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燒製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專家鑑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

宋代五大名窯

汝窯

汝窯:在底部有支釘,3到6個腳,香灰胎,熒光泛紅,釉質薄,梨皮,開片

哥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鑑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然而到現在未找到確切窯址。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隨著文獻資料的不斷髮現和考古資料的不斷充實,對哥窯的認識已漸趨清晰。然而;由於缺乏同代文獻,且後代文獻常是一鱗半爪,零零碎碎,有的還互相矛盾,仍無法揭開層層面紗,呈現它的真實面目。

宋代五大名窯

哥窯

哥窯:金絲鐵線小開片;金絲鐵線又叫“鱔血”。宋哥窯開片釉器,裂紋奇特,紫黑色裂紋包圍著金黃色細絲狀裂紋,故名。明清仿哥窯器物,通體由大而深和小而淺兩種紋片交織組成,亦稱金絲鐵線。現代仿哥窯器物上的這種紋片,是出窯後染色而成。

官窯廣義是指朝廷開設的窯場,狹義是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官府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開設的瓷窯場。官窯是中國古時五大瓷窯(柴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之一。後世廣意上官窯意指由中國曆代政府營建,為其燒造瓷器的窯場,所生產的陶瓷供宮廷所用。因此除了有名的宋代官窯之外,亦有遼代官窯、明代官窯等。官窯產品必須符合皇家的審美觀,客觀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藝術發展,清乾隆之後,官窯產品也就逐漸沒落了。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梁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

宋代五大名窯

官窯

特點:大開片套小開片

定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釉瓷,文獻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定窯的胎質薄而輕,胎色白色微黃,較堅緻,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極薄,可以見胎。

定窯印花題材以花卉紋最為常見,主要有蓮、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紋佈局多采用纏枝、折枝等方法,講求對稱。有的碗、盤口沿作花瓣式,碗內印一盛開的花朵,同時在外壁刻上花蒂與花瓣輪廓線。這種把印、刻手法並用於一件器物,裡外裝飾統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紋裝飾渾如一體,十分精美。其次,定窯還有大量的動物紋飾,主要有牛、鹿、鴛鴦、麒麟、龍鳳、獅子和飛龍等。定窯飛龍紋一般裝飾在盤、碟、碗等臥件的器物中心,祥雲圍繞,獨龍為多,尚未見有對稱的雙龍紋飾。飛龍身形矯健,昂首騰飛於祥雲之間,龍尾與後腿纏繞,龍嘴露齒,欲吞火球,背有鰭,身刻魚鱗紋,龍鬚飄動,龍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窯立件上只裝飾有變形龍紋,其裝飾水平與盤、碟上的龍紋相去甚遠。禽鳥紋飾中主要有鳳凰、孔雀、鷺鷥、鴛鴦、雁、鴨等,做工精美的飛鳳比較少見。

宋代五大名窯

定窯

鈞窯,即鈞臺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無論是呈色和各種紋理的表現,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至今無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學的影響,反應在瓷器上就是規整對稱,無論是造型或紋理都遵循這一原則,特別是北宋官造鈞瓷,不論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嚴格遵守這一原則。規整對稱,高雅大氣,宮廷氣勢,一絲不苟。其勢沉重古樸,明亮而深沉。1955年,禹縣(今禹州)陶瓷廠開始研製、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不僅燒製出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等傳統色釉,還發展了十多種花釉,並增加了現代日用器皿、藝術陳設瓷等新品種

宋代五大名窯

鈞窯

特點:變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