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父輩們最喜歡的老車

文:大眾侃車/肖文斌

都說,每一個男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男孩,以及一部青春年少時的Dream car。所以,在今年的父親節來臨之前,我們不妨來一起聊聊父輩眼中的老車,那些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經典老車。

1979年,中國政府首次宣佈允許私人擁有汽車,也標誌著私家車正式走進尋常老百姓的家庭。然而,到90年底末期,中國的私家車依舊是少數家庭身份的象徵。

那些年,父輩們最喜歡的老車

在絕大多數80後的記憶中,兒時關於車的記憶,多是和父親那部老式28鳳凰永久自行車有關。但並不影響每一個少年,對於車的好奇和嚮往。

90年代,是老牌車企百家爭放的鼎盛時代。在島國日本,90年代末的排放法規還算寬鬆,也促使各大日本廠商推出了一系列讓後人稱道的性能街車。比如三菱EVO,斯巴魯STI都是那個時代的標誌性的產物。

在汽車發源地的歐洲,造車的氛圍遠沒有當今那般呆板,造車理念和造型設計天馬行空。那時薩博9-5正值風頭,意氣風華。而被視為英國車代表作品之一的Jaguar XJR,在當年也正值壯年。

那些年,父輩們最喜歡的老車

同時期,在80年代,中國剛剛迎來了改革開放。走上北京的街頭,雖然汽車的保有量遠沒有當下那般龐大,但品牌的豐富程度卻有過之無不及。在每一個80後眼裡,每一部汽車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時間的長軸回到過去,去看看父輩們眼中的那些經典老車。

波羅乃茲(Polonez)(1978-2002年)

印象指數:★★★★

記憶中的它:中國人的兩廂啟蒙車

那些年,父輩們最喜歡的老車

80年代初期,街上偶爾能見的波羅乃茲,十之八九都是出租車。空間可觀,價格較為親民,機械可靠性高等等優勢,使得波羅乃茲深受當時的私營出租車主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為波羅乃茲獨特的兩廂造型,開啟了中國百姓對於兩廂轎車的認知。

波羅乃茲,這一繞口的車名,取自波蘭語。但事實上,波羅乃茲卻是一臺不折不扣的意大利車。1951年,波蘭FSO汽車廠,通過和菲亞特的合作,基於菲亞特125P平臺開發出了波羅乃茲。

拉達2105(LADA 2105)(1981-2010年)

印象指數:★★★★

記憶中的它:“萬元戶“的第一臺車

那些年,父輩們最喜歡的老車

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街頭,拉達2105的可見度並不低。除了充當一部分出租車外,這臺蘇聯產的三廂小車,在那個私營經濟剛剛啟蒙的年代,一度是“萬元戶”出街必備的車型。

拉達2105的長寬高分別為4140/1630/1450mm,軸距2430mm。採用前置後驅的驅動方式。外觀上,相比於2101車型,重新設計了車頭車尾和內飾(大燈由圓燈改成了方燈),動力配備1.3升四缸發動機,變速箱仍為4速手動。在當時,這樣的動力水平並不落後。

雪鐵龍CX20(1974-1991年)

印象指數:★★★☆

記憶中的它:獨樹一幟的造型、黑科技

那些年,父輩們最喜歡的老車

1983年北京街頭出現了這樣一道有趣的風景,100輛法國雪鐵龍CX20組成的出租車隊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在滿大街充斥著老上海、伏爾加、老皇冠、吉普212的80年代,造型個性而前衛的雪鐵龍CX20格外引人注目。事實上,除了獨樹一幟的造型外,在雪鐵龍CX20上同樣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黑科技——液壓底盤升降系統。

通過調節內飾中的升降旋鈕,雪鐵龍CX20的底盤高度支持三段可調。在靜止時底盤高度距地面僅為10cm,高速行駛時則調整至15cm,而在遭遇崎嶇路面時,底盤高度最高可升高30cm。

在當時,個性造型和黑科技加持下的雪鐵龍CX20,一度還是政府部門的工作用車。

菲亞特126p(1973-2000年)

印象指數:★★★★★

記憶中的它: 中國第一款平民化轎車

那些年,父輩們最喜歡的老車

談到菲亞特126p,想必各位並不會太陌生。在中國,人們更願意稱這臺小傢伙為“小土豆”。

共產主義時期的波蘭政府,為了將曾經被視為“奢侈品”的轎車,變成人人都能夠賣得起的國民轎車,於80年代引入了意大利菲亞特公司FIAT126的技術及生產許可證。憑藉著簡單的結構、可靠的動力表現以及親民的價格,菲亞特126p迅速成為波蘭民眾心中的國民家轎。

80年代初期的中國,在消費環境上和當年的波蘭非常相似,這也使得菲亞特126p的成功再次在中國土地上演。

侃車觀點

一部車,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生活寫照。80年代末期的北京街頭,無疑是精彩的。代表著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萬國牌轎車們,與熙熙攘攘的騎行大軍相匯與寬闊的長安街,共同構成了父輩們心中難以抹去的風景。

一部車,一個年代,留下的是一段永恆的鏡頭。父親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