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食苦勝過進補

俗話說:天熱食“苦”,勝似進補。也就是說我我們夏天要多吃些苦味的食物,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夏季暑酷溼重,既傷腎氣又傷脾胃,人體內充滿溫熱的感覺,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芹菜、苦筍、芥藍、芥菜、油麥菜等大多也都是去溼熱的食物。

天熱食苦勝過進補

苦瓜:葫蘆科苦瓜屬植物 ,一年生攀援狀柔弱草本,多分枝;莖、枝被柔毛。卷鬚纖細,不分歧。葉柄細長;葉片膜質,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葉脈掌狀。雌雄同株。雄花花梗纖細,被微柔毛;苞片綠色,稍有緣毛;花萼裂片卵狀披針形,被白色柔毛;花冠黃色,裂片被柔毛;雄蕊離生。雌花單生,花梗被微柔毛;子房紡錘形,柱頭膨大。果實紡錘形或圓柱形,多瘤皺,成熟後橙黃色。種子長圓形,兩面有刻紋。花、果期5-10月。

營養價值

降血糖:蚌肉苦瓜湯是降血糖上品。苦瓜粗提取物含類似胰島素物質,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中醫認為,苦瓜性味甘苦寒涼,能清熱、除煩、止渴;蚌肉甘鹹而寒,能清熱滋陰、止渴利尿。兩者合用,清熱滋陰,適用糖尿病偏於胃陰虛有熱者。

養血滋肝:苦瓜味苦,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但吃苦瓜也應注意不要損傷脾肺之氣。儘管夏天天氣炎熱,但人們也不可吃太多苦味食物,並且最好搭配辛味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蔥、蒜),這樣可避免苦味入心,有助於補益肺氣。[4]

藥用價值

苦瓜根、藤、葉及果實:苦,寒。清熱解毒,明目。用於中暑發熱,牙痛,洩瀉,痢疾,便血。

介聳:果實治煩渴,眼赤疼痛,癰腫丹毒,惡瘡。花治胃氣痛,眼疼;葉治丹火毒氣,惡瘡結毒,楊梅瘡,大疔瘡《滇省志》。

阿能歌尻:葉、藤治肝炎,熱病煩渴,暑,痢疾;外治蛇蟲咬傷《基諾藥》。

苦瓜:苦瓜搗爛,絞汁治熱痢。

【侗藥】散鬼拱(sanglGueelGaemc):根治霍亂嘔吐,腹瀉,痰痢,急性腸炎。

【傣藥】麻壞(西傣):果實、葉治久病頻渴,咽喉膿腫,疔瘡疽腫《滇藥錄》、《版納傣藥》、《傣藥錄》。

食用

苦瓜果味甘苦,成熟果肉和假種皮主要作蔬菜食用;苦瓜在夏季上市時將其加工成保健飲料,可供全年飲用。有苦瓜蜜汁飲料、消暑飲料、速溶保健飲料、苦瓜與南瓜或大蒜、金桔等複合而成的保健飲料、苦瓜茶、苦瓜奶等。只要消除苦味,將會有更多人習慣飲用。苦瓜泡菜一種用低濃度鹽與新鮮苦瓜醃製而成的醃製品。苦瓜蜜餞、苦瓜果脯糖漬、糖煮而成。

天熱食苦勝過進補

炎炎夏日,身上出汗多,人也會變得懶洋洋的,很多地方氣候炎熱,人就更容易上火,而苦味食物“入心經而降心火,去心火而神自安”,這時候我們的味蕾也會變得敏感,增加食慾。

所以夏天多吃苦食不僅可以去火解暑,還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而且有增進食慾,健脾利胃,促進消化的功效,正所謂一舉多得。

但是,唐代“藥王”孫思邈往《幹金要方》中卻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之說,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中醫五行學說認為,夏時心火當令,而苦味食物儘管有清熱瀉火、定喘瀉下等功效,卻會助心氣而制肺氣,因此也不要過多食用。

雖然苦味菜有益健康,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不習慣它們那種澀澀的口感,很多當下的年輕人,就不太能吃“苦”,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減輕苦味菜裡的苦味呢?

方法很簡單,在烹製前可以將苦味菜放到清水中浸泡一個小時左右,這樣就可以減輕菜裡面的苦澀味;再者就是刀工,比如往切苫瓜等苦味菜的時候,就可以儘量地切薄一些,這樣不僅會使苦味變淡,還可以使得菜在烹飪的時候容易入味。

還有就是在烹製的時候可以放點姜、料灑,再就是放點糖,這樣可以在獲得苦味菜食療好處的同時,還能享受到微苦且甘的美妙滋味了。

天熱食苦勝過進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