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寶沃重新定義自我 開闢卓然新能源道路

從此前的BBBA到如今的重新定義自我,寶沃將自身定位改為中國資本控股的德國品牌,儘管開闢了海外市場,寶沃的戰略銷售重心仍然在國內市場。對於寶沃未來而言,寶沃擁有傳統與新能源雙重製造資質,這是很多新勢力造車難以企及的,日後寶沃將普吉純電、插電、純電不同平臺。

專訪:寶沃重新定義自我 開闢卓然新能源道路

Q1:關於楊嵩總對新能源的表述,是他個人還是寶沃集團的看法?如果是公司看法,寶沃不會有第二款新能源車?

柏爭先:寶沃汽車在新能源方面的核心戰略,核心是 ET(Energy of Twins),也就是說將同步進行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研發、設計以及生產和銷售。一方面大力發展傳統燃油汽車,並將在一兩年裡推出新產品。包括現有的BX5、BX7,也會有中期產品推出,且車輛性能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另外一方面,也會同步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是純電動汽車,近段時間內還會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Q2:寶沃的GPS定位技術,可實現地下車庫1m範圍精確定位,是如何做到的?

邢舟:提到地下車庫精確定位,實際上日常在地下車庫確實會遇到信號弱的問題,目前,通過一系列算法與傳感器,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定位。關於定位的精度問題,現在嘗試的應急解決辦法,是通過車輛高度變化進行定位。

柏爭先:寶沃目前正在開發的GPS,主要是解決三維定位的問題。同時也在進一步優化解決方案,且最終產品肯定會做到大概1m及以下範圍的定位。包括 “3維亞米級導航系統”,也不存在任何問題。目前只是在選最穩定的方案,導航系統的原理很簡單,無外乎是衛星定位,再加一個壓力傳感器測量氣壓。

Q3:寶沃發佈的新能源車BXi7是基於BX7開發的一款車型,而今天市場上大部分的新能源車,都是由獨立的新能源平臺研發打造的,且相對“基於燃油車搭載”會更有優勢。

柏爭先:關於到底是在現有車型上改造、裝上電動汽車的驅動系統更好,還是用完全全新的純電動系統更好?從理論上講,完全全新的純電動平臺會更優,但是實際上,並不一定這樣。寶沃目前作為一個汽車企業,尤其是像現在的OEM(上汽、廣汽、北汽),其實是有必要同時考慮傳統內燃機與純電動汽車的。而新勢力造車略有不同,因為沒有牌照,無法生產傳統車。如果在平臺規劃的時候,就考慮到了純電動,從而形成一個平臺上既有純電動汽車,也有傳統的內燃機車,也挺好。事實上,BX5、BX6、BX7這幾款車,在一開始規劃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純電動汽車。所以,我可以告訴大家,後續BX5、BX6也會推出純電動版本,至於什麼時間,現在還不能透露。

目前寶沃正在研究下一代平臺,可能會基於原有平臺進一步優化,也可能會打造專門的純電動平臺。

Q4:

雙積分政策開始在中國試行,從昨天的產品矩陣來說,寶沃目前只有一款新能源產品,更多是常規產品。那麼想問未來在產品佈局上,寶沃如何平衡燃油產品與新能源產品的比重,以及未來怎樣解決雙積分的問題?

柏爭先:中國市場是寶沃最主要的市場,如果在中國市場做不好,肯定在全球也做不好。寶沃目前非常重視中國市場,這就意味著寶沃會更加重視雙積分與國家政策。目前,BXi7只是第一款純電動汽車,隨後還會推出BX6、BX5的純電動版本,打造全系列的傳統內燃機與純電動汽車。所以,未來寶沃在純電動汽車上會有進一步的動作。第二,寶沃現在正加大力度研發混合動力或者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重視國家政策的同時也需已切實做了很多工作,寶沃希望做到滿足雙積分的同時,實現賣積分。

Philip Koehn:我在寶馬公司工作了18年,不僅是在寶馬,也在勞斯萊斯工作過,並有機會打造世界上最優秀的一款汽車——勞斯萊斯:幻影。寶沃與勞斯萊斯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寶沃汽車的歷史與勞斯萊斯的歷史是非常接近的,都久經考驗、有歷史積澱。實際上在勞斯萊斯工作的重點,是要給古老的品牌注入新的活力。而在寶沃汽車要做的事情,同樣是給古老的寶沃注入新的活力。正是由於這種相似性。

一年之前,我曾親自來寶沃北京工廠考察,當時所見使我仔細考慮是否要加入寶沃。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認為汽車工業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在同一個地方研發、建造工廠並生產的時代已經遠去。相信未來汽車領域發展一定需要整合最優勢的資源和最優的設備與產品,需要搶佔先機。

舉個例子,寶沃汽車整合了德國一流設計與德國嚴謹的設計工藝,同時還整合了中國一流的製造能力。經過調研,我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生產全球最佳的汽車。相信在未來能夠佔得先機的,一定是能夠整合資源的,把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才能夠帶來高品質產品和高質量服務,並贏得消費者認同。

Q6:寶沃汽車已經在中、美、德三國家建立了研發中心,三個研發中心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請問它們各自承擔的角色與分工是什麼樣?這三個研發中心是並列的關係嗎?還是以中國為主,美、德國為輔,誰向誰彙報?

柏爭先:關於中、美、德三個研發中心的分工。中國研發中心,是目前這三地最大、最完整的研發中心,品牌、車身、內外設計,以及發動機開發,整車、性能整個集成與測試,都囊括在內。中國的研發中心儘管是最大的,也是最完整的,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更有經驗的人才來支持,或者更有經驗的團隊支持。

Philip Koehn:剛才問的這個問題非常好。實際上三個中心各有優勢,比如說剛才提到在中國北京有一個最大、最完整的研發中心,德國中心則擅長設計。相信在德國中心的設計,能夠使消費者真正體會到原汁原味“德味車”。而中國合作伙伴進行的整合工作,則可以極大提升整車質感。另外一個研發中心在硅谷,硅谷研發能力非常強,可以提供技術支援。把全球最優秀的資源、人才進行整合,提供優秀的產品。基於德國標準,同時建立全球的寶沃體系,只有這樣,才能迎合全球消費者。

Q7:在美國負責自動駕駛研發,請問研發成果大概是什麼樣的階段,何時落地在寶沃的車上?第二個問題,剛才聽到您拿到很多Offer,後來選擇加入寶沃。想問您對於IT公司或者頂級公司智能駕駛方面有何思考?

邢舟:研發中心的問題,是將智能駕駛、3D導航技術的重建,以其他算法及高科技概念融入到傳統的汽車裡面。其實不止是寶沃汽車,包括硅谷很多電子企業以及全球的汽車企業都在面臨挑戰,比如如何進行情景預判。個人想法是,建立一個更大規模的、能放大的模擬虛擬環境。從OEM主機廠採集更大量的數據,把模擬性能延展至更大的規模,只有做這樣的虛擬,才能確保車是安全的。

Philip Koehn:補充一點,現在談的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自動駕駛,都必須要保留一部分的傳統思維,這很關鍵。因為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產業集成,要想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不僅要有非常強的關係網,非常強的整合能力和非常好的合作伙伴。還有一點很關鍵,剛才Joe也提到,就是合作伙伴與供應商的甄選。現在需要知道哪些合作伙伴、供應商符合要求,哪些不符合。

Q8:寶沃對於自身的認知有轉變,寶沃會從哪些方面來實現高大上?

Philip Koehn:實際上在加入寶沃之前,也在關注汽車企業,很多的人對寶沃都有非常高的期望。基於我在汽車行業20年的經驗,可以非常坦率說,企業從零做到非常大、非常成功,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舉例勞斯萊斯,2003年勞斯萊斯開始重新發布“振興計劃”,花了10年時間才使銷量開始攀升。10年當中勞斯萊斯銷量增長超過10倍,成為現在非常成功、非常棒的例子。坦率的說,汽車企業和互聯網公司是不一樣的,不是建一個網站,開一個網店,一瞬間你就成功了。

想復興一個品牌,特別是汽車品牌,需要戰戰兢兢,需要小心翼翼的投入。因為汽車行業品牌提升依靠質量,包括設計質量,生產質量、研發質量、工藝質量,所以汽車行業不是靠幾句空頭承諾,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品牌,或者生產出很好的產品。要把這一切進行整合,這意味著投入時間不是一年,不是幾周,要做的努力可能是幾十年。

Q9: BX3車型什麼時候落實到實際銷售?

柏爭先:BX3具體的上市時間、上市策略是營銷公司與集團要決定的事情,工程技術人員沒辦法透露。這款車的研發工作已經完成,是一款非常有競爭力的小型SU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