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決日報:軟銀中國“技術派”投資人——宋安瀾的投資邏輯

創投決日報:軟銀中國“技術派”投資人——宋安瀾的投資邏輯

創投決是一檔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搭建的創投PK的真人秀節目。創投決創造條件促進眾創空間蓬勃興起,推動各類創新要素融合互動,是為創新創業項目投資融資、渠道合作、思想交流、品牌曝光的“超級平臺”。

創投決日報:

“現在環境問題很多,所以這個領域的機會也將非常大。”宋安瀾近年來對環保領域的關注日漸頻繁,他認為,除了政府基金以外,像軟銀中國這樣的市場化基金,也都應該加大在環保領域的投入。

一戰定天下。

在投資圈中,這句話說的就是軟銀中國資本了。

2003年,阿里巴巴集團投資4.5億元創辦淘寶,馬雲第一時間找到了軟銀中國。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後,軟銀中國在阿里巴巴和淘寶上的投資獲益高達1000多倍,這也是創投圈內至今無法逾越的一個高峰。

軟銀中國投資團隊於2000年建立,薛村禾,華平,宋安瀾等三人已經在一起打拼了18年,在阿里巴巴、淘寶、分眾傳媒等一系列成功的投資案例之後,他們仍在馬不停蹄地尋找優秀的項目。在新一波的投資浪潮中,軟銀中國投資了萬國數據,百世物流,華大基因,迪安診斷等多個獨角獸公司。

創投決日報:軟銀中國“技術派”投資人——宋安瀾的投資邏輯

宋安瀾這位投資圈大V,在投身創投之前,已經是一位學院派的技術專家。紮實的技術背景和學術背景,讓宋安瀾在投資中更願意深入鑽研技術型的項目。

環保是塊大蛋糕

“現在環境問題很多,所以這個領域的機會也將非常大。”宋安瀾近年來對環保領域的關注日漸頻繁,他認為,除了政府基金以外,像軟銀中國這樣的市場化基金,也都應該加大在環保領域的投入。

在環保領域中,水、能源效率和儲能,是宋安瀾最為關注的三個方面,他認為,解決這三方面的問題最為迫切,需求也最強,是最具有成長潛力的領域。

為什麼關注水的問題?“中國的水汙染非常嚴重。”宋安瀾指出,中國COD(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超出水系可承受量的幾倍;TAN(氨氮)則有30~50%的過度排放。我國的水問題很嚴峻,北方是水量性缺水問題,而南方則是水質性缺水問題。

宋安瀾和他的團隊將目光放在了節水和治理,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不少市場機會。

“我們主要看兩個方面,第一,如何在工業生產的源頭減低水的消費。第二,怎麼治理那些最常見的廢物廢水。”宋安瀾說。

“如何改進能源效率,也是有巨大潛力的一個領域。”宋安瀾指出,中國的能源效率很差,單位GDP的能源消費比西方發達國家多了兩三倍,工業生產中能源效率比發達國家要低20%~30%,有著巨大的改進空間,這也是資本值得關注的領域。

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宋安瀾則更看好儲能電池。

海通證券在儲能行業的系列報告中指出,美國能源局預計2014~2030年發輸售端需新增投資合計約13000~14000億美元,其中2000億美元的資產利用率將低於5%,這部分資產可以通過儲能來替代,以儲能替代峰值發電機組,以儲能+微網替代新建輸配電網,合計市場空間約為1500億美元。

“我個人覺得這個市場還要更大。”宋安瀾表示,所有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都需要儲能,只有增加儲能才能保證電網的平穩運行,儲能電池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近期這個領域的需求也突然間增加了很多,迎來了一個爆發點。

在具體投資方面,宋安瀾更傾向於尋找這些領域當中“技術含量高”的項目。

比奧吉爾擁有世界領先的生物汙水處理技術,宋安瀾在研究過後對這家企業興趣極大。他指出,比奧吉爾的競爭優勢有三點,一是低建設資本和運營資本投入;二是低維護費用,易於運營;三是小尺寸,長壽命。

“公司發展快,從一個新材料出發,找到了大的市場需求。”宋安瀾說。

此外,軟銀中國還投資了長勝紡織科技,吸引宋安瀾和他的團隊的正是長勝專注的冷轉移印花技術。

在江浙一帶的印染廠陸續倒閉的背景之下,長盛紡織通過技術革新找到了行業新的出路。利用其冷轉移印花技術,長勝紡織實現了節水60~70%,再配合以汙水處理技術,印染實現零排放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將給行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

在儲能電池方面,宋安瀾與遠在日本的孫正義溝通很多,他指出,儲能系統涉及的不僅僅是電池,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可以用大眾熟悉的TMT行業為例來說明,比如,IT領域分為硬件、軟件、系統、服務。而在儲能領域,電池、電源控制模塊屬於硬件,有了硬件之後,還需要電池控制軟件、併網控制軟件、計費軟件,相當於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硬件加上軟件就組成了系統,向用戶提供交鑰匙解決方案。

“軟件部分國內相對較弱,這部分是瓶頸,同時也有很多的機會,我們在儲能電池的投資也需要進行跨界,優質項目恰恰就是將先進軟硬件技術和應用相結合的。”宋安瀾說。

據瞭解,目前軟銀中國在電池技術的硬件領域投資了輝能科技、賁安科技,華霆動力等。在軟件領域,軟銀中國投資了Geli等,該公司主要是通過銷售軟件和商業解決方案,使項目開發商和集成商有能力設計、連接和運營電池儲能系統。

但是,在投資環保行業的過程中,政策風險往往是投資人最大的擔憂。宋安瀾對此則表示,政策性的風險對行業本身會有影響,包括政府突然減少補貼等等。但是,對軟銀中國來說,由於投資的大多是早中期的技術項目,這些企業反而受政策影響較小。

“技術派”投資人的投資邏輯

宋安瀾在2000年加盟軟銀中國,主要負責投資及管理,也是多個高科技公司的董事。而在加盟軟銀中國之前,宋安瀾則是一名“學院派”的技術精英。

宋安瀾是文革後第一屆大學生,作為插隊知青,他從泥濘的稻田裡得知考上清華時,簡直比范進中舉還興奮。那年,清華在浙江省僅錄取了兩人,自動化更是大熱門。清華十年苦讀,從自動控制,熱工量測,到計算機,再到經濟管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所學的給後來的投資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在出國做博士後以及隨後的教學科研中搞的計算機和網絡通訊,又給後來創業和互聯網投資提供了必需的技術儲備。

“正所謂一拍即合。”宋安瀾回憶道。而UStarcom後來獲得孫正義投資,在納斯達克上市後,其投資回報超過10億美元。

加入軟銀中國對宋安瀾來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軟銀中國專注技術類項目的投資邏輯與宋安瀾的專業和志向不謀而合。在軟銀中國18年的時間內,宋安瀾也見證和親歷了這家頂級創投機構的崛起。

如何找到這樣的公司,軟銀中國的投資的重點分為兩塊,一塊是“技術”,一塊就是“剛需”。

目前,軟銀中國管理著將近20億美金規模的基金,投資的領域從早期的TMT不斷擴張,據宋安瀾介紹,軟銀中國現在主要投資的領域有四個。第一就是TMT領域,第二是醫療健康領域,第三是節能環保領域,第四就是先進製造和消費領域。

對於各個領域投資的重點,宋安瀾認為投資不能追風口,還要回歸價值。特別是技術類的企業,投資人一定要深入研究,發現技術的奧妙,才能挖掘到有巨大潛力的投資機會。

在選取項目的時候,宋安瀾表示,他們更看重的是創業團隊的特質。

在看準賽道之後,如何挑選團隊,宋安瀾認為,要從幾方面進行考量。

第一, 團隊的成員要有遠見卓識。

第二, 團隊要有很強的執行能力。

第三, 團隊的成員之間能夠相互平衡。

宋安瀾舉了阿里巴巴的例子,他指出,當初軟銀中國投資阿里巴巴的時候也是有風險的,但是當時馬雲的團隊是他們尤為欣賞的,比如他們當時團隊中的“十八羅漢”,可以起到相互平衡的作用,這在創業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而對於技術類的企業,想要脫穎而出,宋安瀾也指出了三點關鍵因素。

第一, 要有好的團隊,這是第一位的。

第二, 要找對賽道,符合市場的需求。

第三, 要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 | 陸家嘴雜誌 作者 | 黃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