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梁思成走访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


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开拓性不朽贡献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以他身体和学术的最强壮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

同时他也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专著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众多的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为我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门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是竭尽全力,多方设法保护,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抗战时期为保护敌站区古建筑文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待解放地区古建筑文物领导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文物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保护北京的城墙、牌楼、北海团城等等竭尽了全力。他还多次为文化部举办的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古建筑工作人员培训班讲课,培训专业人才。

梁思成在二站期间,任站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时,于1944年为国民政府及盟军编制敌战区需要保护的文物建筑名单并将其表明位置的同时,还建议盟军在战争中保护日本历史文化名称京都、奈良。把那里的珍贵文物古建筑当作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来看待。此事受到国际上普遍的称赞,日本报刊一再把梁思成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和“日本文化的恩人”。

从1932年到1937年仅六年间,梁林夫妇以及营造学社莫宗江、刘敦桢、纪玉堂、罗哲文等成员对中国古建筑进行测量和保护,深入荒山野岭,乱草枯冢之间,实地考察测量,每一个数字,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描绘,都力求科学严谨,不敢妄自推断,他们的足迹遍及了全国15个省的角角落落,发现了许多被人遗忘的古建筑,多次遭受生命之虞也在所不辞。


梁思成车祸后,两腿有一厘米的高度差距,也留下了脊椎后遗症,经常靠着穿铁架子来挺直脊梁,林徽因的肺病时好时坏,这两位建筑大师,出于对祖国建筑事业研究的强烈责任感,这些病痛摧不垮他们,他们照样拖着病体跋山涉水,拨开千年的灰尘,架木梯,爬屋顶,考证建筑年代,测量建筑数据,他们不畏艰苦的故事着实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