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工作能手陈永康,每本笔记本都写“忠诚履责”,上门40多次巧解信访20年事件!

综治工作能手陈永康,每本笔记本都写“忠诚履责”,上门40多次巧解信访20年事件!

陈永康的每本笔记本都写着寄语

人物名片

陈永康,195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84年从螺洲镇店前村担任村委会委员、治安调解主任、民兵营长、村主任做起,先后担任过晋安区日溪乡党委委员、仓山区委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盖山镇党委副书记、仓山区信访局局长,2007年11月起任仓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去年5月起退居二线。他多次获得仓山区优秀公务员、市优秀共产党员、省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信访系统优秀接谈员等称号。

“枪声不响,告状不止!”无论陈永康怎么劝,老太太只有这一句话。登门40多次,骂不走打不跑,其他工作人员脸皮早就挂不住了,他却笑着说自己晒得黑,脸红了也不怕被人看到。就这样一次次登门,想尽办法解开老太太的心结,化解了长达20多年的信访事件……

提及陈永康解决的信访案件,在仓山区委政法委,无论是新一代还是老一辈工作人员都津津乐道,“老书记的故事太多了,我们都很佩服他。”

一桩特殊的信访事件:主动上门40多次,苦口婆心终化解

在仓山区委政法委,年轻人遇到信访难题,都习惯性地找陈永康咨询。“我是从农村一线上来的,所以明白做维稳工作需要知道群众的想法,找出问题的症结,有的放矢。”他常和年轻人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02年踏上信访工作之路后,陈永康见过无数繁杂棘手的涉法涉诉信访件。让他至今难忘的,是一起由命案引起的上访事件。

1988年,城门镇村民郑某的两个儿子,因土地纠纷和村民林某一家发生纠纷。斗殴中,郑某的次子被林某砸伤致死,长子被打为轻伤。法院判处林某无期徒刑,但郑某不服,希望判处林某死刑。从此,郑某走上上访之路。

2007年,这事转由陈永康负责。“一开始到老人女婿家就吃了闭门羹,她女婿在屋里喊话,‘你一个区里的信访局长算哪门’。”陈永康记得,有一次他趁郑某女婿开门用手推搡他的机会,挤入房屋,“进了门,事情就进了一步!”

听着老人女婿吐苦水,陈永康渐渐了解这家人的苦衷。他了解到老人的女儿开着草药店,于是经常去店里找她聊天。谁知,她骂得比丈夫狠得多,各种难听话劈头盖脸“砸来”,但他从不还口。这样大概一个月时间,他利用周末去草药店,不光找老人女儿聊家常、听取心声,而且每次都买一把草药。几十次上门,他最终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

此后,陈永康开始寻机突破最难的关卡——郑某。“老人70多岁了,一儿死,一儿伤,心里的恨可想而知。”陈永康说,那时,无论他劝说什么,老人只回一句“枪声不响,告状不止”。他不厌其烦地上门,将心比心,体察老人的难过之处。另外,他帮忙解决老人的生活困难,而且协调法院、公安、监狱,与狱中的林某见面,让他以视频、书信方式向郑某一家赔礼道歉。郑某终于在2008年6月签订了息访息诉承诺书。

长达20年的信访事件解决了,靠的是陈永康上门40多次、骂不走打不跑的耐心。

一些别样的笔记本:每本都写着寄语,时时刻刻可警醒

陈永康处事,为何能如此淡定?

“要我形容他啊,他就是‘消防员’,哪里需要灭火,他就去哪里。十多年来没见他休过年假,周末也经常搭上了。如果手头没工作,他也会自己找工作。”与陈永康共事多年的高丽娟感慨万千。

听同事这样说,陈永康有些不好意思。他沉思片刻说,把很多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也有点愧疚。“家里三个老人过世,我都不在身边。”原来,近几年他的奶奶和父母相继离世,但他正好都在维稳工作现场。

去年5月起,他退居二线,成为仓山区委政法委主任科员。他依旧忙碌在一线,司法救助、维稳安保、信访接待……一刻也不停歇。这个月他马上就要退休了,但他却说:“无论在哪里,我都愿意发挥余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