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公鏈項目要開源?開源的EOS更安全還是危險?

為何要開源?

開放源代碼有很多優越於非開源的特性。

(1)代碼即律條

律條是指數碼空間中的律條,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法律,因此,現實生活中的法律效力大於數碼空間中的律條。

只有代碼能夠保證公平公正和開放透明。與其相信靠“當事人來”來保證信息或用戶資產的安全,不如依靠代碼。

(2)極好的宣傳

自由軟件免費供全球使用,會吸引全球用戶和專業人員一直為其作出貢獻,比如開發第三方擴展功能。

開放源代碼能夠讓全球用戶受益。

(3)吸引技術人才

開放源代碼後,其他志願者就非常容易參與進來--他們可能會對項目一見鍾情,而且所有的開源項目都歡迎新成員的加入。

代碼開源後,技術人才可以迅速瞭解背後的結構與基礎,可以直接下手,並通過fork機制貢獻其成果。如果有新想法,還可以直接創建分支,甚至另起爐灶。

(4)組合式的工業模式

開源是能讓區塊鏈項目從一個項目變成一個社區,從一個軟件變成一個平臺,從一個組織變成一個小世界的最可靠手段。

(5)提高效率,降低重複性工作

(6)代碼錯誤更少

只要有足夠多的眼球,所有的錯誤都是膚淺的,所以,開源軟件一旦出現漏洞,開發者其實能夠很快獲得反饋。

單從代碼上講,開源軟件一定比商業軟件有更少的漏洞,其質量和安全性相應也就優於商業軟件。

(7)更好的未來

開源軟件讓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且不需要繳納任何專利費用,從而也就避免了與之相關的領域壟斷性商業巨鱷的產生。

(8)為區塊鏈的未來做好準備

公有鏈將是未來區塊鏈應用的主流,它不會只是一個軟件,而幾乎一定是一個平臺,一個生態系統,一個社區……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上就已經有非常之多的應用開發。

未來所有公有鏈之間都將緊密對接,由這些緊密結合的公有鏈社區將構成未來世界的第一層骨架。

因為一個公有鏈項目往往就是一個生態系統,一個公有鏈項目的死亡帶來的破壞作用,可能比最狂暴的颶風或者海嘯還嚴重,所以公有鏈項目必定要很多人手長期去維護。

唯有徹底開源,才能大大減少重複的工作,提高項目的生存能力。

項目開源是更安全還是更危險?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統計數據。

說項目開源更安全是基於如下理由:

開發團隊明白開源後的巨大風險,在寫代碼和做測試時,會更重視代碼中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即代碼的質量會更高);

開源後,會獲得更多用戶與參與項目裡的程序員,安全漏洞難逃他們的法眼,這樣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反饋。

說項目項目可能存在更多風險的原因如下 :

開源後代碼是公開的,黑客也更容易乘虛而入;

而且,當黑客找到某個平臺型軟件最新版本(如Jommla)的安全漏洞時,他們往往能黑掉一批網站,而且還名利雙收,而也正因為如此,黑客更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那些開源軟件(越是著名、應用廣泛的開源軟件越是全球黑客重點研究對象);

總結

比特幣核心錢包本身也出現過幾次重大問題,以太坊上的THE DAO事件更是引起了以太坊的硬分叉--產生了ETC。

我們也一直不斷聽到有各個大小交易所受到黑客攻擊或丟幣。再把範圍放大點,支付系統Bitpay、SWIFT等被黑事件也存發生過。

在黑客與數字貨幣的較量中,數字貨幣從來沒有贏過,黑客簡直可以說是為所欲為!

但是,所有問題都非區塊鏈本身的問題,不是說區塊鏈技術本身經常出現漏洞。恰恰相反,比特幣用九年時間證明了自己的足夠安全與強壯,正是因為區塊鏈技術的固若金湯,它才能經得住數十年的考驗。區塊鏈已經生根,在層出不窮的公鏈和應用上如何繁衍,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