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尔吸取永动机失败教训,告诫痴迷者:不要永动机,要科学

焦尔(1818—1889)是英国物理学家,他出生在一个酿酒厂主家庭,幼时身体不好,脊柱受过损伤,所以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父母就成了他的启蒙老师。父亲发现他爱思考,动手能力很强,为他培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便在家里给他建了一个实验室。

19世纪初,“永动机热”又一次席卷了欧洲,很多人绞尽脑汁,幻想着造出一种不需要供给能量便能够永远做功的机器。少年焦耳也被永动机所吸引,加入了“永动机迷”的行列,执着地迷恋着永动机。

焦尔吸取永动机失败教训,告诫痴迷者:不要永动机,要科学

焦尔

一天, 焦尔对父亲说:自己想设计一种机器,它一旦运转起来,就能持续运转下去,不再耗能量了。父亲见儿子人小志大,非常高兴,鼓励他说:“你要是真能做出这样一部机器就好啦。”

从此,焦尔全身心地钻研永动机,经常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设计图纸,加工机器零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焦尔造出一部永动机。焦尔兴奋地向父亲报喜,父亲也急切地盼望儿子的成功。

但一试验,这部机器太不争气了,人力使它动作起来后,只动了几下,就再也不动了。从设计上看,这部机器找不出什么毛病,但焦尔百思不得其解,它为什么变成了“不动机?”后来,焦尔又搞出了几个改进过的设计,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焦尔吸取永动机失败教训,告诫痴迷者:不要永动机,要科学

永动机

少年焦尔一接触科学就误入迷途,他不知道永动机遭不出来。但他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科学钻研的精神。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迷途知返,放弃了这种无用的研究,步入了科学研究的正途。

青年时代的焦尔经过几年努力钻研,找到了热功当量值,提出了能量不灭原理: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为另一种形式,而绝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消失。他告诫那些仍在迷恋永动机的人:

“不要永动机,要科学!”

焦尔吸取永动机失败教训,告诫痴迷者:不要永动机,要科学

永动机

有的人往往是误入了迷宫,还自认为是迈进了科学的殿堂,四处碰壁,头破血流,但仍是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只能落得一声长叹。而应当迷途知返,找到正确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