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是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铸造用于守护自己的地下军队,8000人持枪和盾按照整齐队列站立,气势恢宏,而如今秦始皇兵马俑遗迹每年吸引着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1974年,西安临潼西杨村的几个农民打井时一不小心挖到了“瓦神爷”。村民们以为叨扰了神灵,正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叫赵康民的文物干事和他的同事蹬着三八大杠飞奔现场。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时至今日,秦始皇俑已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景点,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创收数亿元。而那个最早认定兵马俑是文物并进行修复的人——临潼区博物馆原馆长赵康民,5月16日晚9时30分因病去世,享年82岁。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赵康民先生的次子赵奇说,父亲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文物保护事业,在老人的书房里,还摆着一本正在修改的书稿。撰写出版专著有《骊山风物趣话》、《骊山胜迹》、《临潼县志·文物志》、《临潼碑石》。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简报40余篇。临潼区博物馆陈列部负责人梁女士说,赵老先生去世前几天还到博物馆来抄新收的一块古代石碑,临潼文物考古的很多基础性工作就是赵老先生做的。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外国各大主流媒体也对赵康民先生的离世予以缅怀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Zhao Kangmin, restorer of China’s ancient terra cotta warriors, dies--New York Times

兵马俑的修复人赵康民去世—《纽约时报》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Zhao Kangmin: The man who 'discovered' China's terracotta army--BBC

赵康民:发现了中国兵马俑的人—BBC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Archeologist who uncovered China’s 8,000-man terra cotta army dies at 82

发现了中国8000具兵马俑像的考古学家去世,享年82岁。--NPR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Zhao Kangmin, pieced together terracotta warriors – obituary--Telegraph

赵康民讣告:复原兵马俑之人—《每日电讯报》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时间倒回1974年那个传奇的夏天。赵康民所在的临潼文化馆接到晏寨公社打来的电话,说村民可能挖到了文物,文化馆当即决定,前去现场勘察。赵康民心里有些预感,西杨村附近就是秦始皇陵,村民挖出的很可能是老皇帝的东西。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揭开一段在地底下尘封千年的历史。一路上,赵康民和同事简直开心到飞起,“我们很激动,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过去,”他后来在自己的论文里写道。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他们下到井底,现场所见印证了他的猜想。七八块残破的俑头俑身俑腿排放在地上,旁边还散落着一些砖头。井是几周前挖的,有些村民已经偷偷拿回去一些文物,虽然处理方式让人哭笑不得。有人把秦砖当成家里盖房用的预备砖,有人给陶俑头戴上个草帽支在田地里吓唬麻雀,有人把铜箭头直接当成破烂卖了个几毛钱。

赵康民告诉村民,不能再卖,“很可能是国宝!如果是秦代的东西,那就是千金难买!”话说回来,赵康民和同事把碎片带回去,第一批兵马俑修复工作就这样在临潼县文化馆一个简陋的陈列室开始了。赵康民像玩拼图一样,把大大小小的碎片接合起来,有些碎片也就指甲盖大小。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后来,一支几十人的考古队浩浩荡荡地进驻了西杨村,彼时他们或许还不清楚,将要出土的是多么伟大的历史和艺术奇迹。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1979年,考古专家修复兵马俑

秦始皇不但组建了一支建制完备的陶俑军队,还有各种文官乐官,珍禽异兽。最令人叹服的是,每一个陶俑都有自己独特的样貌和面部表情,被匠人们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六处遗产之一,游客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都人山人海,馆里的俑坑还成为了外国元首访华最喜欢打卡的一站。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赵康民依然坐在他修复的那几具武士俑旁,向好奇的游客耐心地解释他们的来历,1990年,赵康民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些荣耀足够他回味一辈子。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在中国,像赵康民这样的基层考古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在一线基地风餐露宿发掘宝物,有的在实验室妙手回春修复文物。

考古,并不像玄幻小说里写的那样,神秘莫测,惊心动魄。相反,大部分考古工作单调乏味,且需要十分的细致和耐心。许多文物在沉寂千百年后,早已残破不堪,只剩一缕幽魂,只有文物工作者用一双巧手和最先进的技术,才能帮助它们复活生机。赵康民并不是见到兵马俑的第一人,但是鉴定它的第一人。BBC引用兵马俑博物院原馆长吴永琪的话说,

“Without him, the extraordinary find might have been delayed for years.”

如果没有赵康民,兵马俑的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所以,除了那些令人惊叹的文物,希望你也能看到文物背后有人付出的努力,希望你也能,为赵康民和像他一样的基层考古工作者们,鼓鼓气。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西安网、华商网、英国大师兄

这位老人走了,最早是他拯救了兵马俑……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