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最終還被餓死?

國史春秋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代雄主,在他在位的前期,趙國在整個戰國七雄當中屬於與韓國類似的“不入流”的國家,基本屬於碰到一個強國,如魏國、齊國這樣的就會被吊打的角色,即便是小小的中山國,也多次擊敗了趙國,讓趙國在各大強國之間一直都抬不起頭來。

那麼,趙武靈王究竟有什麼樣的功績,能被稱為一代雄主,卻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晚年被困沙丘,最終掏鳥窩、捉老鼠吃還被餓死的境地呢?下面我先簡單地說一下趙武靈王的功績。

趙武靈王的主要功績,軍事改革。

胡服騎射,是趙武靈王在趙國實行的軍事改革。這也是因為趙國地處我國北部,長期與遊牧民族交戰,在交戰的過程中也就與胡人之間有了很多的接觸,從而有了學習胡人軍事技術的機會。

趙武靈王即位於公元前325年,繼位的時候才只要15歲,卻接手了一個“四面楚歌“的國家:北面要面對遊牧民族經常的南侵,東面是強大的齊國,南面是經常欺負他們的魏國,在趙國內部還有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中山國。

在趙武靈王繼位之初的時候,趙國的軍事力量其實是很弱的,對外作戰敗多勝少。為此趙武靈王在觀察胡人作戰的過程中得到了靈感,對軍隊進行了改革,他命令把軍隊的軍服改成了胡人的樣式“穿短裝、束皮帶、用帶鉤、穿皮靴”。在他的勵精圖治下,趙國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之後他就帶領趙國大軍滅了中山國,打敗了林胡、婁煩等北方遊牧民族,穩固了北方防線,使趙國逐漸由一個戰國時期的“不入流”國家變為了一等強國,一度與秦國一樣都非常有希望統一六國。

災禍的根源——二元政治

雖然趙武靈王雄才大略,但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卻犯了糊塗。他本來立了長子趙章為太子,也就是將來的王位繼承人。但是他特別寵愛妃子吳娃,於是便愛屋及烏,把吳娃的兒子趙何立為了太子,廢掉了趙章太子的地位改為安陽君。

之後在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把王位傳給了兒子趙何,自己自稱為“主父”,他的政治安排就是兒子趙何作為趙王,全權處理趙國的內政,他作為“主父”,負責趙國對外軍事作戰,由此形成了二元政治體制。

如果是這樣下去其實也不會有問題,畢竟兒子比他年輕,總有一天他會先於兒子趙何而去,到時候趙何可以得到全部的權力,只不過在二元政治體制下,趙何得到的並不是全部的政治權力,但也不用擔心,因為遲早會得到,所以這樣做也不會發生政變之類的事情。

但問題就出在他心軟了,當他看到作為長子的趙章要向弟弟趙何行禮,加上之前廢了趙章的太子之位,也覺得對不住趙章,於是就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了代王。

當時來說,如果是在趙國統一情況下的二元政治,那麼還很可能不會發生政亂的事情,但是把趙國領土一分為二,等於把趙國變成了兩個國家,這種情況下的二元政治就容易出現動亂,原因就在於他的兩個兒子都想當趙國唯一的趙王。

二元政治引發了內亂

其實我們站在他的兩個兒子角度考慮問題,發生政亂的事情是很自然的。作為趙王的趙何,現在只能擁有趙國一半的統治權,而且軍權還不在他的手上,而趙章成為了代王獲得了趙國一半的土地,這就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他必須要得到所有的權力才能安全,不然以後等趙武靈王死了,趙章隨時可以進攻他,並奪取他的一切;對於趙章來說,即便他不反叛,安安心心地做他的代王,但他也不能保證趙何不會對他動手。所以在現在手上有些軍隊的情況下拿下趙何才是萬全之策,也就是真正地做趙國的趙王,才是最為安全的。

所以站在他兩個兒子的角度來說,只有消滅了對方,自己才是安全的。

於是趙章就計劃反叛了。這個計劃卻遭人高密,被趙何知道了,趙何便率先發難,傻掉了趙章的手下,趙章則逃到了趙武靈的王宮請求保護。

趙武靈王心疼兒子,於是就收留了趙章。

而趙何派去捉拿趙章的工資成和李兌帶兵到了趙武靈王所在的行宮的時候,要求交出趙章,趙武靈王拒絕了。於是公子成和李兌就商量對策,他們一致認為,如果現在歸附趙武靈王和趙章,其實勝算並不大,而且他們已經得罪了趙章集團。如果趙章集團今後奪得了大權,那麼他們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於是就帶兵包圍了趙武靈王的行宮。在圍困了多日後,趙武靈王向出行宮去找吃的,但是士兵不肯,他們生怕會因為放走了趙武靈王而吃虧。對於趙何來說,他實際上是默認公子成和李兌包圍行宮,切斷趙武靈王和趙章與外界的聯繫,困死他們是最好的辦法,於是也就這樣做了。

結果趙武靈王就這樣被自己的軍隊包圍了三個月,斷了趙武靈王與外界了聯繫,趙武靈王也就得不到糧食方面的供應了,但他們也不敢殺進去,畢竟是自家主子趙何的父親。於是就只是封鎖,不讓趙武靈王出行宮,也不準外界給行宮送糧食,如此便困死了趙武靈王,逼得是在沒吃的趙武靈王不得不掏鳥窩、做老鼠,最後餓死。


老威觀史


趙武靈王被圍困在沙丘宮長達三個月,這麼久的時間裡幹了些啥?他掘鼠掏鳥窩都沒有人管,這說明他在沙丘宮中愛幹啥就幹啥,只要不出宮門,就沒人管得了!


於是就可以大膽地推測一下,他為什麼不可以挖個地洞,逃出去呢?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除非他真的不想活了。

趙武靈王被困於沙丘宮,剛五十上下吧?以他常年驅弛的身體條件,他能勝任這項工作;以他的居住條件,他應該有些刀劍槍矛這類硬工具;沙丘宮是座行宮,不是一座軍事堡壘,所以結構上不是非常堅固;沙丘宮在當時的規模比較大,能有鳥窩,那樹林就多,有樹林就有陰暗,是行宮就有屋室,這樣一來,總有個隱蔽的地方可以挖洞。


但趙武靈王沒挖洞,在某種意義上就不準備逃走了。很可能是他不想再活下去了,看淡了風雲變幻,戰火紛紛,爭權奪利。尤其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君父被臣子囚禁而親生兒子(昔日最忠愛的)趙何不聞不問,欲置其父死而無憂患)。如此一來,趙武靈王若被放出來,一個廢王也就等於一個囚徒。還不如不出去而受辱悲哀地死去。

以趙武靈王的智力和材力,沙丘宮困不住他。惟一的就是,他不想活了。他活下來就是一太堆麻煩。麻煩一出,內部一亂,必為其他國家所乘。趙國就有危險了。


趙武靈王與齊恆公,齊王建都是被餓死的。趙武靈王被自己最鍾愛的兒子斷水斷糧,活活掙扎了三個月,不走不逃,他這種行為向後人展示出趙何的陰暗歹毒。這比齊恆公(兒子們爭位去了,顧不過來),齊王建(秦始皇放逐於松林裡餓死)更悲涼更無情。

趙武靈王活著時,秦昭王不動。不是不動,是秦昭王看在趙武靈王的昔日的恩情上不動粗。趙武靈王一死。秦昭王找麻煩來了,想用十六城交換和氏璧。從此,秦昭王及其後人一直把趙國當成第一號敵人對待。到趙孝成王時的長平之戰。趙國就耗盡了趙武靈王創造擴大的所有財力,幾至於數次滅國。

趙武靈王判斷錯誤,軍政不可分而偏要分開造成軍政對立,引起朝廷混亂;立幼廢長又除惡不盡;囿於婦人之心,而引起兄弟殘殺;大禍已成,竟然置身事外,當然就是成者為王,敗者不死則亡了 。


而失敗被困後,趙武靈王餓死也不逃亡,原因就在於他的心已經死了。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劉一千五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日益強盛,稱霸於天下,是當之無愧是一代雄主。但卻死得窩囊,走投無路之下竟以鳥獸充飢,最終還是免不了被活活餓死的下場。如此反差,未免讓人唏噓。

他之所以會有如此下場,全來自他廢長立幼的錯誤決斷。以致兄弟相殘,而他則身不由己,被捲入這場漩渦之中,成為了陪葬品。



廢長立幼,埋下禍根

從古至今,千百年來,都講就個長幼有序,尤其是在古代君王立嗣一事上。三國時期的曹操喜愛曹植,想立他為世子,為此去詢問賈詡意見,便有了這麼一段經典的對話:

詡曰:“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操曰:“何所思?”詡對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曹操聽後哈哈大笑,便立長子曹丕為世子。為什麼呢?因為袁紹跟劉表都是選擇了次子當繼承人,結果導致了種種矛盾禍端的產生,以致家族基業毀於一旦。



可是趙武靈王卻犯了這個嚴重的錯誤,他立了次子趙何為王。如此一來長子趙章自然不服,可趙武靈王非但沒察覺到隱患的存在,反而憐憫趙章,還派了田不禮去輔佐他。殊不知如此正給了他發動叛亂的資本。

趙章政變被殺 主父慘遭牽連

趙何繼位之後,武靈王就自稱主父。二人同遊沙丘,分別住在兩處宮殿。而這時候,趙章的奪權行動也正式開始了,可旋即便以失敗告終。

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兌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

趙章雖然伏誅了,可公子成和李兌在平亂的過程中卻犯了大忌。趙章失敗之後,逃到了主父那裡,被他收留。平叛大軍為了圍殺趙章,將主父的宮殿都給圍起來了。如此行為,正犯了以下犯上之罪,該當滅族。



所以殺了公孫章之後,公子成跟李兌害怕會被主父追究,一番商量之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連主父一起殺掉:

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一代雄主被重重包圍,進退無路,終於餓死在沙丘宮內。



Ad說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虎視天下何雄哉。

可惜這樣一個幹練雄姿之主,最後卻在立嗣一事上犯了糊塗,以致落得個悽慘下場,實在是可悲可嘆。

談古今歷史,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 ,期待你的關注。

Ad哥哥


前言:趙武靈王淪落到掏鳥蛋,主要還是歸結於兩個兒子之間的鬥爭。趙武靈王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生於公元前340年,死於公元前295年,享年45歲。


那趙武靈王到底有那些貢獻呢?

一:五國“會葬”

趙肅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當時魏,秦等五國派遣精銳萬人前來參加會葬。

對於只有15歲的趙武靈王來說,葬禮很是危險,一個不小心,可能趙國就會葬送在自己手裡。在大臣的幫助下,趙武靈王決定一搏。他先是命全國進入一級戒備,然後聯合韓國,宋國,韓,宋,趙形成品字,以此來抵抗秦、魏、楚、齊四國。同時,賄賂越王,讓他攻打楚國,從而牽制楚王。

當時,五國使者覲見,趙武靈王命令會葬軍隊不能入境,只能使者進入,而使者在看到趙國此時已經嚴陣以待,於是也就打消了吞併趙國的想法。


二: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之前,趙國打仗都是穿長袍,這樣的服飾打起仗來很不方便。

後來,趙武靈王登基,通過觀察,他發現胡人的服裝在打仗方面很有優勢,於是馬上命人把趙軍的服裝改成了“穿短裝、束皮帶、用帶鉤、穿皮靴。”

“胡服騎射”政策推行之後,趙國很快強盛了起來,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可以說是稱霸一時。


而正是這樣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在家事方面卻犯了糊塗。

趙武靈王的長子趙章本來是太子,但由於趙武靈王寵愛妃子吳娃,於是就立了吳娃之子趙何做太子,封趙章為安陽君。這一舉動直接為後面兄弟反目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把皇位禪讓給了趙何。趙武靈王計劃“我在外負責軍事,趙何在內管理政治”,相互配合,這樣可以為趙何掌握趙國打下基礎。

本來,這樣計劃很好,奈何趙武靈王是個心軟之人,一次,長子入朝拜見趙何。趙武靈王看到長子給次子下跪,很是心疼。於是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封趙章為代王。

這一舉動,直接把趙章內心的帝皇夢點燃了。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協二兒子趙何去沙丘宮巡遊。於是,趙章決定在此時謀反。


不料,最後這事被發現,自己的人全部被趙何的人殺了。趙章則是逃到了趙武靈王宮中,求庇護。趙武靈王看到自己兒子這樣,很是心疼,就收留了趙章。

當時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包圍了行宮,叫趙武靈王交人,但是趙武靈王仗著自己的身份,硬是不交。公子成和李兌兩人一想“自己得罪了趙章,日後趙武靈王肯定會秋後算賬的”。於是心一橫,直接把行宮給圍了。並且放話“宮中人後出者夷”。一句話把趙武靈王搞成了孤家寡人。



最後,趙武靈王被包圍了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裡,趙武靈王什麼都吃,老鼠,蟑螂,掏鳥蛋。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活生生的被餓死了。


唯戀無名


《資治通鑑·周紀四》記載:趙惠文王三年,“趙主父封其長子章於代,號曰安陽君”,而“安陽君素侈,心不服其弟”。

《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惠文王四年,“朝群臣,安陽君亦來朝。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傫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雖“計未決而輟”,但不僅助長了公子章的野心,也令當年反對趙武靈王革新趙國行“胡服騎射”的勢力以可乘之機。

趙惠文王四年,公子章趁趙主父、趙惠文王出遊沙丘的機會,“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

當初,公子章獲封安陽君,李兌即提醒相國肥義公子章與田不禮“二人相得,必有謀陰賊起”。為了應對公子章與田不禮,肥義做出的防範措施是“自今以來,若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先以身當之,無故而王乃入”。按照肥義的安排,公子章發動叛亂,首先遇害的即是當年“胡服騎射”支持者,而今的相國肥義。

當初,李兌提醒相國肥義防備公子章與田不禮的同時,也將此事告知公子成。《史記·趙世家》記載:“李兌數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之事”。

李兌既提醒肥義,又告知公子成,防備公子章與田不禮,卻唯獨未提醒趙國的主宰者趙主父。公子成獲知公子章與田不禮欲對趙惠文王不利時採取的措施是“坐山觀虎鬥”。

果然,當公子章發動叛亂的時候,公子成和李兌立即率軍從國都趕來,趁機以“勤王”之名實現專權的目的。《史記·趙世家》記載:公子成與李兌“起四邑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

公子章失敗時,逃進了趙主父所居的沙丘宮。公子成和李兌隨即派兵包圍了沙丘宮,至公子章身死,仍然圍住趙主父不放,並令宮中人“後出者夷”,以至“宮中人悉出”。至此,公子成與李兌的所作所為意圖十分明顯,即是置趙主父於死地。《史記·趙世家》記載:“是時王少,成、兌專政,畏誅,故圍主父”,他們將趙主父的沙丘宮足足圍了一百多天,趙主父活活餓死,“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公子成與李兌先有“數見”而“備田不禮之事”,後圍困趙主父沙丘宮致其餓死。公子成與李兌的所作所為即是當年“胡服騎射”反對勢力的復辟。

另外,趙主父“欲分趙而王章於代”。雖“計未決而輟”,但此舉說明趙主父,非真君王,實為一“婦人”。

《史記·趙世家》對趙主父“欲分趙而王章於代”的分析是“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這段話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趙武靈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感情動物。

以趙主父之雄才大略,在關係趙國未來的問題上,行為如此怪誕,足見其“無情無義”,即對吳娃無情,對趙國無義。


歷史倪說



趙武靈王是誰!?

是胡服騎射的主角!能虛心學習當時人眼中蠻夷的強大之處,光是這個開創性的學習態度就甩了兩千多年以後清朝八百條街了!光是以此就可以在歷史長河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位了!

但是遺憾的是,宋安之只能說趙武靈的軍事能力是驚才絕豔的,但政治和親情上就是智商為負的了。

我們來看看趙武靈王矛盾的一生,廢了大兒子,立小兒子為太子做下這種不合常理的事情不說,畢竟還在可控範圍之內。但偏偏壯年禪位於小兒子,自己當了主父,也就是太上皇。

當然這不是關鍵,關鍵是趙武靈王當了主父以後也是思想不對勁。先是與被廢太子之位的大兒子朝夕相處,又想將代郡給予大兒子,讓大兒子當個代王,不知道是真的想補償大兒子,還是想利用大兒子來重新奪回他當初給予小兒子的權力。

但不管他怎麼想,總是挑起了大兒子和小兒子之間的自相殘殺,結果大兒子不敵小兒子被殺,趙武靈王也跟著被囚禁了起來,因為小兒子不想擔任殺父罪名,所以對其不聞不問,刻意將其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能落得如此淒涼下場,只能說這位大王是軍事上的天才,卻是政治上的幼稚兒。把握平衡不了政治和親情之間的敏感關係,還主動使大兒子和小兒子自相殘殺,偏偏自己還沒有掌握全局的能力,最後只能是以被餓死而收場了。


宋安之


趙雍,即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如果要評選出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趙雍必須算是一個;而如果要選出中國歷史上,死的最憋屈的君主,趙武靈王也是榜上有名。

趙武靈王並不想以此來“流芳百世”,但架不住自己正值壯年卻被活活餓死,相當的可惜。


有人就說,如果趙武靈王不被餓死,而是能夠再活幾十年,秦國能否統一六國都還是個問號,畢竟在戰國中後期,能夠與秦國一較高下的,也就只有趙武靈王改革後的趙國了。

那麼,回到問題中來,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會淪落到被活活餓死的地步呢?

這就要從另一個諸侯國說起,這個諸侯國就是被稱為“戰國第八雄”的中山國。中山國是白狄鮮虞人建立的國家,其國土位於趙國國土之內,將趙國的國土從中心分裂開來,一直以來就是趙國的心腹大患。


趙武靈王繼位後,勵精圖治,他的第一個目標便是滅亡中山國,但趙武靈王第一次對中山國用兵卻很快就被中山國粉碎,趙武靈王看到了趙軍戰鬥力的薄弱之處,遂即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胡服騎射”改革,以提高軍隊戰鬥力。

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滅亡中山國而做準備。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安心推進改革,趙武靈王親自抓軍事及改革,而將趙國其他日常事務交給公子何,即趙惠文王,而後自稱“主父”。

公元前,已經退位的趙武靈王前往沙丘,並要求公子章與趙惠文王隨行,公子章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先殺趙惠文王再控制趙武靈王,這樣公子章就能將整個趙國收入囊中。

結果大臣肥義識破了公子章的心思,公子章陰謀敗露後前往趙武靈王的行宮避難,而趙武靈王卻接受可他。


最終,忠於趙惠文王的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包圍了趙武靈王的行宮,要殺死公子章,最終,公子章被殺。而率軍包圍“主父”行宮是多大的罪名,公子成和李兌不想日後被報復,遂在公子章死後繼續包圍趙武靈王的行宮。

最終,趙武靈王就這樣活活被餓死,而由於公子成和李兌幫助自己坐穩江山有功,趙惠文王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Mr與川


想必大家都非常羨慕皇帝,也曾無數次的夢想自己當了皇帝,身邊那麼多的美女,爽呆了,其實皇帝是個非常危險的職業,據不完全統計從軒轅黃帝到溥儀,中國出了559個皇帝,在這些稱王稱霸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無論是與後宮佳麗們晝夜床震累死在龍踏上,還是從帝王之尊到被絞死、餓死、囚死,其實都是自作孽的制度使然。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卻被活活餓死。

帝王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要什麼有什麼,怎麼會被餓死呢? 趙武靈王趙雍生於公元前340年,死於前295年,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所實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使得趙國逐漸強大起來。

當時的漢人服飾普遍是寬衣大袖,作戰效率很低,趙雍要求全國老百姓穿胡人的衣服,練習騎馬射箭,這樣大大的提高了趙國軍隊的作戰能力,趙雍率領這支虎狼之師滅掉了中山國,為趙國開拓了疆土,已經成為了北方第一霸主。

趙雍並沒有因此而鬆手,他要幹更大的事,就是南下攻打秦國來增強自己的疆域,他將王位交給自己十一歲的小兒子趙何,讓有豐富經驗的老臣肥義為相國,他自己則從繁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訓練軍隊、攻打秦國上。


趙雍正值盛年主動退位,自稱為主父,易名化妝深入秦國刺探軍情,為進攻秦國做準備,就是這樣的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卻被活活餓死在深宮之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趙武靈王的原配王后韓氏,生了個兒子趙章,是嫡長子,於是趙雍宣佈趙章為太子,就在太子趙章十五歲那年,又娶了個美女吳孟姚做小老婆,這位吳小姐長得是風姿綽約、儀態萬方,趙雍很是寵愛她,並給她起了個“吳娃”的呢稱,第二年吳夢姚生了個兒子趙何,恰好這時候正宮娘娘韓夫人一命歸天了,於是吳夢姚被封為王后,吳王后提出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趙雍是愛屋及烏,滿口答應,就撤銷了長子趙章的太子封號,宣佈還是小娃娃的趙何為太子,並於公元前299年傳位給太子趙何,趙何就是歷史上的趙惠文王,趙雍做起了太上王,自稱主父。

一次主父趙雍看到小兒子趙惠文王趙何接見群臣時,身為哥哥的趙章面北稱臣給弟弟下跪叩頭,心中很是過意不去,於是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封趙章為代王,但是相國肥義激烈反對,沒有辦法分王不成。

趙章得到消息後更增加了對弟弟趙何及相國肥義一夥的憎恨,一場血雨腥風的宮廷政變在所難免。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公元前295年,忙碌了一陣子的趙雍決定帶領全體皇族和大臣們前往都城邯鄲西北60多公里的沙丘去度假,這個沙丘就是現在的河北平鄉,商紂王在那裡建了一座高臺和兩座行宮,趙雍和趙何各住一個行宮,兩個行宮相距三公里左右,被廢黜的前任太子趙章將行營設在兩行宮之間,當晚在真正的行營中,趙章和他的智囊田不禮正在密謀,他們決定抓住這個天賜良機實施他們的叛亂計劃,田不禮的計劃是假傳太上王趙雍的命令,聲稱有緊急事故召喚趙何晉見,趙何必然要經過趙章營地,他們就在營地附近設伏兵截殺趙何,只要趙何一死,趙章就能順理成章奪取王位,這個計劃非常完美。

於是一個假傳太上王的特使前往惠文王趙何的行宮通報說,太上王忽然得了疾病,要面見大王,請大王火速前往,少年國王沒有多想就準備起身前往主父宮中看望,相國肥義卻把他給攔住了,肥義對這件事情有點疑惑,認為主父趙雍身體一向健康,怎麼恰恰在深夜就生病了呢,他就讓趙何待在宮中,自己前去看望,如果這個事情屬實,大王再去看望也不遲,相國肥義又囑咐禁衛軍加強戒備,緊閉宮門。

忠心耿耿的相國肥義和他所帶的護衛不出所料的被趙章的伏兵全部殲滅,等清理戰場時卻沒有發現趙何,田不禮對趙章說消息已經走漏了,現在形勢非常危及,我們現在唯一的生路就是快速進攻趙何的宮殿,只要攻下宮殿,殺死趙何,我們還能成功。

但是現在趙何已經有了準備,禁衛軍誓死守衛王宮,趙章是久攻不下,正在惠文王趙何萬分危急的時候,救兵殺到了,原來趙雍的叔父趙成和大將李兌坐鎮邯鄲,唯恐廢太子趙章有什麼不法舉動,於是就各率一支軍隊趕來沙丘護駕,想不到來的正是時候,正好趕上惡戰,趙章的軍隊被殺得大敗四處逃竄,這時趙章也慌了手腳,不知怎麼辦了,田不禮讓趙章趕快去投奔主父趙雍苦苦哀求他,他能保護你,於是趙章就找趙雍去了;


李兌斬殺了田不禮後沒有找到趙章,他判斷趙章別無他路可逃,只能去投奔太上王趙雍,於是就把趙雍的行宮團團圍住,砸開宮門進宮搜查,趙章被搜出來殺掉,又把宮中其他人都轟了出去,只讓趙雍一個人留在宮裡。

一代英雄趙雍此生第一次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沒有人來幫助他,當他想出宮的時候,宮門已被反鎖,過了幾天後,宮中的糧食都吃盡了,趙雍開始捱餓,在飢餓難忍下,他爬上宮牆向外哀嚎。

據史書記載: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趙雍要求趙成、李兌能放過他,但他倆害怕趙雍今後對他們進行報復,他們為了保全自己,仍然無動於衷,最後趙雍餓得實在沒辦法,就爬上樹找鳥蛋來充飢,又堅持了一個月,終於餓死在空無一人的宮殿之中。一代英雄如此長逝實為可惜。


李兌之流直到三個月之後才打開宮門,可憐太上王趙雍身上的肌肉已被螞蟻和老鼠啃得只剩下一具枯骨,趙惠文王趙何將他安葬在代郡,就是今天的河北蔚縣西南五十公里的地方,現在山西靈丘因趙雍的陵墓而得名。

至於說趙何為何不救自己的生父,有許多說法,其一說趙成和李兌勢力太大,趙何年歲小,不是他們的對手;其二說趙何不知父親趙雍被關,這有點說不過去,兩三個月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其三說趙何是被權力迷了心竅,所以才不去救。


嬌妻愛兒,彪炳的勳業對於趙雍來說不過是一場幻夢,面對王權的誘惑,父子情深、兄弟情義全被拋到腦後,心中剩下的就只有殺戮了。



遺產君


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同他錯誤的二元政治體系有很大的關係。趙武靈王晚年的時候,將王位傳為了趙惠文王,讓趙惠文王主管趙國的政治,趙武靈王自稱主父,主管趙國的軍事出徵。趙武靈王的這個做法,看似能夠減輕自己的負擔,實際上卻導致了趙國出現兩個國王的尷尬局面。兩國國王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矛盾,慢慢的兒子開始討厭父親,父親也開始討厭兒子,就這樣趙國最終爆發了沙丘之亂。沙丘之亂過後,本身強大的趙國,國力大大受損,在同秦國的戰爭中逐漸走下坡路。

沙丘之亂的爆發,同趙武靈王的小老婆吳娃有很大的關係。趙武靈王晚年的時候,寵愛自己的小老婆吳娃,在吳娃臨死的時候,請求趙武靈王立自己的兒子作為繼承人。看著吳娃馬上就要離世,趙武靈王悲痛萬分,答應了將吳娃的兒子趙何立為繼承人。廢長立幼是古代王朝的大忌,秦朝和隋朝都因此滅亡。趙武靈王時期嫡長子繼承製度影響力尚在,趙武靈王為了一己私慾,立了小兒子作為繼承人,給趙國埋下了內亂的種子。

趙武靈王禪位之後,趙惠文王逐漸的拉攏了自己的勢力,對於這個凌駕於自己頭上的父親,趙惠文王也開始不滿起來。與此同時,趙武靈王在禪位之前一向是一言九鼎,自從兒子繼位之後,大臣們不再像以前那麼聽話。慢慢的趙武靈王開始懷念自己的大兒子公子章,公子章更加聽話,也更加的孝順,後悔不已的趙武靈王想要幫助公子章奪取皇位。剛好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一起到了沙丘,公子章趁機帶領軍隊去攻擊趙惠文王,雙方在沙丘大戰一場,公子章戰敗逃走。

公子章逃到了趙武靈王的住處,被趙惠文王的士兵抓走殺害。殺害了哥哥之後,趙惠文王想要一勞永逸的除掉父親,於是他讓人包圍了趙武靈王的皇宮,不允許趙武靈王出來,又不給趙武靈王食物,最後將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史記》記載這一段的時候,說趙惠文王不知道父親的情況,筆者認為趙惠文王不僅是知道,而且還是幕後主使。趙武靈王從被困,到最後被餓死,經歷了四十多天,趙惠文王怎麼可能不知道父親的情況,分明是他謀害父親,又不想揹負殺父的名聲,才刻意指使手下這樣做的。


史海泛舟擺渡人


春秋戰國時期,有兩位一代雄主被活活餓死,一個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一個就是戰國初第一雄主趙武靈王。但趙武靈王的下場如此之慘,完全是咎由自取。可以說,正式由於趙國在鼎盛時期這場“政變”使得趙國喪失了唯一一次統一天下 機會。

趙武靈王,名趙雍,20歲登基,以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聞名。再有兩個有名的事件就是,秦燕兩國諸侯都是趙武靈王所立了,尤其是趙武靈王受羋月所所託,派兵助其子當上秦王(秦昭襄王)如果趙武靈王地下有知,數十年之後,秦趙長平之戰的就是秦昭襄王主政的時候,不知作何感想。

用最簡單話說,趙武靈王就是一世英名,一時糊塗。沙丘之變不僅使得自己死於非命,而且使趙國就此一蹶不振。趙武靈王的下場應該是自找的,用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來說明此事最恰當不過。趙武靈王原本立長子趙章為太子,但趙武靈王有一個寵妃叫吳娃。並立為王后,二人有一子也就是趙何、應該說趙武靈王對吳娃鍾愛一生,在吳娃去世以後,出於愛屋及烏的意思,斷然廢長立幼,讓趙何當了太子,趙武靈王這一做法遭到了以“宰相”肥義為首的朝臣的強烈反對,一是本身廢長立幼就不對,二是長子趙章無過,三是趙何能力真一般也不如趙章。而當時的君主權力不像後世那麼大。立儲也是公卿一族的大事,但趙武靈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錯,力排眾議立趙何為太子,而且一步到位,自己退位為“主父”。趙何為當趙王了。趙武靈王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堵住公卿的嘴。二是讓趙王何得到鍛鍊。趙王何既然登基,就是趙武靈王失去“生命”的那一天。

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趙武靈王希望自己是“垂簾聽政”但趙王何一旦獲得獲得權力自然不願意失去,而經過四年的觀察,趙武靈王已經意識到,趙王何不是一個有為之君,他這才想起長子趙章的好處,趙武靈王希望將“易主”先是將趙國一分為二,然後再“廢掉”趙王何,已經品嚐到帝王威儀和權力的趙王何自然不會答應,權力是最好的毒藥,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趙武靈王覺得自己拿回自己的王位很容易,但他錯了,權力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了。他對長子趙章的“補償”不僅害死了趙章。也害死了自己。

事情的過程與結果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只要知道,趙武靈王長子趙章慘死,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其子趙王何困在沙丘三個多月,活活餓死。在這件事情上,趙武靈王有三個錯誤。一是不應該廢長立幼。二是不應該提早退位,使得自己喪失最大優勢,三是既然已經退位,趙王何在位,就應該任命。不能再生風波。過於自信害死了自己。而最後意圖分裂國家。實在糊塗了,趙武靈王前期雄霸一時,後期卻昏聵不堪,何以會如此?實在是讓人費解。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