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Created by FY

添加【賜骨·手作】客服:cigu008

查看更多 文藝豪士必備裝備

和服作為日本文化的象徵之一,完好保留的和服文化,早已享譽全球。和服華麗精緻,但穿著和服是一件繁複麻煩的事,需要很多配件(稱為“小物”)的配合,然而每一件小物都精心設計,可以成為首飾獨當一面。也可以說和服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於這些小物。今天讓我們一同欣賞和服中的配飾——帶留。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帶留め,日語作obidome(obi-do-me),中文貌似沒有相應的詞彙,故解釋為和服腰帶上,腰繩的別針。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非正式的配件,一般不會出現與沒有任何裝飾的和服搭配的情況。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傳統的帶留通常給人以優雅、莊重之感,一般用於留袖、小紋和服,不適合較為活潑的振袖和服。而舞伎的和服帶留,多裝飾著各色寶石,比一般的更大更華麗,當然價格自然更加不菲。而帶留通常與繩索同時出現搭配,由於一般為較為年輕的姑娘佩戴穿著,也被看作是“年輕”的配飾,。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帶留最初產生於江戶時代末期,當時的和服腰帶上會系一根手工編織的組紐締帶,中間用一個金屬搭扣將之固定,而這個金屬扣就是現代帶留的前身。明治初期廢刀令的頒行,使得原先的刀裝工匠們開始改做這種金屬搭扣。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在江戶時代,帶留也曾成為愛情的象徵。吉原遊廊的藝伎們流行把恩客的刀裝配件改制成金屬帶留作為愛的紀念。直到明治25年,金屬式樣的搭扣漸漸演變成了今天穿繩式樣的帶留,雖然最初用來固定的功能性已經不復存在,但逐漸成為腰間的裝飾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明治時代末期,受到西方文化衝擊的日本,開始全面推崇文化界西化。華麗的西洋珠寶搭配和服的西日混搭啊在當時屢見不鮮。直到後期,上流社會才逐漸擯棄了這種不倫不類的穿戴,回饋本土文化與傳統,把帶留確立為穿著和服唯一可以佩戴的珠寶藝飾。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帶留作為裝飾在帶締正中間的小物件,這些材料通常由非常精細的材料並且非常細緻的琺琅工藝製成,材質有黃金、陶瓷、珊瑚、金屬、螺鈿、琉璃鑽石或祖母綠等。而帶扣上通常裝飾珍珠、珊瑚七寶等,雖然最初起都是用於固定作用,後來才慢慢發展成裝飾物品。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也出現了很多可愛的帶留,有陶瓷的、布藝的、塑料的,這些都可以裝飾在少女的振袖上。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關於材質的選擇,也十分映襯季節的變化。夏天婦女們通常選用翡翠、水晶等清涼材質做成的帶留,冬天則傾向珊瑚、紅寶石等顏色濃烈的款式。近代帶留又加入了七寶燒、手繪琉璃、手繪陶瓷等新的創意,為古老的帶留藝術增添了新的活力。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帶留有許多飾面,材料和尺寸也有較為豐富的選擇。帶留通過其獨特的硬件很容易識別,但後表面幾乎總是平坦的,帶有兩個緊密間隔的凸起的矩形孔,用於將帶留滑過薄扁平線。可以發現,帶留大多裝飾於扁平形帶締上,也許是因為丸形帶締太粗了不好佩戴。於是帶留與帶締共同作用,對和服起著繫結和服帶結的作用。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在日本的漫畫中,常見到帶留的形象不過是和服腰繩上打了的結,而在面對華麗的和服時,又很少人會去注意腰間這個小玩意。隨著時代的變化,各色各樣富有藝術感和標誌性的帶留出現了,有古典的帶留,也有華美舞伎的帶留。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除了珍珠母或貴重金屬製成,也可以用木頭,陶瓷,樹脂等較為樸實的材質。然而無論是華麗還是低調,帶留都仍然為和服非正式的配件。且都絲毫不妨礙它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崇尚自然的日本文化,帶留的設計主題通常也離不開花鳥石魚的形象,再用這些元素再現季節的美妙與變遷。花卉常見牡丹、櫻花、小菊、楓葉等形象,鳥類更偏愛仙身道法的鶴,而昆蟲中則多件展現女性美豔溫柔的蝴蝶與蜻蜓。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下面一起欣賞這些腰間的曼妙小物

帶留,東洋女子腰間的迷人藝飾品

華麗的和服之所以能給人帶來驚豔的裝扮,旨在每一處用心的細節來體現。帶留,雖然不過是整套華美和服裝扮中一件不起眼的裝飾。然而當不起眼的配飾也能經得起被放大去品味,才又一次提醒我們,每一件流傳已久的藝術品是千雕萬琢的心血。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網絡愛好者撰文

淘寶搜索店鋪賜骨手作

或複製下面淘口令打開手機淘寶

【賜骨手作】

複製這條信息¥2uAR0qBbmGz¥後打開手淘[來自超級會員的分享]

【賜骨 ·新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