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實行推恩令的主父偃另有打算!

漢武帝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之初就開始復興儒學,之後又派衛青、霍去病徵討匈奴,徹底掃除匈奴後患,又開鑿西域,統一西南夷越之地,可以說漢武帝對於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做國家統一的這件事情上,他也是不遺餘力,最著名的莫過於實施推恩令。

說起推恩令,不得不說他的提出者主父偃,這個人在史書上算得上是個傳奇人物,他生在齊魯文化之邦,卻少習縱橫之術,也就是張儀、蘇秦一類人做的事情,因為這個緣故,他在家鄉不受人待見,一肚子經綸不受重用。沒有辦法,只好出走外地,憑藉自己的一張嘴,準備周遊諸侯國,遊說諸王,來取得功名利祿,結果處處碰壁。可他是個有強烈功名心的人,關心社會,關心國家,他更是個關注自己利益的人,他希望展露雄才,施展抱負,同時也可以向別人證明自己真的牛逼!

何以見得呢?

原來實行推恩令的主父偃另有打算!

主父偃(圖片來自大漢天子劇照)

公元前127年,武帝派他為齊王相。到任後,他把當年看不起、不肯接濟他的那些人召集到一起說:“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復入偃之門!”這話裡的決絕帶著憤恨與悲涼。他把這些憤恨發洩在諸侯王身上,整死燕王,逼迫齊王自殺,收納諸侯子弟的賄賂。這些“倒行暴施”的髒活累活,難道他不知道會招人恨嗎?知道了為什麼還要做?就為了出這口心中的怨氣。他最終也因此而死,實現了自己“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的豪言。

他憤慨於自己當年所受的折辱,想到自己窮困之時,那些人從來不正眼瞧他,現在一個個的上門巴結,經歷過世態炎涼的主父偃,遊歷半生,窮困度日;終於在公元134年,得到了給漢武帝上書的機會,他也終於迎來了母雞變鳳凰的機遇。其實之前,他也是做了準備的,儘管他滿腹經綸,但是他沒有通天的本事,即使他自己再怎麼能行,沒有人舉薦,也是不行的。於是他找到了大將軍衛青,也就是當時的漢武帝的小舅子,他想有了這個人的引薦,這次是十拿九穩了,結果沒想到衛青多次上書,漢武帝不為所動,急了眼的主父偃想豁出去了,如果再不展露自己的才能,得到皇帝召見,自己這輩子就這樣土鱉了不行,於是他立刻揮毫潑墨,寫好了奏章,給漢武帝,列舉了眾多涉及百官利益的措施條款,樁樁件件,都切中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心思,於是他早上上書,下午宮裡面就派人來接他,他的人生就此開掛。

也許是嚐到了上書的甜頭,他接連上書,還越上越勇,一開始只是上書一些簡單的國家方針大計,後面開始上書建議制定國家政策了,推恩令就是在這樣的頻繁上書過程中推出來的。

偃說上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彊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矣。

原來實行推恩令的主父偃另有打算!

分封制下的諸侯領地分割圖

這個政策的厲害之處,殺人不動刀子,使的是軟刀子,就是給皇上說,只要您下令讓天下諸侯國的諸侯王的所有兒子都可以獲得土地繼承權,而不是僅僅長子可以繼承土地,那麼肯定可以使那些獲得土地繼承的人擁戴你,使那些強大的諸侯不再敢跟您叫板,因為畢竟土地分封了,權力相對分散了,原來只要一聲令下能辦到的事情,現在三聲令下未必能辦到,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他的這個建議,採用柔和的方法來瓜分諸侯的政策,得到了漢武帝的讚賞,開始頒行實施,但是主父偃這個人窮的時候受盡白眼,現在紅了,自然要對自己好一點,由於他在皇帝面前的地位高,所以諸侯王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都託人給他送禮,於是他的宅院裡面堆滿了金銀,他是說了一句比較霸氣的話,大丈夫生不得五鼎食,願死當五鼎烹。說明自己生不能入於富貴之家,死希望可以得到這樣的待遇。

他多年遊歷,跟家人聚少離多,現在好不容易安定了,希望給女兒找個好人家,到底他是主父偃,沒想到他想把女兒嫁給齊王,這樣下輩子就有福了,可是他實在是不明白對方是個啥人,結果弄巧成拙,招致自身的禍患。他利用自己的線索,找到了齊王和燕王的把柄,什麼把柄呢?原來這兩個王爺,都是做了亂倫的事情,實在是丟皇家的臉,掌握線索之後,主父偃放出風去,說自己會給皇帝告狀,結果這兩個慫蛋一個比一個無能,一個服毒自盡,另一個被處置。相繼死了,主父偃的目的不過是希望這些個曾經看不起自己的諸侯王給自己服個軟,順便給女兒找個依靠,結果這群人竟然一個個都因為害怕死掉了,這下子攤上事情了,諸侯王們個個搞得人人自危,於是聯名上書給皇帝說,主父偃這個人太危險了,遲早會危害皇帝陛下呀,請求皇帝處置,其實皇帝知道哪有這麼嚴重,他不過是奉命行事,只不過如今犯了眾怒,不處置不行,不處置恐怕會因此招致諸侯反叛,於是只好下令處死了他。

主父偃,不像我們傳統意義上看到的任何一個,他忠於皇帝,也忠於自己的內心,可以說的活的任性。漢武帝要殺他,他知道,於是他散金絕交,最後他死了,皇帝卻沒有怪罪他的下屬,還封賞了這個人,因為皇帝知道主父偃是自己的刀子,現在不過是棄用了,他是替自己頂罪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