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雲:7年堅守讓村裡美麗蝶變

李福雲:7年堅守讓村裡美麗蝶變

通訊員鄭家雲孟友強

一條筆直寬闊的水泥道路猶如一條玉帶,伸向遠方。道路的兩旁或是青蕪蕪的烤煙,或是青翠欲滴的無公害蔬菜,道地中藥材,小鳥在河邊戲水,不時發出聲聲清脆的鳴唱。墨綠樹林中盡是整齊劃一,錯落有致的現代民居房,水泥路面乾淨整潔。佔地800多個平方米的黨建文化廣場上,迎著夏日的陽光,村民們正在悠閒散步,或唱著山歌、或亨著小調……

這個村就是宣恩縣椿木營鄉甘竹坪村,全村國土面積6平方公里,轄3個小組167戶437人。雖然它是椿木營鄉一個較為分散的小村莊,但靠實幹,這裡怡然自樂,伊然世外桃源。

然而在7年前,這裡卻是“髒”、“亂”、“差”的代名詞。

“要不是福雲當書記主任,村裡哪有這般景象!”村裡64歲老黨員蘇久和說。蘇久和所說的“福雲”,就是該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福雲。過去的甘竹坪村產業經濟結構單一,現在憑鄉村生態旅遊和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幾乎家家戶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業可創,由窮變富。

“村民們信任我,我就要當好領頭羊”

得知李福雲在村裡當選上了村主任,很多年已古稀之年的老人顯得異常激動:“福雲當選了,我們的好日子就有盼頭啦,有奔頭了!”在2011年10月甘竹坪村換屆選舉中,剛滿40歲的李福雲高票當選村主任。在當選後的第一個全體村民會上,李福雲向鄉親們承諾,要讓村民們儘快住上好房子,把家家戶戶的道路修通,把農田水利設施修繕完整,把電力設施全部改善,把飲水安全難題徹底解決,把特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

村集體沒有收入,群眾手裡沒有錢,拿什麼改善基礎公共設施?李福雲在表態後不久,就積極爭取縣鄉支持,自己親自聯繫挖掘機,運輸車輛,為村民第一個修建聯組入戶道路,村民們見狀,都紛紛拿出挖鋤、鋼釺、二錘,幹起了義工。

由於山大人稀,還有很多單家獨戶的土方多,巖方更多,李福雲帶領村民們在築路工地上,指揮挖機,撿起大錘,和大家一起炸石頭、挖土方,打通出山路。很多時間不分落雨天晴戰鬥在施工第一線,一天只吃一餐飯。“既然村民信任我,我就要帶領大家改善基礎環境,自己帶好頭!”李福雲說。為了給村民們鼓足幹勁,他始終戰鬥在修路第一線。就這樣,李福雲和村民們一起,足足忙碌了一個半月,將全村的8公里入戶毛路一次性全部修通。

甘竹坪村共有兩條河道,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因為地勢較平,逢上大雨天,整個坪裡就成了大泥潭,200多畝好土長期被水淹,農作物損毀嚴重,只有靠望天收。2013年,為改善村裡的水利設施,李福雲積極爭取國土治理和煙水配套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花費10個多月時間,把3000多米溝渠全部修通。然後,又找專家對全村的農田排水溝統一規劃,帶領鄉親們沒日沒夜地大幹四個多月,沿著田塊的周邊,挖通了約8000米的排水溝。在全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全村的2000多畝土地全部實現了旱澇保收。

2014年12月,李福雲又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

“只要路子對,土地也能生金銀”

李福雲上任後,一個以土地興產業的脫貧藍圖就已經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了。

甘竹坪村經過興修水利設施,土壤酸化治理等,全村的烤煙、蔬菜、藥材的產量上去了。如何對農業特色產業實現提檔升級?李福雲開始馬不停蹄地考察市場,引進技術,帶領村民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特色農產業。2014年2月,從湖南考察後引進了優質白菜品種,免費提供給村民種植。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全村產生了不少富裕勞動力。李福雲積極對接人力資源部門,組織全村的中青年農民參加勞務技能培訓。在李福雲的督促下,參加培訓的大部分村民都技能過關,被很多建築企業長期聘用,僅此一項,帶動60餘戶實現家家脫貧致富。

2017年7月,李福雲在縣鄉有關單位的扶持下,通過引進農業企業,在甘竹坪村建成了佔地1500畝的錯季節無公害蔬菜基地,並實現早晚兩季種植,每到採收季節,成片成塊的大蔸白菜,甘藍菜每天吸引來大批客商觀光,採購,遊玩,直接帶動全村100多名村民家門口就業。

無公害蔬菜基地建成後,在銷售季節每天都被遊客購買,銷售一空,成為大中城市蔬菜超市的搶手貸。

蔬菜基地的建成為全村帶來經濟、旅遊等多種效益。目前,僅農業企業蔬菜基地規模達到1000多畝,直接帶動本村及周邊村300餘名群眾實現創業就業。

“當好村幹部,要讓大家都致富。”李福雲說,“群眾缺少的不是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是脫貧致富的好思路。只要路子對,土地裡也能生金銀。”

“讓甘竹坪村民要生活得有品位”

從2015年起,逐漸擺脫貧困的甘竹坪村,李福雲與村支兩委一班人就在規劃建設生態宜居的新農村。“甘竹坪村要生活得有品位,就要有好的人文環境和好的生活習慣支撐,這才叫文明!”提起當初規劃新村建設的動機,李福雲說。

李福雲帶領村支“兩委”成員,在實施農戶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戶危房改造維修建設中,始終圍繞“安、美、宜、居”的標準建設民居房,到現在止,全村167戶無一戶居住危房,實現了全村居民整體入住新居。

同時,李福雲引導村民在道路兩旁植樹500餘棵,栽植各種花卉近30種,使道路兩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此外,為解決垃圾亂丟問題,他在道路沿線修建了10口垃圾箱,併成立了村民義務保潔隊,村莊環境衛生督查隊……

為了讓村民們居有所樂,在2015年建成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於2017年,李福雲又爭取了20萬元,建成了佔地800多平方米的黨建文化廣場。場內設有村務公開欄、停車場,娛樂健身器材設施等。

甘竹坪村成立的高腔山歌表演團隊還不間斷在廣場上排練和到國內外參加演出,打響了椿木營鄉的傳統民族文化品牌。

去年11月,中船(北京)海裝公司考察團擬定在椿木營鄉建設風力發電項目,將按規劃在甘竹坪村建設兩個風力發電點。李福雲抓住這一發展機遇,提出將甘竹坪村打造成養生、度假、觀光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引導村民發展鄉村頤養產業,使甘竹坪村同時具有生態環境示範、文化旅遊休閒度假、養生養老等功能。目前,該村將紅毛坪、雲長山保護性建成觀光旅遊景點,景點建成後,將直接拉動全村鄉村旅遊產業質的發展。

“我用真情換來全村的蝶變,覺得很值”

“尹賢成家原來個把月不掃屋,屋內外到處亂放亂擺,一點衛生都不講,必須幫他改善家庭環境衛生,否則,有丟全村的臉面。”一件件往事,讓李福雲一直耿耿於懷。

2015年4月,村裡剛開展村莊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時,村裡評定2組尹賢成家為“環境衛生最差戶”,尹賢成全家3口人,由於原來基礎條件差,妻子見他沒有發展的內生動力,10多年前與他離婚,他獨自與77歲的老母親和18歲的兒子生活。每天只顧田土裡的農活,根本沒有考慮房屋內外的環境衛生,天天如此,室內環境“髒亂差”。為使他改變愛護環境意識。形成講文明衛生的習慣,李福雲親自幫他撿拾生活垃圾,打掃環境衛生,利用晚上拿著手電筒,到他家的當門河溝邊清理生活垃圾,用自己的身體力行,終於感化了他,使他家的環境衛生有了很大變化。

為了鼓勵村民發揚孝風孝道,李福雲每年在全村全體村民會議上開展一次“好媳婦、好婆婆、好鄰居、出彩家庭、出彩椿木營人,環境衛生美好示範戶”評選活動,並對於不講環境衛生、不孝順父母,不勤勞致富的家庭和個人點名批評。每年春節、還為困難老黨員和留守老人開展走訪慰問活動。

爭取政策求助貧困家庭。為營造孝道氛圍,李福雲還每季度不定時以組為單位召開道德評議會,通過群眾自我評選身邊典型,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環境改變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思想覺悟也提高了,打架鬥歐的沒有了,小偷小摸絕跡了,整無事酒的沒有了,燃放煙花爆竹的也杜絕了。甘竹坪村先後成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全省環境衛生整治示範村”, “恩施州先進基層黨組織”,他本人也多次榮獲全州全縣“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人生的價值不是用金錢換來的,我用自己的付出換來全村的蝶變,我感到很值得。”李福雲說,“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農村發展出臺了很多好的扶持政策,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我一定要帶領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搶抓發展機遇,把甘竹坪村建設得更加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