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籍無名的他是錢學森的導師,奠定了新中國物理學界人才基礎

清華大學新區第三教學樓的門廳裡,矗立著一尊銅像。銅像一臉的平靜,平靜的注視著來往的學子,這個銅像就是葉企孫。

籍籍無名的他是錢學森的導師,奠定了新中國物理學界人才基礎

葉企孫原名鴻眷,稍微瞭解的人只知道他是清華大學的物理學院的首任院長,物理系主任,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華羅庚、錢學森等人的伯樂。

葉企孫191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在同年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物理系學習,1920年以優秀的成績獲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後轉入哈佛大學讀取實驗物理博士學位,他的老師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布里奇曼。1921年,葉企孫與其團隊的論文《用射線方法重新測定普朗克常數》震驚世界,他也成為中國第一個在大洋彼岸為祖國獲得榮譽的人,那時候的他才23歲。1922年,葉企孫的論文《流體精壓對鐵、鈷、鎳磁導率的影響》再次受到世人矚目,他的研究甚至已經影響到歐美的科學界。

籍籍無名的他是錢學森的導師,奠定了新中國物理學界人才基礎

剛剛到了國外,他就選擇了物理學,科技強國是他左思右想之後的結論,在葉企孫的帶領之下,他的很多學弟,學生,學生的學生,都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下,為日後新中國科技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後來葉企孫學成回國,面臨著兩個選擇:是選擇做科學家,還是選擇做一個教育家?儘管教育不是他所追求的,但他還是選擇了三尺教鞭。因為他深深的知道,只有培育出更多的科技人才,才能真正做到科技強國。葉企孫做出了這個選擇,雖說讓他與科學家的桂冠失之交臂,但是卻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精英人才,葉企孫的弟子施仕元師從於居里夫人,受葉企孫所託,向居里夫人購買了0.5克鐳,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去購買鐳。葉企孫一直總是站在一個令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放眼世界,將他的學生一個一個的送到新的科學領域,為日後中國的科學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籍籍無名的他是錢學森的導師,奠定了新中國物理學界人才基礎

葉企孫有點口吃,但這不能妨礙他將他的知識清晰的傳授給他的學生,他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就是實驗室工作。他經常說一句話:就是不能給你們用好的東西,要的就是逼你們親自動手。而恰恰是這一點,對學物理的人來說至關重要,趙忠堯在1932年回到清華,1933年就與龔祖同合作,完成了一項新的實驗,而能夠讓他保持思維連貫性和科研持續性的,具有世界水準的實驗室,就是葉企蓀一手操辦起來的,在他的嚴格要求一樣,當時清華畢業生的成才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籍籍無名的他是錢學森的導師,奠定了新中國物理學界人才基礎

華羅庚只有初中學歷,而且身體殘疾,當他出現在清華校園的時候,華羅庚並不知道,這是葉企蓀暗中相助的結果。在這之後,葉企孫又將華羅庚破格提拔為教員,並且把他送到英國深造,所有的這些舉動造就了中國一代科學家。1946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兩個去美國深造的名額,其中一個給了朱光亞,另一個則給了一個只有19歲的大二的學生,這個學生就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有一個學生因為數學成績不及格,未達到數學成績標準,葉企孫就把他接到自己家裡,幫他補習功課,並讓他改變了專業,這個人就是錢學森。

籍籍無名的他是錢學森的導師,奠定了新中國物理學界人才基礎

葉企孫終生未去,將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到了人才的培養上邊,著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國家強盛起來,葉企孫就像一頭任勞任怨的黃牛,在中國這片科技的荒野之上耕種,而他的身後,是一片金燦燦的收穫。淡泊名利,砥礪前行,他雖然沒有獲得物理學大獎,但他才是一個真正的物理學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