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离子钝化,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更强更稳定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在光电领域颇受关注,通过改变化学组成可以实现钙钛矿带隙的连续调节,从而实现多种应用,比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彩色发光器件以及集成于建筑上的光伏器件等。但是,此类钙钛矿材料性能往往受限于非辐射复合损失,即便是最先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标准太阳光照条件下的发光产率也远远小于100%。此外,光致离子迁移也会导致钙钛矿材料的带隙不稳定。近日,

英国剑桥大学Samuel D. Stranks博士等人找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卤化物钙钛矿的性能。他们通过对钙钛矿表面及晶界的钾离子钝化,显著降低了钙钛矿薄膜及界面的非辐射损失及光致离子迁移。

作者利用碘化钾溶液稀释前体溶液,在玻璃上制备了一系列钝化的三阳离子钙钛矿薄膜,(Cs,FA,MA)Pb(I0.85Br0.15)3(MA = CH3NH3+,FA = CH3(NH2)2+),前体溶液中钾离子占所有单价阳离子(K、CS、FA、MA)的分数表示为x。图1a展现了随着钾离子浓度增加钙钛矿薄膜的外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E)。当x从0增大到0.05时,其PLQE从8%增加到41%,而x = 0.40时,PLQE达到超高的66%,这相当于内量子荧光产率超过95%。经过钝化后,非辐射湮灭成分骤减(图1b)。从x=0及x=0.1,载流子迁移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左右(42 cm2 V-1 s-1),当x增至0.4时,载流子迁移率下降到约30 cm2 V-1 s-1 ,这可能是由于x大于0.2后晶粒尺寸变小的效应(图1c)。这些结果与钝化样品缺陷密度更低相一致,x = 0.1时可以消除几乎所有的非辐射通道并保持电荷传输性能良好。

钾离子钝化,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更强更稳定

在持续光照下PLQE随着时间变化如图2a所示,对于参比钙钛矿薄膜(x = 0),PLQE随着时间延长而出现显著且缓慢的增长,并伴随着光致离子迁移。作为对比,钝化后的钙钛矿薄膜PLQE的数值更高更稳定,表明光致离子迁移过程被抑制。如图2c,可以看出钝化后的钙钛矿薄膜的荧光输出在1.75 eV(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最优带隙)非常稳定。作为对照,没有钝化的钙钛矿薄膜样品却产生了明显的红移,而且带隙也随时间发生变化。而且,这种稳定性不会随着溴组分含量变化而变化(x = 0.1,图2d),可以覆盖整个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的理想宽带隙范围(1.7–1.9 eV)。

钾离子钝化,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更强更稳定

作者以不同的钙钛矿材料制备了光伏器件,并测试了它们的性能。如表1所示,作者尝试了两个不同的配方,发现钾离子钝化后(x = 0.1),电压损失都明显降低,光电转换效率(PCE)也都出现了明显提高。这说明钾离子钝化策略的确有效地提升了钙钛矿的性能。

钾离子钝化,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更强更稳定

钾离子钝化后(x = 0.1),开路电压(Voc)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3a),而通过图3b与图3c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钾离子浓度钝化,在x = 0.1时,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密度(Jsc)均达到最高数值。改变卤化物钙钛矿中卤离子的比例所得的另一种钙钛矿材料(图3d),可以观察到同样的情况,钾离子钝化后,光伏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钾离子钝化,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更强更稳定

工作简单介绍到这里。笔者个人认为本文有两个最关键的亮点:(1)钙钛矿薄膜及界面对于钝化添加剂有较强的容忍度,这区别于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非常精密复杂的钝化过程;(2)这些结果直接展现了获得高效稳定的外荧光量子产率器件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体现了在可调钙钛矿薄膜及界面构建中的重要的进步,这使得叠层太阳能电池、彩色发光二极管以及其他光电应用中逐渐接近了效率极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