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网络陷阱严防传销骗局

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迅速发展,一些传销组织通过建立网站,打着“慈善”、“助人”、“网络销售”的名义牟取暴利。网络传销与传统传销而言不局限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不法分子仅仅用几台电脑就可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那么日常生活中普通市民应该如何识别并防范呢?本报为支招何为网络传销,又如何防范传销。

网络传销更具欺骗性

网络传销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一般以“股权投资”、“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名目出现并不断翻新,具有较高的虚拟性、隐蔽性以及欺骗性。

虚拟性更强。传销者借助高科技、电子商务等名义掩人耳目,传销方式从实物产品发展为纯粹以发展会员获得资金为目的,有些付费方式都是网上支付,完全“电子商务化”了。

更具欺骗性。利用网站作为传销平台,传销网站多打着远程教育、个人创业培训、电子商务的旗号吸引人,遮盖其发展下线牟利的本质。

隐蔽性强。发展会员都在网络上进行,会员必须通过网站才能加入传销,并且都有各自登录密码,彼此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或QQ来完成。网站还要求汇款一律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这就避免了传统传销中下线与上线必须见面的情况,操作者由明转向暗,躲在幕后。

跨地域性传播。互联网传播方式使传销突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由于多数网站注册在国外,仅仅依靠一国力量在打击时难度较大。

谨防“天上掉馅饼”

“老同学,好久不见,手上有个项目要不要一起投资?稳赚不赔的。”如果你收到许久未见的同学、朋友、同事等突然联系并说有挣钱的好项目,一定要问清具体是什么项目、企业名称等,然后自己通过该企业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局官方网站的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或114查询该企业电话,并打电话核实。现在的网络传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凡是遇到这种从天而降的“好事”,请保持警惕,以防遇到网络诈骗而造成财产损失。

网上“处对象”须谨慎

“羊入虎口”积极自救

如果不幸已经被骗至外地,到达后朋友要求查看身份证、借手机时,请多留个心眼。发现情况不对,一定要机智、冷静应对,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记住传销组织的具体地址门牌号等信息,在获取传销组织的信任之后利用上课等外出契机向周围群众求救。

此外,一定要牢记家人、朋友的电话号码,在被骗至外地孤立无援时,也可通过他人手机拨打电话求救。一旦逃离传销组织的控制,应设法与当地工商、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及时举报,如若掌握了组织从事传销活动的证据,也一定要及时举报,上交相关信息与证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