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兒園老師萬聖節佈置家庭作業做西瓜燈,家長集體深夜吃西瓜?

阿凡達的眼睛

總體來說,現在這種給學生留作業,但實際上卻是家長做的現象不在少數,尤其以幼兒園和小學居多。

就我自己經歷的情況來看,幼兒園和小學都有碰到過。不是做手工就是做ppt,孩子這麼小,只能自己赤膊上陣,親自動手了。

自己雖然做了,但並不代表認同。

1.這種作業應該講究實際情況,不能搞形式主義,形象工程,玩的都是虛的,實際上對孩子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給家長帶來了比較大的負擔。手工作業可以留,但不宜過多過頻繁。

2.要根據孩子情況設計作業,而不是弄些新奇特的事情,一味的吸引眼球,尤其弄一些國外的東西,冒充高大上。

3.多領孩子走出去,讓他們接觸大自然,發揮他們的天性才是最重要的,做個西瓜燈可以,但如果領他們去西瓜地看看西瓜是如何生長的,我想效果更直觀,對他們的影響更大些。

4.可憐天下父母心,做家長的很少有敢拒絕的,一般都考慮到孩子的處境,而選擇默默的從了。


一品職事官

結合此標題,我個人的看法是:能按時上交西瓜燈作品的,60%是家長的虛榮心在作祟,20%的家長是不得不交,20%的家長是自願上交。

一、60%虛榮的家長

如果全班小朋友都上交了西瓜燈,自己的孩子卻沒交,是因為買不起西瓜嗎?怕班級老師這樣想,這是很沒面子的事,畢竟相對於北方來說,西瓜不是應季的水果。所以,為了讓孩子高興,家長是不會計較花費的多少。另外,按時上交了西瓜燈,在孩子心裡,父母是很有本事的,完成了老師的作業,在很多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業,小朋友是非常當回事的。我是見過,因為家長忘記帶老師要求的東西,而哭鬧不休的孩子。

二、20%自願的家長

做為親子作業,如果結合幼兒園的活動課程,應該是不止一次的,本身做為家園共育的一種途徑是沒有毛病的,需要家長和小朋友共同完成一件手工作品或一件事情,以此促進親子關係、增進親子感情,這部分家長是願意和自己的孩子完成教師留下的作業,哪怕有困難,也會想盡辦法去完成。

三、20%不自願的家長

如果沒有按時上交老師留的作業,家長還是擔心孩子被批評,或在老師的眼中留下不支持班級工作的印象。所以,即使冬季的西瓜再貴、再不好買,也要想辦法買到。

從教師角度來說,為家長和小朋友留的作業,一定要適當、適度。就拿這個事例中元宵節做西瓜燈來說,為什麼一定要做西瓜燈呢?用彩色的卡紙、瓦楞紙等都可做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彩燈,即省錢又省力,或者利舊利廢用塑料瓶子、吸管、一次性筷子、布織布等材料都可製作漂亮的小燈籠,在燈籠的下邊垂下簡單的燈謎,家長來園接幼兒,念一念燈謎,讓孩子猜一猜,豈不是更有意義,更符合元宵節的蘊意?做為中國的孩子,應該多弘揚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為什麼要過西方的萬聖節做南瓜燈?萬聖節的南瓜燈是應時應景,我們元宵節的燈只有西瓜嗎?



月亮姐辰辰

別小看了這個燈

好爸媽計劃,共同打造消除代溝的教育理念,我們每一句話都是來自你們孩子的內心獨白。

萬聖節是西方宗教的節日之一,影響力大的西方節日還有:2月14情人節、復活節、愚人節、感恩節、聖誕節,這些西方的節日,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是宗教信仰的一個部分。

萬聖節這一天雕刻燈是慶祝節日的標誌,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沒有主觀的辨別意識,只是看好玩不好玩。可是大家不要忽略,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強,在這個時候過多受到外來文化的侵染,勢必會佔據掉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認同,讓他們喪失民族文化的敏銳性。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需要更多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熱衷於自己國家的民族節日,加強對祖國媽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有力量有擔當合格的祖國接班人。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她的燦爛輝煌需要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來共築。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好爸媽計劃

我來說說美國的學校是怎樣度過萬聖節的。

首先,在美國的萬聖節裡,很多家庭會做南瓜燈,而不是西瓜燈。

其次,美國的學校裡不會要求學生及家長們做南瓜燈。

一般情況下,學校裡會在萬聖節與感恩節前後放在一起過,不會刻意強調今天是萬聖節。

當然也不會有人拿著南瓜燈到學校裡來,大家都是在家庭,在社區裡舉辦萬聖節活動。

在學校裡,很多地方的活動大意叫豐收遊行,那一天,學校裡的孩子們可以喬裝打扮,可以扮成美的,可以扮成醜的,可以扮成公主,可以扮成海盜,可以扮成小丑,可以扮成古人,可以扮成驚悚嚇人的樣子,有一點狂歡節的味道。

在美國的學校中,組織的很多活動是需要家長來支持的,尤其在小學裡,經常需要家長提供志願服務,但是不會讓家長去製作南瓜燈這樣的事情。

南瓜燈是萬聖節的標誌,源於古代愛爾蘭,民間傳說中有一個叫傑克的人非常吝嗇,死後不能進入天堂,也不能進入地獄,所以,他只能提著燈籠四處遊蕩,直到審判日那天。人們提著用蕪菁、甜菜或馬鈴薯雕刻成可怕的面孔來代表提著燈籠的傑克,這就是南瓜燈的由來。

愛爾蘭人遷到美國後,因為在美國秋天的時候南瓜很充足,所以開始雕刻成為南瓜燈。

我猜也許是大多數中國人不過萬聖節的原因吧,商家不會裝備那麼多的南瓜,所以才有幼兒園將南瓜燈變成了西瓜燈,家長們不想浪費東西,只好深夜集體吃西瓜,這實在是有些形式主義了。

我覺得幼兒園的這項活動沒有什麼意義,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地模仿西方的節日習俗,給家長造成負擔,而且在模仿的過程中還出現了走樣變味的情形,把南瓜變成了西瓜。幼兒園還是應該把心思放在慶祝中國傳統的節日上。

  


遠方老師在美國

圖片來自網絡

題主給的圖片是我國的元宵節,不是西方的萬聖節。

不過不管是元宵節還是萬聖節,哪一節日不是關鍵,

關鍵的這種作業是否合理?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元宵節本就是我國的燈節,家長和孩子做一個西瓜燈看似很正常,可不能往深處想,為什麼?

(1)西瓜是夏天去暑的食物,元宵節是冬天的節日,讓家長在元宵節之前買西瓜和孩子做西瓜燈,花錢多不說,可瓜瓤怎麼處理?冬天吃西瓜是一種稀罕,多吃不益與身體,不吃瓜瓤扔掉又是一種浪費,所以這個作業是冬行夏令,不合時宜,是老師的拍腦袋而不過腦袋的行為。

(2)做為一個家長,可能不就是一個西瓜的事情,頂多幾十元的事情,老師說了就做吧,別讓孩子不高興。這種想法絕大部分家長都會有,無可指責,孩子在學校老師教育,家長就支持老師吧,這是家長的善良和無奈。

(3)做為學校和老師來講,由此可見其水平和素養。幼兒園的老師年輕人居多,而現在的年輕人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甚至大於我們傳統文化的影響,尤其在節日和教育方面,現在主張從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注重親子陪伴,主旨是好的,可由於缺乏我們傳統文化的底蘊,缺乏為人處事的學問,缺乏生活常識的積累,很多幼兒園老師佈置的作業成了違背常理讓家長感到勉強或者負擔的作業。

節日對孩子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做為學校或者老師想利用起來這是很積極的想法,可如何把想法運用到實際中,能起到正面的預期效果?這就要靠腦袋思考了,而不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事情。

尤其是遇到我們傳統的節日,更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意味。元宵節可擴充的內容很多:和春節相連,傳說或歷史故事,多種燈籠的圖畫或者製作,孩子老家等多個地方的元宵節習俗等等都可以化成孩子理解的內容,幹嘛非要和西方 的萬聖節學習製作西瓜燈呢?


快樂庭院

題主的標題描述的是萬聖節,實際是元宵節,老師給小朋友的家庭作業要求做西瓜燈,原因是萬聖節南瓜燈坐過了。家長集體深夜吃西瓜有點標題黨了,家長看到老師的作業,買西瓜去和孩子完成作業啊。

這個幼兒園老師的作業要求是元宵佳節做西瓜燈,我覺得家長可以做西瓜狀的燈籠,不一定非要拿西瓜實物做啊,我們的傳統元宵燈會還有兔子燈,蓮花燈,龍燈,公雞,老虎……難道還去找這些原型嗎?老師的初衷未必是這個吧?家長可以用紙糊個西瓜形狀,塗上相應的顏色,和小朋友一起動手做好燈籠

說到幼兒園的作業,別說公立,私立幼兒園都一樣,老師都會佈置,很多小朋友壓根沒有參與,只是作品帶學校去,家長代勞了。佈置的手工讓大家做還好,要是指定的某物品,確實是讓家長都吐槽。



昨天朋友還埋怨,老師要小朋友帶某飲料瓶子兩個去幼兒園,家裡沒有,去超市買回來沒人喝,幾十塊錢就倒掉了,拿去給老師交作業。

我孩子也上幼兒園,老師倒是沒有這麼要求過。一般會說讓家長和孩子廢物利用做個什麼帶來,讓孩子告知大家用什麼做的,怎麼做的。

幼兒園老師佈置作業的初衷是家長和孩子參與,可是很多家長領到作業,自己吭哧吭哧做完了。孩子壓根沒參與,完了家長還吐槽老師佈置的作業是給家長佈置的,孩子怎麼做。如題主的標題,明顯的有導向性,覺得老師佈置的作業為難家長了,不是嗎?


豆小米媽媽說

聽起來很有儀式感,也很值得被紀念,但是這對於家長而言,跟孩子一起完成一件兒很重要的事情,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感的提升,在一起完成的過程中孩子體驗到了爸媽的精神狀態,感受到了愛,如果能讓孩子參與其中更發展了孩子的動手和協作能力,總之把它看成一個有意義且值得的事情去做,那麼就會感受到愛和溫暖,即使麻煩疲勞也不會在意,但是如果觀念不能及時調整,整個過程中就是煩惱,生怨氣,埋怨老師佈置這樣的作業,那就給孩子的心理和情緒上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所以,觀念很重要,如果想讓孩子有很好的體驗,並且重視這個節日,得到更多的美好的情愫,那就即使自我調整吧!把美好留給孩子


嘟嘟肉36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來說說自己的經歷:我孩子今年二年級,每天作業都是很晚才寫完,不是說孩子寫的慢,而是很多,5點放學,吃完飯6點開始寫到8,9點才能寫好。記得有次要上數學課需要小木棒教加減法。孩子做完作業才說這事。半夜了沒地方去買,一看家長群裡也有幾個沒買都在想辦法,有用牙籤的,有用筷子折斷的。



本問題提出的家長買西瓜做西瓜燈其實是一樣的。在這裡我想說的是:

一:現在的教育注重結果,因為最終成績好壞取決於老師能拿到多少錢。

二:學生家長的盲目付出,覺得聽老師的,老師不會給孩子氣受。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圖片來自網絡。有認可本文意見的記得關注我,我們一起關注社會問題!


焦慮的中年人

做西瓜燈!而且元宵節做西瓜燈,天氣那麼冷,難度那麼高,明擺著給家長出難題,意義不大!我想這位老師設計的教案是"信手拈來",太標新立異,考慮欠佳。

這裡我想起兒子先讀的那所幼兒園的老師,國慶節每個人發一個雞蛋帶回來,讓他們回去想辦法孵雞寶寶。雞蛋就是超市裡買的蛋。有些小朋友還沒帶回家就摔壞了,還心痛的哭了;有些把雞蛋放在空調房裡加溫;有些把雞蛋放在衣服堆裡……隨便怎麼雞寶寶都不會出來。這就是幼兒的科學實驗課,真的意義不大,費力收穫小。國慶回去,教師給孩子說了一句話,這些雞蛋是不能變成小寶寶的,因為這些雞蛋是從超市裡買的。做個對比實驗還好些,或者告訴孩子這些蛋沒有公雞的幫忙是不能變成雞寶寶的。

西瓜燈是這樣的,買個西瓜,用刀開個小洞,把肉挖出來,再在厚厚的皮上雕刻出圖案。小孩能做出來嗎,只能在旁邊吃西瓜吧!明擺著是給父母的作業。


南瓜燈也很麻煩,也是家長做。孩子一點忙似乎也幫不上,我認為偶爾做過一次還可以,孩子看看也是種學習。萬聖節做南瓜燈,元宵節做西瓜燈,太折騰家長了。


老師應該安排適合小朋友的家庭作業,這樣大人小孩才有積極性,小朋友也有成就感。比如,把元宵節做燈籠有關的作業開放起來,設計成一道開放題,材料不限,只要做一個燈籠。這樣肯定百花齊放,小朋友也開眼界了。

如果老師一定要安排用水果做燈,就做個小桔燈吧!這個更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一點。


我想起2017年萬聖節在公益組織讀教小朋友(裡面還有小學生)做南瓜燈籠,從開始到結束,還有家長幫忙,都做了50分鐘才完成。可想家長做個西瓜燈出來,孩子恐怕都睡著了吧!


總之,要選擇小朋友適合的作業,才能更好的鍛鍊小朋友。


燕姐微視頻





這是咕咕爸爸給女兒做的南瓜燈

不贊成留這個作業,原因如下:

第一,我得買幾個南瓜備用,短不了做壞,浪費了,嘿嘿

第二,不管什麼活動,應該注重寶寶的參與感,成就感。做南瓜燈,女兒基本上參與不了,因為南瓜很硬,雕刻頂蓋,切開,掏籽,安裝彩燈,都需要小心翼翼,女兒還做不了這件事。而且全程用刀,危險。鍛鍊不了女兒的動手能力。

第三,確實,文化性不強,我本身是不喜歡萬聖節的,怕怕。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節日喜慶,能讓女兒感覺到民族感。萬聖節這東西,鬧騰的成分比較大,影響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