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Created by FY

添加【赐骨·手作】客服:cigu008

查看更多 文艺豪士必备装备

和服作为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完好保留的和服文化,早已享誉全球。和服华丽精致,但穿着和服是一件繁复麻烦的事,需要很多配件(称为“小物”)的配合,然而每一件小物都精心设计,可以成为首饰独当一面。也可以说和服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小物。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和服中的配饰——带留。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带留め,日语作obidome(obi-do-me),中文貌似没有相应的词汇,故解释为和服腰带上,腰绳的别针。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正式的配件,一般不会出现与没有任何装饰的和服搭配的情况。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传统的带留通常给人以优雅、庄重之感,一般用于留袖、小纹和服,不适合较为活泼的振袖和服。而舞伎的和服带留,多装饰着各色宝石,比一般的更大更华丽,当然价格自然更加不菲。而带留通常与绳索同时出现搭配,由于一般为较为年轻的姑娘佩戴穿着,也被看作是“年轻”的配饰,。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带留最初产生于江户时代末期,当时的和服腰带上会系一根手工编织的组纽缔带,中间用一个金属搭扣将之固定,而这个金属扣就是现代带留的前身。明治初期废刀令的颁行,使得原先的刀装工匠们开始改做这种金属搭扣。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在江户时代,带留也曾成为爱情的象征。吉原游廊的艺伎们流行把恩客的刀装配件改制成金属带留作为爱的纪念。直到明治25年,金属式样的搭扣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穿绳式样的带留,虽然最初用来固定的功能性已经不复存在,但逐渐成为腰间的装饰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明治时代末期,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日本,开始全面推崇文化界西化。华丽的西洋珠宝搭配和服的西日混搭啊在当时屡见不鲜。直到后期,上流社会才逐渐摈弃了这种不伦不类的穿戴,回馈本土文化与传统,把带留确立为穿着和服唯一可以佩戴的珠宝艺饰。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带留作为装饰在带缔正中间的小物件,这些材料通常由非常精细的材料并且非常细致的珐琅工艺制成,材质有黄金、陶瓷、珊瑚、金属、螺钿、琉璃钻石或祖母绿等。而带扣上通常装饰珍珠、珊瑚七宝等,虽然最初起都是用于固定作用,后来才慢慢发展成装饰物品。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也出现了很多可爱的带留,有陶瓷的、布艺的、塑料的,这些都可以装饰在少女的振袖上。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关于材质的选择,也十分映衬季节的变化。夏天妇女们通常选用翡翠、水晶等清凉材质做成的带留,冬天则倾向珊瑚、红宝石等颜色浓烈的款式。近代带留又加入了七宝烧、手绘琉璃、手绘陶瓷等新的创意,为古老的带留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带留有许多饰面,材料和尺寸也有较为丰富的选择。带留通过其独特的硬件很容易识别,但后表面几乎总是平坦的,带有两个紧密间隔的凸起的矩形孔,用于将带留滑过薄扁平线。可以发现,带留大多装饰于扁平形带缔上,也许是因为丸形带缔太粗了不好佩戴。于是带留与带缔共同作用,对和服起着系结和服带结的作用。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在日本的漫画中,常见到带留的形象不过是和服腰绳上打了的结,而在面对华丽的和服时,又很少人会去注意腰间这个小玩意。随着时代的变化,各色各样富有艺术感和标志性的带留出现了,有古典的带留,也有华美舞伎的带留。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除了珍珠母或贵重金属制成,也可以用木头,陶瓷,树脂等较为朴实的材质。然而无论是华丽还是低调,带留都仍然为和服非正式的配件。且都丝毫不妨碍它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崇尚自然的日本文化,带留的设计主题通常也离不开花鸟石鱼的形象,再用这些元素再现季节的美妙与变迁。花卉常见牡丹、樱花、小菊、枫叶等形象,鸟类更偏爱仙身道法的鹤,而昆虫中则多件展现女性美艳温柔的蝴蝶与蜻蜓。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下面一起欣赏这些腰间的曼妙小物

带留,东洋女子腰间的迷人艺饰品

华丽的和服之所以能给人带来惊艳的装扮,旨在每一处用心的细节来体现。带留,虽然不过是整套华美和服装扮中一件不起眼的装饰。然而当不起眼的配饰也能经得起被放大去品味,才又一次提醒我们,每一件流传已久的艺术品是千雕万琢的心血。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网络爱好者撰文

淘宝搜索店铺赐骨手作

或复制下面淘口令打开手机淘宝

【赐骨手作】

复制这条信息¥2uAR0qBbmGz¥后打开手淘[来自超级会员的分享]

【赐骨 ·新媒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