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谋生靠卖苦力,屡屡助人很讲义气,却频频等来朋友失联的遭遇

1

义正是80后农民工,在小县城谋生,上班于木材厂。每日八点到岗,晚上九点下班,常常半夜仍在奋战,几乎一年365天的日常,都保持着从住处到厂房的两点一线。

“我不知道什么是周末,只认得多干活钱就多有点,星期六、星期天没有在我的字典里面。只要每月都能按时给父母打钱,累死也甘愿。”

他是典型的底层奋斗青年,坚守着勤劳致富的理念,农村人特有的淳朴,让他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这里的木材厂是什么概念?

“一是吵,进到厂里,耳朵里就只有机器的轰鸣声了,完全听不到讲话声,所以上班时间听不见手机响,放在兜里又影响干活,干脆扔一边摆着,所以上班时间打我电话是没人接的。二是灰(这里“灰”按云南地方习惯,作形容词用,意尘灰飞起),进入厂房,空气中都是尘灰,可见度低,看东西都是模糊的,必须戴口罩,不戴口罩是作死,简直无法呼吸。三是苦,你看看我手上这些老茧、疤痕就知道有多苦了,木头、板板又粗又大又重,稍不注意就会闪到腰,操作机器要百分百小心,稍不注意就会划口子流血,更严重的,手指分分钟就被削掉了。”

青年谋生靠卖苦力,屡屡助人很讲义气,却频频等来朋友失联的遭遇

这种环境怎么能待得下去?

“有什么办法呢,我读书少,又不会做别的,只能干苦力。我也想坐办公室啊,我也想像你们一样会玩电脑就有钱拿了,可是老天就给我安排了苦工命,这辈子是没办法改变了。”

人比人,气死人。能力不同,境遇就千差万别,收入也高低悬殊。同样是月薪4000,有双休的办公室文员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有或者没有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公司都得发工资;无双休的义正他们这样的苦力工,必须加班加点定时定量出货,才能挣到这笔钱。做出的成品多些,那月的收入就相对高,反之就低,这就是为什么他每月打回家的钱数不尽相同的原因。

每月不管拿到多少钱,他只留一千块作日常开销,其余都打到父母的信用社卡上。他不烟不酒,又不玩电游,基本零社交,保持着乡土气息,只有两个想法:让父母安享晚年,攒够讨媳妇的钱。

“自己成年了还让父母过着艰辛的生活就是不孝,没为家里做贡献就算了,还天天从家里拿钱就是无能。人应该拥有感恩之心,记着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时刻想着去回报别人对自己的好。”

应笔者要求,义正拍了自己车间的日常。图片和视频流传,很多人惊呼:这哪里是人干的工作,这哪里是人待的地方?

青年谋生靠卖苦力,屡屡助人很讲义气,却频频等来朋友失联的遭遇

“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很正常,每个人的命运不一样,见惯了高楼大厦和体面工作,自然觉得我们这行太辛酸。我在这里干了五年了,照样天天觉得不适应,太辛苦和受不了,那又有什么办法,还不是要忍下去,为了生活,就是要逼自己去习惯环境。”

略知他品性的人,看了他的工作场所后,忍不住连发惊叹:不得了,不容易,原来他挣钱这么不简单,自己过得并不好,还在风里雨里艰难前行,却仍总是在朋友有困难时仗义相助!

2

义正是朋友间的热心肠,是新时代助人为乐模范及时雨。

“有什么办法呢,我是真的没钱,但是朋友、同学打电话来,又推脱不掉,说没有他们不信,说不借又伤感情,只好硬着头皮四处凑了整给他们。”

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共识,如果找别人实在借不到钱,那就找义正,多少能借到点,少则四五百,多则一千两千。

这个人也帮,那个人也帮,老好人义正被架到了热锅上,整得他帮别人成了理所当然。

青年谋生靠卖苦力,屡屡助人很讲义气,却频频等来朋友失联的遭遇

最奇葩的,是有一次,那天中午他正在路上走着,突然一骑摩托的人停下车叫住了他,回忆半天,原来是个有过一面之缘的“熟人”。那人说,都是老乡,你快帮帮忙,借300元去吃喜酒,晚点回来就给你。我家在街上,你放心,跑不了。义正想了想,掏出300递了过去。那人说声仗义,骑着摩托车风一样远去。然后,义正那天就在路边痴痴等,一直等到了月亮升起,并不见那个老乡回来还钱,这才意识到上了当,叹口气,默默走路回家,走了十几里,又饿又困坚持不住,只好打电话让家里人骑摩托来接。

对于此事,朋友们的看法一致,纷纷责备义正是个神经病。他想不通,怎么帮了人还全是自己的错。一朋友说,就你这智商,哪天人家把你卖了,你还乐呵呵帮人数钱呢。

3

上一次借钱朋友失联,是在2014年。

国庆过后,义正离开了小县城,到省城找班上。不料省城竞争激烈,探寻半月仍没有着落。当时全身上下只有几十块钱了,眼看饿肚子情形逼近,只好硬着头皮打电话要账。

那兄弟也爽快,保证第二天就到账。满怀期待,结果第三天还没有回音,再联系时,那人的电话已打不通,短信也不回。

四千块,看透了一个人,也伤了自己的心——如果那人能及时还钱,自己也不至于在陌生城市惶惶然急白头。之前一直觉得靠谱的那兄弟就是不出现,就是不给任何回复,多方辗转,终于联系上了他妹妹,告知情况,女孩表示一定让哥哥尽快给说法。希望之光出现,多么振奋人心。然而,下文仍旧没有。

说好的第二天就到账,转眼到了年底仍不见踪迹。信息发了上百条,电话永在通话中,失联者像是离开了世界,原来真有人间蒸发!

过年钱没有着落,义正只好找上门。

青年谋生靠卖苦力,屡屡助人很讲义气,却频频等来朋友失联的遭遇

大年三十天气好,阳光温暖轻风醉人,骑摩托疾驰五十里,一路颠簸一路忐忑,耗时半小时,终于跌跌撞撞到了——山腰上的人家,周围都是林木,鸟语花香宁静。

环境美如画,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可怎么就出了个背信弃义的人呢?

靠近一看,心凉半截,这家人没在。恹恹而归,山路遥远。

第二次登门是大年初二,总算没扑空,那家人正其乐融融在院里晒太阳。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那承诺“第二天就到账”的兄弟,禁不住泪花儿在眼眶中打转,一时间是既高兴又尴尬。道明来意,那兄弟不说话,站起身,掏出钱包数了2000给义正,而后晃了晃钱包,表示真的没钱了,剩余的等有了又还。

4

四年后,上门要账的戏码在义正身上再度上演。

四年前,那个困难同学联系他,分两次借走了三千元。

此后,他没说过何时还,他也没向他要过。两年前,义正老家盖房子,几十万的压力让焦头烂额的他四处筹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联系了那个困难同学,对方表示尚处于困难中,且,眼下不知道何时能不困难。

两年后,义正结婚,手头紧张,又去电问询,对方支支吾吾,表示工作不顺,并没有存下钱。

今年春节前夕,抱着不把欠款要回来不罢休的心态,深呼吸很多次的义正再再次拨打了那个困难同学的电话,忙音提示“正在通话中”,过几分钟再打,没人接,过几天再打,仍是没人接。

义正只好再度走“妹妹路线”,几经周转,联系上了他妹妹,告知了情况。小女孩表示会转达意思,会催她哥尽快回复。可是,直等到腊月底,仍不见踪影。

义正只好登门讨要,分别于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造访,都吃了闭门羹,问周围人得知,原来这家人压根儿就没回来过年,这,就有点儿欺负人了——你有什么困难说一声不就行了?玩消失、避而不见这低级的处事方式,让人很不舒服,很不尊重人,很没有教养,四年大学是白读了么?

青年谋生靠卖苦力,屡屡助人很讲义气,却频频等来朋友失联的遭遇

本指望要到钱后带着媳妇去外地旅游一趟的,然而困难同学失联的尴尬现实让愿望落空了,义正被媳妇奚落:看看你交的都是些什么朋友?一个个都是脚底抹油派!

“真是见了鬼了,你困难时我好心帮你,轮到我困难了,不还钱不说,还躲起来不露面,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过年后,义正病了,接连在小诊所打点滴。他躺在床上,自拍了几张近况,给那个失联了几个月的困难同学发了过去,附言:我现在生病了,急需医药费,你再不还钱,我就去昆明你家住处躺着,反正我知道你住哪里。

只是随手一发,没想到对方竟回复了:抱歉,容几天时间凑,到时一定把钱转过来!

义正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