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自戀是性心理髮育不熟的表現

1

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叫做《小青之分析》,作者是潘光旦。《小青之分析》是他讀書時的一篇作業。

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這位作者,潘光旦與葉企孫、陳寅恪、梅貽琦併成為清華百年四大哲人。一生涉獵廣泛,在性心理學、社會思想史、家庭制度、優生學、人才學、家譜學、民族歷史、教育思想等眾多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摘自百科]

當年在全國上下倡導人多力量大的時候,潘光旦等人提出應該適當限制人口。但那時唯我獨尊一言九鼎,限制人口的聲音很快就被壓下去了,潘光旦還被打成右派,直到79年才被解放。

潘光旦在清華堂讀書時有一位老師,叫做梁啟超,當時梁啟超在清華堂給學生上課,講的內容是“中國五千年曆史鳥瞰”,要求學生妹據此寫一篇文章作為作業。

潘光旦用當代的心理學生理學知識,分析了幾百年前馮小青之死——相當於用現代的知識為過去的某些事情或者某些現象做出解釋。

這個角度在當時非常別緻,再加上潘光旦的分析有理有據,這份作業受到了梁啟超的激賞。梁啟超給了他很高的評價,說他的頭腦瀅澈,情緒深刻,無論是當科學家還是當文學家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希望他專注某一方面,必能大成。

事實上,潘光旦並沒有按照梁啟超先生的建議走專一化的道路,依然走廣與博的路線,一生涉獵廣泛。在優生學和性心理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2

這本《小青之分析》就是他後來根據當時的作業完善拓展而來的,從性心理的角度考察分析當時馮小青為什麼會死掉,馮小青顧影自憐究竟與性心理何干,甚至還給出了一些預防措施。

有必要介紹一下馮小青的故事。馮小青是明朝萬曆年間的才女,從小聰慧,十歲時有個尼姑到她家口授佛經,她聽一遍就能背誦。這個尼姑想要收她做弟子,馮小青的母親沒同意。

到了十六歲的時候,馮小青的母親貪戀財物,把她嫁給了一個富人做小老婆。這個富人的大老婆是個悍婦,悍婦把小青單獨遷到一個院落,沒有自己的允許不準自己的丈夫與小青見面。

小青日益憂鬱,後來大家發現馮小青經常跟自己的影子絮絮叨叨地聊天,旁人一近前就戛然而止。

本來馮小青周圍有個可以跟自己交流的楊夫人,後來楊夫人隨夫去了外地,馮小青更加孤獨,更加憂鬱。到最後變得茶飯不思,每天只喝幾口梨水。

再後來馮小青覺得自己要死了,請畫師來為自己畫像,畫了幾次她都說不像,後來畫師觀察她的舉動,終於做出一副她滿意的畫像。她對著畫像說,小青,小青。然後就死掉了。

3

潘光旦從性心理的角度分析了這個故事中小青的一些行為形成的原因,和她為什麼憂鬱而死的原因,還提出了自己的性發育觀。

潘光旦把人的性心理發育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子母認同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母體客觀化與母戀階段;第三個階段是自我自覺及自我戀階段;第四個階段是自我戀擴大與同性戀階段;第五個階段是性成熟與異性戀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小孩剛出生沒多久,沒有自己的意識,還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個整體。

第二個階段是小孩逐漸有了自己的意識,意識到自己的母親是另一個客觀存在,並不和自己是一個整體,這個時候小孩在精神上對母親充滿了愛戀。

第三個階段小孩已經脫離了母親的懷抱,受到社會壓力或者大人引導,意識到母戀不會被允許,於是轉而愛戀母親之外的人。除了雙親之外,最熟悉的人就是小孩自己,這個時候的小孩在心理上愛戀的對象往往就是自己。

第四個階段自己的性心理逐漸發展,愛戀的對象從自己轉移到別人,但是步子又不能邁的太大,往往會轉移到不是自己但與自己相近的人的身上,也就是同性身上。恰在這個階段,自己接觸最多的別人往往是與自己同性的人。

第五個階段在生理上成熟了,繁殖的本能、慾望的本能共同影響,自我戀、同性戀已經無法應付這總影響,只有發育健全的異性才能滿足這種需求,於是就進入了異性戀階段。

4

《小青之分析》認為,人的性心理要經歷上述5個階段——子母認同、母戀、自戀、同性戀、異性戀。子母認同是開端,異性戀是歸宿。

這個過程受某些因素影響,可能會發生迴流。例如經歷了同性戀階段,跨越到異性戀後,受到某種刺激,在心理上就會退縮,性心理的發展階段可能會退回到同性戀階段,甚至退回到自我戀階段。

很多人非常自戀,用《小青之分析》裡的觀點解釋的話,那就是這人從自戀到同性戀、異性戀發展的過程中,受到過某些阻滯,在這個地方形成了一個影響深刻的心理區域,這個區域一直伴隨著自己。

水仙花代表自戀。傳說水仙花原本是一個美男子,他不愛任何人,沒對任何人產生過愛情。有一次在水邊低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對自己的影子產生了愛情,當他撲向水裡擁抱自己的影子時,便化身一朵水仙花。

按照《小青之分析》的解釋,水仙花這位美男子在性心理發展的過程中,由於某些原因,一直停留在自我戀階段,沒能順利進入同性戀、異性戀階段。也有可能進入過這個這兩個階段,但發生了迴流。

馮小青的故事中,有馮小青跟自己的影子講話的情節,還有馮小青最後跟自己的畫像講話的情節。潘光旦認為,馮小青很可能也像水仙花一樣,停留在了自我戀階段——很可能是迴流。

想想吧,一個十六歲的小女孩嫁給了一個富人,在那過程中可能經歷了口臭體臭腋窩臭,言粗語俗動作野蠻的刺激,再加上被他家大老婆排斥,很難再對異性、同性產生愛戀,就退回到了自我戀階段。

戀母的媽寶男媽寶女也可以用《小青之分析》裡的觀點解釋。本應從母戀階段跨越到自我戀階段的,但這個過程可能受到了阻滯——例如並沒發現自己有什麼值得下意識裡自我戀的美好方面;或者母親過度疼溺導致他們很難走出甚至走不出母戀這個階段;或者雖然已經走出了這個階段,但受到某些影響又迴流退縮了。

當然,這裡說的性心理狀態,都是心理的範疇,很多東西都是一閃而過的下意識,並不會表現的那麼清晰,自己未必能明顯感覺到——不會說是“我幾歲的時候處在母戀階段”、“那年我從自戀階段來到了同性戀階段”。

階段與階段之間還會有重疊,而且某些階段的作用會長期影響一個人。受到某些外力的影響,即便一個人做出了後面階段的行為,例如整天與異性啪啪啪,TA的心理上可能還處在異性戀甚至自我戀階段。

5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正常的性心理發展過程,而不是始終停留在母戀、自戀、同性戀這種中間狀態,對於那種迴流了的性心理成長過程,該如何是好呢?

外界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性心理的發展的阻滯,同樣可以疏通和促進性心理的發展。

馮小青的故事中,馮小青認識一個被稱為楊夫人的女人,這個女人在的時候,可以幫馮小青寬心解悶,如果這個人能長期引導馮小青,她可能再次從自戀到後面的性心理階段的成長。楊夫人走了,馮小青只能顧影自憐,別人又不能和她接觸,她自檢就走不出自我戀的階段了。

作為孩子的父母,可能更關心一個孩子身體上的成長,對心理尤其是性心理的成長,往往關心的不夠。這就導致了性心理變態的人越來越多——變態在這裡不是貶義詞,是中性詞,意味沒有按照常規發展的意思。

父母除了關心孩子身體的成長,還應該關注孩子心理的成長,包括難以啟齒的性心理——並不是說你假裝看不到問題的存在,問題就真的不存在了,假裝問題不存在,有概率問題會自行化解,但更可能問題越積越嚴重,最終追悔莫及。

其實,在正常情況下,父母只要提供一個正常的環境,孩子就可以朝著正常方向發展——該親親抱抱舉高高的時候就親親抱抱舉高高,但千萬不要一直親親抱抱舉高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