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樹》流行四十年,幕後團隊超豪華,作者三毛曾不滿歌詞被改

《橄欖樹》誕生於1979年,至今已經四十個年頭了。它是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經典曲目,膾炙人口,至今沒有過時。一首強大的流行歌曲,背後必定有強大的創作者和演唱者,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橄欖樹》流行四十年,幕後團隊超豪華,作者三毛曾不滿歌詞被改

首先要介紹的是演唱者齊豫。她是歌手齊秦的姐姐,擁有一把在華語音樂圈極少見的“天籟”般的嗓子,時而高亢嘹亮,時而低迴婉轉,能夠完美駕馭這首歌曲。齊豫原本是臺灣大學的高材生(後來又到美國讀了碩士),1978年還是大學生的她參加臺灣歌唱比賽,蟬聯兩屆冠軍,由此開始步入歌壇。齊豫擁有獨特的氣質,超脫而瀟灑,很契合《橄欖樹》中“流浪”的精神,著名作家、《橄欖樹》的詞作者三毛認為她是臺灣僅有的三個適合“波西米亞”裝扮的女子之一(其他兩位就是潘越雲和三毛本人)。

《橄欖樹》流行四十年,幕後團隊超豪華,作者三毛曾不滿歌詞被改

作為《橄欖樹》詞作者的三毛,短短四十八年人生,多姿多彩,是一代人的精神圖騰。她原名陳平,從小打下豐厚的文化根基,成年後留學西班牙,經歷了歐風美雨的薰陶,加上浪跡天涯的歷練,使她的作品中充滿追求自由的氣息和浪漫唯美的畫風,《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夢裡花落知多少》都是她風行一時的作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三毛是真正意義上的才女。

三毛應作曲家李泰祥之邀為《橄欖樹》所作歌詞中,原本還有一段致敬西班牙的文字:“為了天空的小鳥/為了小毛驢/為了西班牙的姑娘/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但李泰祥拿到歌詞之後,覺得不夠工整,便改寫了一段歌詞,加進“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成為今天我們熟悉的版本。

三毛對此曾頗有微詞:“如果流浪只是為了看天空飛翔的小鳥和大草原,那便不必去流浪也罷。”而李泰祥本人則認為:“這首歌就是……為了表達出這種自由自在的理想,所以才改寫成後來的歌詞....《橄欖樹》所代表的,就是我對個人生命完整的自由與追求完美的理想之寄託,可以打開胸襟,不再拘泥某些傳統......這些都是我真正有感而發的。”

《橄欖樹》流行四十年,幕後團隊超豪華,作者三毛曾不滿歌詞被改

今天的大陸聽眾知道李泰祥的人已經不太多了。他在臺灣樂壇,可以說曾是神一樣的存在。作為古典學院派的大師級人物,他是臺灣頂級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和樂隊指揮,但他決心融合現代詩歌、戲劇元素、東西方音樂於一爐,創造新的“大眾音樂”,表達大眾情感,描繪時代精神,同時引領群眾進入古典音樂的殿堂。

因此他包辦了《橄欖樹》的作曲、編曲、樂隊指揮和音樂製作,動員數十人的大型樂隊為自己的首席女弟子齊豫伴奏,這樣的編制和大手筆,造就了《橄欖樹》低調而宏大的背景,賦予了它震撼人心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