就越激烈。

最近有一部印度電影叫《起跑線》,講的是印度一箇中產階級的爸媽,想要把自己女兒送進全國最好的小學的喜劇故事。

小孩入學,爸媽倆人自己就得接受面試。看到周圍小孩有的會三國外語、有的鋼琴畫畫樣樣精通,自家的孩子普通到只會跳舊城街區的舞蹈。

這不是跟國內一樣麼,國內的小孩,從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人不照樣為了學區房、重點學校擠破腦袋麼。

9年教育的最終檢驗就是高考,今年高考總人數975萬,前面那幾所重點大學每年錄取人數幾千人。

高考之後等大學畢業找工作,在大城市的就海投簡歷,無休止的面試,小城市呢,可能就是託託關係找找門路。

進了公司單位呢,每年的晉升考評業績,壓力有絲毫的減少麼?

以前有個放羊童的故事,放羊娶媳婦,生了娃繼續放羊,很多人感慨現實就是這樣,循環往復,週而復始。

但是,以上的邏輯有個致命的漏洞。

你在有限資源下競爭,當然跳不出這個怪圈了,但如果資源無限呢?

如果你的小孩有機會可以選擇在北京四中、上海中學、華南師範附中隨意自由切換學習呢?

如果高中畢業可以自由選擇今天參加北大光華學院的經濟課,明天聽聽復旦的歷史學?

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可以選擇同時做兩三份的工作呢?

可能你差不多明白我要說的了,在互聯網經濟下,保不準找到好的對接點,你還真的能做成上面的事。

互聯網來的太快,很多人的思維還停留在老腦筋。

時代給60後的政策紅利是趕上了改革開放,那會腦子靈點的,下海經商的基本都能賺的盆滿缽滿。

不說俞敏洪、史玉柱這些大佬,八哥就認識一位電腦英語全都不會,當年就憑著從北京倒騰機床賣到南方,在90年代賺上了買別墅的錢。

如果俞敏洪放今天還想創業辦新東方留學,市場上幾千家的教育機構還會給他機會麼?史玉柱就更比提他那腦白金了,看看現在的鴻茅藥酒吧。

時代給70後最大的紅利就是房地產,2000年那會,80後的人還沒參加工作沒有積蓄,真能買幾套房子的,就是當時社會的中堅力量70後。

沒辦法,誰叫那會中國開始了城鎮化改革,多少農民工進城務工,倒逼城市化建設,舊城改造新城開發。

時代給80後、90後的紅利,其實就是互聯網。

誰越先玩轉新技術,誰就能最快攫取技術革命帶來的壟斷利益。

八哥前幾天認識一個96年的小夥,帶著7個人的團隊在做遊戲設計。去年4月在給騰訊旗下的手遊《王者榮耀》畫人物皮膚,一個月淨賺了160萬。

小白領估計得上十年班,才能賺到這個數。我再問他現在正在做什麼,對方對我嘿嘿一笑,說明年告訴我。

很多人說00後是很幸福的一代,爸媽都給買了房,物質生活條件極大滿足。

但我感覺00後可能會很無奈,等他們步入社會,發現房子沒得炒了,很多領域的新技術公司已經被80後90後都成立的差不多了,保不準很多行業都已經使用AI了,他們能做什麼呢?

第一臺計算機1946年就誕生了,但除了計算速度快以外,對社會整體的生產並沒有起到顛覆性的作用。

除了方便點,你能說企業會計沒了電腦就不能記賬了麼?學校沒了電腦就不能授課麼?銀行沒有電腦的時候,不照樣該放款放款?

但是互聯網不同,如果說電腦單機改革針對的是計算速度,互聯網則是鏈接所有人大腦的手段。前者提高生產力,後者變革生產關係,這是本質區別。

當人工智能開始登場的時候,又會反過來利用網絡迅速擴大使用範圍。

在傳統思維下,讀書—高考—工作這條路徑中,高考其實僅僅就是為了起到一個信號作用:你寧可花4年時間讀了一堆沒啥用的專業,換取一個僱主的給你提供的就業機會。

但是如果有了互聯網,很多人不需要非得以高考的形式去加入企業,而是可以直接自己通過互聯網直接變現。

不信,你看看有多少妙齡少女在搞直播,又有多少職業遊戲玩家打比賽。

直播不一定就是單純搔首弄姿,淘寶上賣衣服、傢俱、手機的現在全都跟粉絲用戶在互動;職業玩家搞電子競技,兼職推廣電腦鍵盤甚至運動品牌,你能說人家幹這些就比寫字樓當個小白領差麼?

我認識一個直播賣女裝的淘寶店主,98年的小姑娘,今年剛剛20歲,從小喜歡服裝設計,現在開淘寶網店,找了3個模特輪流試穿賣衣服。

每個模特一工作就是連續4個小時,之後交替進行,每天工作16個小時,從早上10點到後半夜2點。

觀看人數最多時候30多萬人同時在線,每個月流水400多萬。

我說的這些人,都不是大V,而是廣大普通90後已經在利用互聯網繞道而行了。

在市場經濟下,試圖以單一壟斷資源獲利變現的方式,向來都是很脆弱的,從這個角度看,高考不就是一種壟斷麼?

放以前,如果我不參加高考或者沒考好,我註定只能去搬磚,但是現在通過互聯網,卻多了一條路徑。

我從來沒說這條路徑比高考好走,但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高考的今天,除了低頭給孩子們加油鼓掌以外,我們要不要抬頭給自己也看看路呢?

互聯網與高考,開放與壟斷

除了高考,還有哪些壟斷已經或者正在被互聯網慢慢減弱取代呢?歡迎給八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