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作弊方法?最後一種你絕想不到!

在我國曆史上,科舉考試曾是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主要手段,人們只有通過這條異常狹窄的獨木橋,才能躋身社會上層。因此,為了中第,不少人致力於走捷徑,在科舉考試中作弊,方法也千奇百怪,讓人不得不佩服。

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作弊方法?最後一種你絕想不到!

1、結朋。即是結為朋黨,集體造勢。如唐朝,各地舉子到長安後,講究交際酬宴,大造輿論。大約從玄宗天寶時起,“每歲舉子到省者常不減千餘人,在館諸生更相造詣,互結朋黨,以相漁奪,號之為棚,推聲譽者為棚頭,權門貴戚,無不走也。”中唐著名詩人劉長卿,就曾經是“棚頭”。“棚”的作用,首要的是“造勢”,以“熒惑主司視聽”;其次是干謁奔走,集體打通“關結”;再次是攻擊別“棚”中人。

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作弊方法?最後一種你絕想不到!

2、行卷。這主要是指進士試。所行之卷有詩賦,甚至小說,主要是讓人能看出其才華。考生夏天專門作行卷詩文,叫做夏課。七月份又要投文求拔解,叫“秋卷”。半月後如果沒有反映,就再投一次,叫“溫課”。放榜後,無論考中與否,都要上書致謝。行卷的舉子,主要是沒有什麼勢力的,只能靠文學創作才華去“求知己”。

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作弊方法?最後一種你絕想不到!

3、懷藏。即指考生將答案文字寫在小紙條上,然後將這些小紙條藏在衣帽鞋襪中或索性密寫在衣物、身體上。懷藏也被人們稱為“夾帶”。夾帶是自古以來考試作弊最常見的一種形式。考生的各式隨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蠟燭等等都曾被用做夾帶。

4、代筆。又稱假手,亦即我們現在說的槍手。它又分為替名入試和就院假手兩種。替名入試是指代替別人考試,替考者入場考試,被替者不入場。就院假手和替名入試方法差不多,但是替者和被替者都入場考試。如甲乙二考生,甲替乙考試。考試的時候甲乙二人同時入場考試。但是甲的試卷寫上乙的名字,乙的試卷寫的是甲的名字。採用這種方法往往是甲有才但是無錢無勢,乙是有錢有勢但無才。

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作弊方法?最後一種你絕想不到!

5、授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口傳答案,後又發展成為“傳義”。傳義主要是在明經諸科考試之中得以運用的。究其原因是在這些科目的考試中,經典解義都是固定的,口傳和筆傳時較為方便。相比較而言,運用授義這種方式在進士科中的就很少,因為進士科考生需要發揮創意才能及第,而且評選的標準很嚴格。

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作弊方法?最後一種你絕想不到!

6、繼燭。本意是指一支接著一支地點蠟燭。因古代科舉考試一天不能結束,晚上需要點燃蠟燭繼續答題。繼燭,在這裡是指人們利用繼燭的漏洞作弊。考試考的時間太久考生應考時除必備文具外,還需攜帶生活用品:提籃、食盒、食物、飯碗、蠟燭,甚至便器,臥具等等。因考試時所攜帶的東西這麼多,有的考生便利用這些按規定可以帶入的東西進行作弊。據記載有的考生利用蠟燭作弊,先將蠟燭內部沿引線從底往上掏空,塞入紙條後再用蠟油將底部封平,這種經過“精心”處理的蠟燭可以在檢查人員的眼皮底下直接帶入考場而不被發現。

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作弊方法?最後一種你絕想不到!

7、飛鴿傳書。這是一種很絕的作弊方法,發明這種方法的人絕對是作弊天才。其方法是:富人家的考生,平時訓練飛鴿傳信。大考之年,利用繼燭的漏洞,夜裡家人把鴿子放進考場,考生把試題寫在紙條上,讓鴿子帶回家。此時,家中已請得若干寫作高手,按題寫好文章。再寫在紙條上讓鴿子帶進考場,神不知鬼不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