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政策、苦練內功” 2018低速電動車行業需讀懂這8個字

“關注政策、苦練內功” 2018低速電動車行業需讀懂這8個字

馬上進入2018年,對於低速車行業而言,來年的形勢如何,絕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魏學勤在“第八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給出八個字叫“關注政策、苦練內功”。

這八個字的潛臺詞是:政策實際上是留給有準備的企業,政策一旦出來,產品質量不達標,市場就發展不好,企業就難以生存,並建議企業做精品,在成本低的情況下做精品、做優質產品,不懼怕任何標準出臺。

“關注政策、苦練內功” 2018低速電動車行業需讀懂這8個字

1. 政策延遲出臺是大概率事件

2017橫亙整個行業的最熱點問題就是“合法化”。

從2016年11月18日第一次低速電動車國標制定會議召開,就引發行業的強烈震動。期間更有標準起草組組長董揚發表“小道理服從大道理”的非官方宣言:全國人民利益(合理有序的交通秩序)第一位,所有交通參與者利益(安全)第二位,產業發展、企業利益只能排在最後。

一時之間,廠家彷徨、商家觀望,更配合有年初3、4月份的部分地方政府針對低速電動車的查處運動,整個行業震盪,銷量一度腰斬。

然而直到2017年底,頭頂這把利劍仍是懸而未發,從種種蛛絲馬跡來看,2018年政策延遲出臺或成大概率事件。

3次標準會議,從公開到低調,間隔越來越長。

除了對行業的認識更深入了以外,表明標準並非標準本身的事情,牽涉利益太多,受到各方壓力,暫時難有統一。

期間流露出兩份標準草案,從8月份流傳出來的稿件來看,不但正碰需要進行,還需要按照50公里的速度進行側面碰撞試驗,要求符合電動汽車碰撞後安全法規,還增加了ABS,提出電池能量密度90wh/kg等技術要求。

即使某些項目將來可能有調整,但鑑於交通部門等的一貫強硬態度,最終標準技術條件還是會更可能靠近乘用車。

企業從抵制到沉默,這期間態度的轉變也包含玄機。第一次低速電動車國標制定會議後流出的技術條件要求遭到企業強烈抵制。

但是下半年企業越來越謹慎,哪怕標準比年初更嚴格,行業抵制的聲音反倒減弱了。

除了感到形勢難以扭轉,不願做“出頭鳥”之外,不少企業都嘗試主動轉變,比如配合鋰電車型開發,進行車型試驗,調整產品和市場戰略。

2. 找回初心是關鍵

2017年整個市場銷量從年初的攔腰斬斷到年終還是實現了總體增長。

據山東汽車行業協會統計,僅山東17家小型純電動車企業監測,11月份銷量97061輛,同比增長 23.0%,年度累計6563251輛,同比增長16.2%。這個變化是如何完成的,下半年如何完成逆襲的?答案只有四個字“找回初心”!

眾所周知,低速電動車能夠成長起來靠的只是“市場”,相對於電動汽車更多由標準、補貼、路權等的主導,市場才是立身之本。

在當前各種雜音喧囂的情況下,企業未來更要沉著下來,找回為百姓服務的初心。

2017年,受標準影響,不少廠家的新產品開發計劃擱置。

2018年,不論標準是否延遲,大部分企業都會重啟開發計劃,因為市場的倒逼壓力存在,誰也等不起了。

經過幾年市場的培育,客戶對車輛的要求越來越高,做精品才有出路,反過來也推動了造車門檻的提高,阻斷了很多實力不夠的廠家的出路,山東省的小型純電動車廠家從三位數銳減到兩位數。

從這一角度來講,市場正高效地發揮優勝劣汰的機制,起到了比標準更好的“淘汰一批”的作用。

市場高於標準,標準為市場服務。對企業來說,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對政策的預期,但注意力卻必須始終鎖定市場。

3. 兩極分化將加劇

2017年行業兩極分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篷車和低速四輪車徹底分為兩個陣營。篷車滿足的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遮風擋雨,未來會進一步做低成本。

這一板塊對標準的關注程度很低,主力銷往廣大無監管的地區。如果按照草案標準去生產,拉高几倍的成本,將使他們徹底失去這部分剛需客戶。

因為需求是壓不住的,如果標準把車型都趕到3萬以上的價格區間去,就必定會有企業去做這個空間以下的產品,哪怕是“不合法”。這個區間又會成為一個混亂糾結、反覆掃蕩的狀態。

面對這種狀態,不同的企業定位會有不同的應對,有的繼續走低,見縫插針繼續佈局邊角地帶,有更遠目標的則在不斷升級,向上靠攏,這將促使行業的兩極分化越拉越大。

4. 價格戰持續,研發投入增加

2018行業價格戰和同質化的趨勢會有好轉,經過近幾年持續的價格戰,大家都過的很辛苦。

大企業並沒有因此擠死對手,小企業也沒有放棄進一步發展,最大的好處無非是換來一點賬面上的現金流。

經銷商也發現低價沒換來量,反而換來層出不窮的新進入者,每個新人來的時候都來打一遍,自己的服務也跟不上,平均利潤都是負值。

行業原來的幾大平臺如260、m4、奔奔等都已經是市場上的老面孔了,只是換個前臉,逐漸成熟的經銷商們能夠一眼看出。

低價保現金流,高點的價格保證利潤,做精品車才能保證競爭力,做好服務,才能有條件生存下去,這已逐漸成為共識。

“關注政策、苦練內功” 2018低速電動車行業需讀懂這8個字

有進取心的一定規模企業大部分制定了新的產品開發計劃,但是大都缺乏正向開發的能力,也面臨著資金缺乏的問題,因此這些新品還是會有不少試驗小白鼠。

對資金捉襟見肘的低速電動車企業來講,為了保證現金流,2018年的價格戰仍會持續,但是2018年註定是低速電動車一個關鍵的調整年,有眼光的企業開始向內練功,這個調整期結束後,整個產業將會有一個更健康的狀態。

低速電動車合法的大趨勢已經是可以明確的了,但時間點還沒到,2018年或是讓子彈再飛一陣的最後一年。行業要奮發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備,以防災禍,這樣縱處危境,也可無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