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物發酵等技術讓玉米“蝶變”成諸多新產品

玉米營養豐富,堪稱“五穀之王”。無論是從我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上,還是糧食產量上都佔據著明顯優勢。雖然玉米營養價值高,但是綜合利用率不高,深加工產品較少,附加值低。如何利用現代糧食加工新技術,突破玉米加工技術難題,讓“五穀之王”擺脫尷尬的局勢,是玉米加工業亟待思考的問題。


現代生物發酵等技術讓玉米“蝶變”成諸多新產品

微生物發酵技術讓玉米“蝶變”數千種產品

據相關人士介紹,以玉米初加工產品或者直接以玉米為原料,採用生物酶製劑催化轉化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等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再利用物理、化學方法,進一步加工轉化,深加工產品可達2000多種。目前,市場上已開發出了麵條、餃子、發糕等玉米主食製品和預製粉;有玉米煎餅、玉米冷麵、餷條等休閒食品;有全玉米乳飲料、玉米功能飲料等飲料製品;還有玉米罐頭、玉米羹、玉米筍等鮮食製品等等。

筆者瞭解到,有研發團隊又研發出釀製啤酒技術,以玉米代替傳統大米、小麥、大麥等輔助原料來釀製啤酒,研製出不同酒精度的玉米啤酒,為消費者帶來新的啤酒風味口感體驗。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啤酒採用特殊釀製工藝。技術固然重要,但是還需要藉助專業的啤酒加工設備,才能更好地保證啤酒的安全與品質,滿足當前啤酒市場消費升級的需求。

高值化利用等技術讓玉米“下腳料”變廢為寶

日前,某創新研究團隊突破了玉米黃粉的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產業化的技術難題,可把玉米“下腳料”加工成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鮮膜、醒酒肽等系列產品,大大增強玉米產品附加值,提高了綜合利用率,使玉米廢棄物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一直以來,玉米粉由於加工性差、不易成型等難題,其利用率較低,主要作為畜禽飼料,其它深加工產品較少。隨著玉米黃粉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產業化技術的突破,也催生了蛋白質改性、玉米醇溶蛋白、雙級酶解調控、超高壓—酶解協同處理等關鍵性技術的發展,很好地解決玉米粉深加工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升產品附加值。


現代生物發酵等技術讓玉米“蝶變”成諸多新產品

筆者瞭解到,玉米粉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產業化技術可製作出的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鮮膜、玉米黃素、ACE降壓肽、醒酒肽等,其表面質地結實、有光澤、抗磨損等,也能高度抗微生物侵襲。未來,該技術還有望開發出可食用口紅、可食用面膜等日化用品,或將改寫現有化妝品普遍含重金屬、甲醛等有害物的歷史。

生物應用技術讓玉米“種出”新能源

筆者獲悉,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利用生物質能源應用的技術和模式創新,把玉米秸稈“變廢為寶”,成功解決了秸稈燃燒帶來的環境汙染等問題,以及壓減燃煤消費、農村百姓清潔取暖等多個難題。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高效生物質燃料加工設備主要利用生物能源新技術,不僅讓設備的節電、自動化程度更高,維護費用大幅下降,還幫助農戶解決廢棄玉米秸稈禁燒帶來的難題。

技術有突破,還趕上了政策的東風。該縣成為山東省生物質能源取暖推廣應用試點縣。今年冬天,該地5000戶山區百姓可以用上經濟實惠、安全環保的清潔能源,3年內將實現全縣覆蓋。玉米秸稈“種出”新能源,這將成為冬季農戶清潔取暖的替代資源,這一加一減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玉米是全球第一大谷物,它也是我國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前列的糧食作物,2017年全國總產量已超過2億噸。誠然,我國玉米整體綜合利用水平不高,深加工產品較少,附加值不高,主要用於食品、飼料和工業原料兼用作物。然而,隨著微生物發酵技術、玉米醇溶蛋白技術、雙級酶解調控技術等的突破發展,進一步豐富玉米深加工產品,使其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