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恆:清朝名臣曾紀澤的家風故事

持之以恒: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得益於曾國藩所留下的家訓、所培養的家風,曾家長盛不衰,出了許多人才,活躍在各行各業。比如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就是晚清一位重臣,擔當外交職務,長期與列強周旋,在那四面楚歌的年代中,為中華民族的尊嚴苦苦支撐。

持之以恒: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列強都是不講道理的,屬於“有文化的強盜”,與其打交道,必然要有過硬的真本事。不僅要對自己國家的歷史、現狀、傳統等一清二楚,還要深刻洞察列強各自的情況,知道他們的強弱軟硬,做到知己知彼。但列強與中華之間語言不通,知己知彼必須先過語言關。

當時英國為列強之中的首強,英語也成為國際主流語言。那麼曾紀澤是怎麼學習英語的呢?很簡單,背《聖經》。

原來在他年幼之時,深具遠見卓識的父親曾國藩就開始對他進行“中西結合”的培養,除了傳授國學之外,還請來外教,開始教授西洋文化,首先就是英語。這位外教恰好是位傳教士,大約是想把清朝重臣的家庭都發展成教徒,一來就宣傳《聖經》。曾國藩則覺得這《聖經》與中華《詩經》聽來類似,既然《詩經》是國學啟蒙之物,那麼就將《聖經》當作西學啟蒙之物吧。曾紀澤就這樣開始了英語學習。這種笨辦法反映出了曾家在學習上的一種家風態度,那就是持之以恆。

持之以恒: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而曾國藩之所以要在家書中專門提醒曾紀澤持之以恆的道理,除了強調家風之外,還在於曾紀澤在學習上曾有淺嘗輒止的毛病,必須用一些看似笨拙的方法來養成勤奮的習慣。

曾紀澤也沒有辜負父望。在幼年背《聖經》之後,他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有接觸英文,在後來要擔當外交使命時,才開始再度學習英語。此時他已是年近三十之人,每日有許多繁忙公務相擾,精力大不如前,但曾紀澤憑著當年背《聖經》的精神,採取每日抄寫、背誦英語語句一二十條的方法,長期堅持,硬是自學成功了。他的英語功底後來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可以用英語寫一篇洋洋灑灑數千字的政論文章《中國先睡後醒論》,發表於權威英文報刊上,並在國際上造成頗大的影響力。

當然,他這種持之以恆的學習也不僅限於英語,他在許多領域都有精深造詣,這種造詣與他長期的勤學密不可分。根據《曾紀澤日記》記載,這位公務繁忙的朝廷重臣,每日都有例行的、不可缺的學習任務。除了英語之外,還有書法練習、閱讀等。

持之以恒: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在這種長期學習之下,他不僅博聞強識,還極富觀察力,對於外交家而言,這是十分關鍵的素質。故而在代表清朝出使列強時,他能透過迷霧,看到列強強在何處,清朝弱在哪裡,而列強的弱點又在哪裡,與許多人一味地崇洋媚外大不相同。

比如當時法國首都巴黎,是歐洲一大經濟中心,十分繁華,不僅法國人為之自豪,許多外國人也很是眼紅,但曾紀澤卻能一眼看穿這浮華之下的問題: “巴黎為西國著名富麗之所,各國富人巨室,往往遊觀於此,好虛靡鉅款,徒供耳目玩好,非盡能專心壹志以攻有益之事也。”

尤其可貴的是,他在觀察與對比中,認為中華當時之所以落後列強,就在於中華傳統的學問偏離了儒家本來主張的“誠意正心”“格物致知”,盡是為功名所做的八股文。

可嘆當時的朝廷用人之策,就是多用會寫八股文的廢物。在與沙俄的交涉之中,晚清政府就派了一個名叫完顏崇厚的舉人前去,這個人不通外文只通八股文,竟然擅作主張,將大片土地割讓給了沙俄。晚清政府急忙派曾紀澤前去挽救。面對沙俄的恫嚇,對這個野蠻帝國十分了解的曾紀澤,沉著應對,最後成功挽回了失地。

知識就是力量,好學之家風,更是力量。

(選自《新湘評論》)

持之以恒: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本週熱文

持之以恒: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持之以恒: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