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孩子大補,沒想到營養餐竟吃出腸胃不適,營養搭配健康嗎?

高考臨近,杭州高三學生小劉的父母絞盡腦汁給孩子進補。他們打聽到一款補腦補心湯的偏方,用豬腦、豬心等,加上幾味草藥燉制而成,說是能補腦。

醫生說,突然大量給予的“營養餐”, 容易出現腸胃不適,還是應該儘量選擇孩子平日愛吃且營養豐富的食物。

父母給孩子大補,沒想到營養餐竟吃出腸胃不適,營養搭配健康嗎?

為指導人們合理營養,中國營養學會提出了食物指南,並形象地稱為“4+1營養金字塔”。

"4+1"指每日膳食中應當包括“糧、豆類”,“蔬菜、水果”,“奶和奶製品”,“禽、肉、魚、蛋”四類食物,以這四類食物作為基礎,適當增加“鹽、油、糖”。

“金字塔”的第一層是最重要的糧穀類食物,它構成塔基,應占飲食中的很大比重。每日糧豆類食物攝取量為400—500克,糧食與豆類之比為10:1。

“金字塔”的第二層是蔬菜和水果,因此在金字塔中佔據了相當的地位。每日蔬菜和水果攝入量300—400克,蔬菜與水果之比為8:1。

“金字塔”的第三層是奶和奶製品,以補充優質蛋白和鈣。每日攝取量為200—300克。

“金字塔”的第四層為動物性食品,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禽、肉、魚、蛋等動物性食品每日攝入量為100—200克。

“金字塔”塔尖為適量的油、鹽、糖。

父母給孩子大補,沒想到營養餐竟吃出腸胃不適,營養搭配健康嗎?

​其實,只要孩子飲食不過於單一,每週蔬菜、水果、肉類搭配合理,家裡的正常飲食基本上是可以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的。但是,很多營養上的誤區,我們還是想提醒一下家長們:一些我們認為“對孩子好”的滋補行為,其實是在“害”孩子,營養不是這樣補的!

誤區一:骨頭湯補鈣

提到給孩子補鈣,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是熬骨頭湯。其實,骨頭裡雖然含有很多鈣,但卻很難釋放出來的,營養都還是在肉裡。

骨頭湯裡所含的鈣量十分少,1升骨頭湯的含鈣量大概為2毫克,而7~12個月的孩子每天鈣的需要量為600毫克,1~2歲為600毫克;3~6歲為800毫克。

無論對於哪個階段的孩子來說,這個量都是不夠的。當然,骨頭湯還是可以給孩子喝的,但應喝湯吃肉,這樣孩子可以吸收到更多營養。切不可將其當作補鈣的單一手段,以免耽誤孩子的營養補給。

建議:在熬骨頭湯時可先加上點醋,再慢燉1~2個小時,有助於骨頭中鈣的溶出,但口味可能會不如不加醋時鮮美。切不可用高壓鍋熬湯,以免骨頭湯中鋁元素的含量過多,最好選用砂鍋。

誤區二:吃肉越多越好

肉類是孩子生長髮育所必須的食物,但若孩子只喜歡吃肉而不吃蔬菜的話,則很容易出現一些營養上的問題。肉類屬於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過量食用可能會引起孩子體重超標、便秘、營養不良等問題。另外,紅色肉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若攝取過多,會讓孩子形成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建議:應儘量糾正孩子的飲食習慣,肉與菜搭配食用。家長可利用肉的香味來改善蔬菜的味道,讓孩子逐漸接受蔬菜,也可將蔬菜做成餡給孩子吃。

父母給孩子大補,沒想到營養餐竟吃出腸胃不適,營養搭配健康嗎?

誤區三:用水果代替蔬菜

誤區四:食慾不好就是挑食

孩子食慾不好或不吃某種食物有很多原因,比如不喜歡食物的口味、食物色澤不吸引人、孩子情緒不好,又或是孩子第一次嘗試某種食物等。家長千萬不要以偏概全,認為孩子一兩次的食慾不好就是在挑食,更不要因此而將某種食物從此撤離餐桌。

建議:孩子的飲食習慣受父母影響很大,如果父母有偏吃某種食物的習慣,孩子多數也不會喜歡。因此,父母千萬不要以個人的喜好來為孩子安排食物。

父母給孩子大補,沒想到營養餐竟吃出腸胃不適,營養搭配健康嗎?

誤區五:強迫孩子吃飯

當孩子不吃飯或不想吃某種食物時,許多父母會採取哄、騙,甚至強迫的方式來讓孩子吃飯。一些父母還會規定孩子的飯量,比如每頓一定要吃一碗米飯等,無論孩子想不想吃都要吃完。這兩種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一方面會引起孩子對食物的反感,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則可能會無形中可能撐大了孩子的胃,極易導致孩子肥胖。

孩子今天吃得多一點,明天吃得少一點是很正常的。父母沒有必要每頓都看著孩子吃到飽,同成人一樣,孩子只要有七、八分飽就可以了。如果孩子長期過多地攝入食物,不但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有可能導致孩子積食。

建議:當孩子不愛吃飯的時候,父母可以鼓勵或表揚孩子,但切不可引誘或強迫孩子吃飯。注意飲食的均衡,多補充溫開水,多運動,這才是科學的餵養之道。

因此,父母不要光顧著給孩子營養補給,也應注意飲食中的一些誤區。以免做了一些無用功,不旦不利於孩子健康,反而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