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不需密码可刷走3000元,你的卡“裸奔”了吗?

随着社会的进步,刷卡、在线支付已逐渐取代了现金交易,可你知道吗?你手中的银行卡,可能不需要输入密码,不需要签名确认,正处于“裸奔”状态,“唰”地一下就支付了;默认开通,消费时认卡不认人,每天最高可被“刷”走3000元……关于这个,你放心吗?

银行卡不需密码可刷走3000元,你的卡“裸奔”了吗?

根据中国银联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带有“小额免密免签”功能的卡片,目前全国大约已发出超10亿张。有关于“小额免密免签”这个功能,近期也颇受争议。

免密免签功能默认开启,多数消费都并不知情

新华社关于“小额免密免签”功能系列报道推出后,许多消费者纷纷留言反映:“不输密码不签字就能消费,我怎么不知道我的银行卡默认有这个功能?”“办卡时没被提醒过,这是不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对此,银联方面认为,小额免密免签支付默认开启并不是不尊重客户知情权,而是因为这是银联标准下银行卡的一项基本功能,与银行卡的跨境消费、插卡取现等功能一样,无法把银行卡的每项功能都载入到合约中。根据国际惯例,银联也无法在持卡人的每项功能开通时都要求用户签字确认。银联方面负责人认为,这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新功能”,所以默认开通不存在不尊重用户知情选择权的问题。

专家表示,这无疑是“诡辩”,默认开启不只是伤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实际上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权。

银行卡不需密码可刷走3000元,你的卡“裸奔”了吗?

银联、银行都想“甩锅”?

即使是“基本功能”,但对免密免签支付情境下的刷卡风险,中国银联是否负有对消费者的提醒告知义务?

对此,中国银联方面认为,小额免密免签业务虽然是银联标准下银行卡的基本功能,但银联在小额双免业务开展之初即重视持卡人权益的保护,并通过业务规则明确了发卡银行应向持卡人告知小额双免的业务,保护持卡人的选择权与知情权。以中国银行为例,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借记卡章程(2017版)》第十二条中有这样的表述:长城借记卡默认开通免密码免签名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实施限额管理。持卡人可根据风险偏好自行修改交易限额或关闭此项服务。

但针对遇到的普遍“无提醒无告知”情况,中国银联表示,中国银联作为银行卡联合组织,并不与用户直接接触,银联只能在业务处理流程中敦促银行尽到告知业务,但由于各银行操作流程不同,因此告知效果存在差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工作人员称:“柜员在给客户办卡时要承担大量的营销任务,还要注意一系列操作流程问题,一般用户如果不问我们也不会主动说,因为要说的实在太多了。”还有银行柜员认为,银联将“双免”功能默认开启,到头来却要银行在办卡的时候告诉别人“这个功能是默认开启的”,让银行挨骂,“这个锅银行不背”。

银行卡不需密码可刷走3000元,你的卡“裸奔”了吗?

赔付设上限有时限,只是不想“说空话”?

据测算,目前约有10亿张银行卡因开启免密免签功能面临风险。而免密免签功能一旦遭遇盗刷,如何赔付?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这个问题,中国银联表示,设置有专门的赔付机制,即银联可对银行卡挂失前72小时内被盗刷的资金损失,做出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赔付。

对此,银联方面给出这样的回应:“我们更愿意踏实做事,而不是喊‘你敢付我敢赔’这样的口号就完事了。”

还有部分网友担心,银联卡的盗刷风险不仅来自卡片丢失或失窃,还来自非持卡人主观意志的冒名使用。“本来我想着银行卡是需要密码才能消费的,可孩子拿着我的卡直接刷卡消费了,去找商家却说让我自己报案,这种情况下难道银行没有责任吗?”

有支付行业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判断,银联之所以对赔付机制设置众多障碍,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双免”功能安全性的不自信。

消费者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万一卡被盗刷了,最好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和报案,但能够得到维权和赔付却很难,相较于银行而言,持卡人都是弱势群体,希望相关部门引起重视采取措施,让大家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