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亿港币买下FF,许家印用零花钱救了贾跃亭!

67亿港币买下FF,许家印用零花钱救了贾跃亭!

本文总计约1900字,欢迎您的阅读,也可以说出您的意见和看法......

许家印“买下”贾跃亭的造车公司FF

6月25日下午,恒大健康产业集团发布正式公告:以67.46亿港元收购Season Smart Limited(香港时颖公司)的100%股份,间接获得了Smart King Ltd.的4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恒大健康集团将通过Season Smart Limited(时颖公司)持有FF公司45%的股权,成为Faraday Future (法拉第未来,以下简称FF)的最大股东。

正式入主FF之后,恒大方面将委派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担任Smart King公司的董事长。夏海钧是恒大的二号人物,可见许家印对此收购的关注。同时,贾跃亭将亲任FF的CEO。

67亿港币买下FF,许家印用零花钱救了贾跃亭!

FF此前接洽了多个国家的多个投资人,包括恒大、时颖在内。

之后时颖则与FF签订交易协议,香港时颖公司与FF原股东以合资模式设立了一家新公司Smart King,时颖出资20亿美元获取合资公司45%股权,而FF原股东以FF拥有的技术资产及业务入股,获取合资公司33%股权,而剩余22%股权将作为股权激励预留给公司管理层。

而恒大评估FF完毕后,决定向时颖溢价发起收购,此时相关交易也已于6月18日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批。

Smart King全资持有“FF美国”和“FF香港”,而此前备受关注的广州南沙研发生产基地则由FF香港全资持有。

这样的架构安排,就可以在中国同步应用FF美国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于恒大把世界顶尖新能源汽车技术全面引入中国。

67亿港币买下FF,许家印用零花钱救了贾跃亭!

67亿港币 许家印用零花钱救了贾跃亭!

在赘述完交易案的情况后,三个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 恒大为什么要涉足汽车产业?
  • 恒大为什么选择了FF?
  • 贾跃亭还能担任多久的CEO?

很多人对这个结果感到惊诧,但细观恒大今年以来“买买买”的过程,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许家印,不止一次说恒大要进军科技领域。

现在的恒大总资产1.76万亿,净资产2400多亿。许家印还提出要在2020年恒大实现总资产3万亿,销售规模8000亿元,实现利税1500亿元,恒大要进入世界百强企业。

更重要的是,从2018年开始,恒大要在战略上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

67亿港币买下FF,许家印用零花钱救了贾跃亭!

在许家印眼里,要么不干,要么就干一票大的!

“目前只是要探索高科技产业,但进入的产业一定是大产业,如果投个两三千万的,那是小产业。比如航天、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干细胞,互联网,在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去探索。”许家印强调,“目前仅仅是探索,有机会就探索。”

于是,许老板砸钱就开始干!

4月9日,中国科学院与恒大集团在怀柔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宣布恒大正式进军高科技产业。

在现场,许家印表示,未来十年,恒大将投资1000亿元,将发展生命科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量子科技、新能源、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现代农业科技等重点领域。

购入FF可以让恒大的高科技拼图更为完整。

随手出去就是1000亿元,给贾跃亭的20亿美元根本就是“零花钱”。

但是,就是这“零花钱”并不简单。

据悉,FF此次20亿美金的融资规模超越了所有同类公司首轮融资的数额,创造了新的行业纪录。(蔚来汽车A轮数亿美元、车和家A轮7.8亿人民币、小鹏汽车A轮22亿人民币)

截至2017年12月融资后,FF的估值达到44.5亿美元,恒大旗下的恒大健康将持有其 45%的股权,贾跃亭持有33%股权,余下22%股权归属于公司管理层。

FF采用AB股模式、贾跃亭享有“ 1股10票”的权力。也就是说恒大健康入股后,贾跃亭虽然仅为“二股东”,但仍将实际控制FF的经营决策。

67亿港币买下FF,许家印用零花钱救了贾跃亭!

回归A股的吸引力大于一切

恒大进军汽车产业,自然也是看中了风口。

诸如北汽、比亚迪、广汽等传统车企自不必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均已有所建树;跨国巨头诸如宝马、大众、丰田等也都加快布局新能源和互联网汽车。

除此之外,混迹于互联网圈、地产圈、金融圈甚至家电圈的企业都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如集齐马化腾、刘强东、雷军、李彦宏等56位投资人的蔚来,马云、IDG青睐的小鹏汽车等。

董明珠对新能源汽车也有着着了魔一样的痴迷,还拉来了王健林、刘强东等人助阵;碧桂园杨国强的千亿汽车小镇也备受关注。

对于恒大来说,可供选择的标的已经没多少了。FF算是其中性价比比较高,也比较成熟、可控的一家。

但是,这些就足以让恒大付出67亿港币吗?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回归A股!

67亿港币买下FF,许家印用零花钱救了贾跃亭!

恒大在港股长期被低估是其寻求回到A股借壳上市的重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9年上市后,一直到2016年9月底,中国恒大作为恒大地产的母公司在港估值才不到700亿港元,其股价长期在5港元附近徘徊。

一直到2017年1月初才出现持续上扬,上涨至2017年10月6日盘中最高31.60港元。公司市值超过4000亿港元,短短9个月就翻了5倍。

对于恒大来说,前有竞争对手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回归A股,后有三六零公司借壳江南嘉捷回归,估值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虽然困难重重,但恒大集团依然寻求回A股,就是为了寻求更高的估值。

这得到了来自恒大集团内部人士说法的支持。2018年5月11日,谈朝晖辞任恒大健康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职务,由时守明接任,后者系原恒大地产集团四川公司董事长。

时守明接管恒大健康产业集团,实质上是恒大更看重健康产业的信号。

此前,在恒大的规划中,地产、金融、健康和文化旅游是四大产业。但是在房地产调控趋紧的背景下,恒大金服已经成为弃子,高科技产业已经取代金融产业成为新的四大产业拼图之一。

在这一决定的背后,是近期国家为高科技企业回国上市开辟了绿色通道,比如富士康提交IPO申请后仅36天,就快速登陆了A股。

一位来自恒大内部的人说,“恒大一天不回国上市,风险就没办法释放;在香港上市估值偏低,在国内上市估值高,容易融资。”

这似乎成为了恒大集团内部的共识。

但恒大地产的借壳采用香港上市公司分拆回归A股的方法,未有成功实施的先例,面临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房地产调控趋紧的大背景下,风险更是在不断增加。

那么在港股上市的恒大健康产业集团就成为恒大回A股融资的最佳选择。“健康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在概念上本来就很近。”

除此以外,在装入汽车产业之后,恒大健康的“高科技范儿”更足了。

“如果地产板块回归A股上市困难重重,以后可能把健康板块作为主要资产回国上市。”该来自恒大内部的匿名人士表示。

67亿港币买下FF,许家印用零花钱救了贾跃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