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成長記:近三成“換帥” 發展存挑戰

繼富民銀行後,又一家民營銀行完成“換帥”。

華通銀行:

空缺半年終迎新行長

作為福建首家民營銀行,華通銀行在行長之位空缺半年後,終於迎來了新行長。

華通銀行於2016年11月28日獲得原銀監會批覆籌建,同意永輝超市、陽光控股分別認購該行總股本27.5%、26.25%股份的發起人資格,該行註冊資本為24億元。

去年1月,華通銀行在福州開業,高管大多來自於銀行系統。興業銀行原副行長陳德康擔任華通銀行董事長,微眾銀行原副行長、興業銀行同業業務部原總經理鄭新林擔任華通銀行行長,興業銀行溫州分行原行長陳丹擔任副行長。除上述三位老“興業人”外,招商銀行原副行長湯小青擔任華通銀行監事長,建設銀行福清分行原行長陳文勝擔任副行長。

鄭新林有著豐富的銀行同業業務經驗。公開信息顯示,在微眾銀行期間,鄭新林也主要分管同業業務和公司業務。不過,任職還不滿一年,去年11月底,就有相關媒體報道,鄭新林已離職,暫由華通銀行副行長陳文勝代管。彼時曾有多位民營銀行人士表示,華通銀行同業業務較為激進。

華通銀行官網顯示,該行以“科技金融,助微惠民”為戰略定位,經營模式為“以金融為本、互聯網為用”,核心業務框架涵蓋“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便捷支付、財富管理”。

富民銀行:

“新帥”或發力金融科技

無獨有偶,在不久前,還有一家民營銀行“新帥”確定。

6月13日,重慶銀監局官網發佈了《重慶銀監局關於孫中東任職資格的批覆》(下稱“批覆”)。批覆顯示,經重慶銀監局審核,孫中東具備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條件,現核准其擬任重慶富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行長的任職資格。

在這之前,富民銀行原行長閔路浩已於今年4月下旬離職,據相關媒體報道,經富民銀行股東大會同意,他已改任該行顧問。

根據富民銀行官網披露的信息,富民銀行是經原銀監會批准成立的中西部第一家民營銀行,由瀚華金控、宗申集團等重慶7家民營企業共同發起設立,註冊資本30億元,於2016年8月開業。

2017年是富民銀行成立後完整經營的第一年。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富民銀行資產總額183.66億元,淨利潤1080萬元,不良資產率為0,開業首個會計年度即實現盈利。

“換帥”背後:

遭遇“成長的煩惱”

自2014年首批民營銀行獲批籌建以來,民營銀行高管職位曾獲很多商業銀行高管的青睞。但此後,這些加盟民營銀行的高管又頻現“閃退”現象。

2017年10月,北京中關村銀行原行長王萌因個人原因辭職,而此時距中關村銀行開業剛過3個月。

微眾銀行中,鄭新林並不是第一位選擇離職的高管。在其離職前兩個月,微眾銀行原行長曹彤宣佈因個人原因請辭所任職務。

在分析人士看來,高管“變動”的背後,除去個人原因,是否與銀行戰略側重點契合也很重要。

數據顯示,目前已獲批開業的民營銀行總共有17家,業務定位主要聚焦於小微企業、消費貸款、“三農”等普惠金融領域。明確打出“互聯網銀行”招牌的共有8家,分別是微眾銀行、網商銀行、蘇寧銀行、新網銀行、億聯銀行、中關村銀行、華通銀行、眾邦銀行,其中6家銀行的大股東為互聯網企業。無疑,業務模式同質化是民營銀行面臨的“成長的煩惱”之一。

不過,在該業內人士看來,雖然目前在民營銀行就職的高管們在銀行領域有多年經驗和資源,但要適應“中國式”民營銀行的特點,還需要一個磨合期。“民營銀行有可能面臨一些難以突破的經營問題,例如在託管資質、對公業務方面受限,管理層壓力也比較大,因而頻頻出現‘換帥’現象”。

根據原銀監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17年末,民營銀行總資產為3381.4億元,同比增長85.22%,其中各項貸款餘額1444.17億元,增長76.38%。民營銀行總計實現淨利潤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不良貸款率0.53%,低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22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