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眾生,四個種性,你是哪一種?

淨界法師 易明淨土講堂

智者大師把人、有情眾生,他分成四種的安住方式,他說人有四種:

第一種人,他以增上惡念為住。就是說他的心發動出來,他根本的安住的標準是邪惡的念頭。有些人他習慣性起惡念,習慣性貪慾,習慣性跟人家對立,習慣性。那麼智者大師說,這個人在他生命當中,不管過去,不管未來,絕大部份都在三惡道,即便得到人身也不會持久,就是說這叫三塗種性,你已經養成這個種性,你開出來的結果自然是三惡道的結果,這是一個最低層次的人。

第二種人,是以增上的善念為住。就是這個人,當然他偶而也起煩惱,但是,他一天當中呢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很自然的起善念,沒有人去教導他,他習慣性起善念,以善念為住。這種人,他的生命當中,絕大部分不是做人,就是在天上,偶爾墮落三惡道,但是雖墮惡趣,終不久留,因為他心地善良。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墮到狗道的時侯,他很快的跳出來,因為他的種性不是三塗種性;但是,有些人墮三惡道就很難出來了,因為他的種性和果報相隨順,他三塗種性嘛,那麼這個是講到第二種人,他是人天種性的眾生。

第三種人是以出離心為住,這個人平常身口意很清淨,個性也特別清高,不太喜歡跟人家往來,他的身心世界安住在少事、少業、少方便住。就是說,他也不去幹擾別人,但他對幫助別人興趣也不大,這種人多分會離開都市走入山林,不喜歡跟人家往來,這種人在成佛之道他一定會先證阿羅漢果,然後再回小向大,他不可能直趨大乘,他的習慣性動作一定先證小果,然後遇到佛陀,再回小向大,這種人聲聞種性。

第四種人是最好的,安住菩提心,以菩提心為住。他很容易生起自我要求,上求佛道,他很容易生起悲憫眾生的心,所以,他偶爾失去正念,但是你稍微點破他一下,他就醒過來,因為他的種性如此。

所以當我們的目標是成佛的時候,我們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種性,就是說你現在的目標想要種一個蘋果,當然你要找很多肥料,但這都是枝末,這個加行的對治都是枝末,重點是你要得到蘋果,你要先找到蘋果的種子,葡萄的種子是種不出蘋果。

就是說,你要訓練你的思考模式跟佛陀的思考模式是一致的,我們先不談行為,就好像印光大師說,發了菩提心有什麼好處呢?王子墜地,功超群臣。你要做國王,你第一件事情你要投生在國王的家族嘛,你投生在宰相的家庭,你一輩子不可能做國王,你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因為你不是王種嘛。那麼這個意思就是說當你要成佛的時侯,你要先走在成佛的跑道上,不管你跑得快或者走得慢,起碼這個跑道是上路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