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皇帝自稱朕?

韓江冠

  

  朕,讀zhèn,從舟從灷(zhuàn)。本義為舟縫,引申為跡象、徵兆。“凡言朕兆者,謂其幾甚微,如舟之縫,如龜殼之裂紋也”。

  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現在的“我”。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

  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將皇與帝合稱,並自稱“始皇帝”。丞相李斯又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

  此後除了皇帝外其他人等就不能自稱“朕”了。誰敢稱朕,那可就是掉腦袋的干係了。

  《史記·李斯列傳》:初,趙高為郎中令,所殺及報私怨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乃說二世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

  也就是趙高為了攬權,忽悠秦二世,搞神龍見首不見尾。

  嚴格意義來講,東亞漢文化圈只有一個皇帝——中國天子(僭越或者處於分裂期不算),所以說稱“朕”是皇帝的特權之一。

  但除了中國外,日本多數時間不是附屬國,自稱天皇,所以也自稱“朕”。

  古代越南國王對內稱“大越皇帝”,對中國大陸王朝稱“安南國王”,對內時則自稱“朕”。

  古代朝鮮歷代國王接受大陸王朝冊封時均自稱“寡人”或“孤”。


趙燕雲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只有皇帝才可自稱為“朕”,顯示皇權至高無上。


尋春秋歷史短視頻

在秦始皇以前,朕只是一個普通的字,誰都可以用的,並非國君專有。

此前國君專有的是孤和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謙稱。

自秦始皇開始,只有皇帝才可以用朕。

孤歸了王爺以下的貴族,例如侯爵,孫權致書曹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當時他只是吳侯。寡人就沒人用了,反正也不需要再謙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