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本和故鄉貝德姆的故事

從21歲到33歲,已經結束國家隊生涯的羅本,也不免走進職業生涯末期,不知不覺中,他也會開始回憶自己的青春時光和過往歲月。羅本的故事始於只有1萬多人口的貝德姆,那裡是格羅寧根知名的衛星城。由於此地容量有限,就連稀鬆平常的超市和酒吧,都可以用具體的數字列出。或許,除了那一座97米高的傾斜之塔,貝德姆最有名的符號,就是成為國家英雄的阿爾揚·羅本。

1989年,5歲的羅本就進入了當地小球隊——貝德姆,在度過無憂無慮的7年時光後,他來到了格羅寧根青訓梯隊。相較於那些衛垡城,擁有19萬人口的格羅寧根曾是荷蘭的商業中心和農產品集散地,由於資源豐厚和地理位置優越,這裡也一直是荷蘭北部的知識、科學、文化、貿易和工業中心。

羅本和故鄉貝德姆的故事

雖然先後被西班牙人、法國人和德國人佔領,但格羅寧根長久地保留著荷蘭本地的歷史印記和人文底蘊。走出了戰爭的陰霾後,它也被諸多著名企業當做總部或分舵——比如荷蘭皇家殼牌集團、飛利浦電子公司和諾貝爾公司。

那一通電話

16歲時,羅本第一次與格羅寧根成年隊產生了聯繫。那是一個週四的下午,羅本的媽媽突然把電話打到了學校,“她一直在打,一直在打,這樣的事情不同尋常”,“小飛俠”如是同憶道,“媽媽確實很少在上學期間打來電話”。待到課間休息時,羅本在老帥的提醒下撥通了媽媽的電話,在聽筒的那一頭,母親言簡意賅的表達卻為他的世界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就在剛才,格羅寧根一線隊的教練打來電話了,他希望你這週末能跟球隊一起去客場比賽。”羅本曾經坦言,即便多年已逝,他依然記得那一天發生的所有事情,“那就是我——阿爾揚——一切開始的地方。”

羅本和故鄉貝德姆的故事

10月10日,2018世界盃預選賽小組賽最後一輪,荷蘭主場2比0戰勝瑞典。全場飛奔、梅開二度的羅本沒能幫助球

隊上演奇蹟,這場比賽也成為了“小飛俠”的國家隊謝幕戰。

從2000到2002年,羅本只在格羅寧根一線隊效力了兩個賽季,但那段寶貴的荷甲聯賽體驗,卻是他更上一層樓的基石。要知道,在“小飛俠”的“菜鳥”職業賽季,他就被評為了隊內最佳球員,當荷蘭足球還在品味無緣韓日世界盃的苦澀時,羅本正式加盟埃因霍溫,開啟了“飛一般”的青春歲月。

誠然,在荷甲聯賽嶄露頭角後,羅本得到了切爾西的青睞,“穆一期”的陣容中出現了荷蘭邊鋒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即便“小飛俠”只在西倫敦呆了三年,但他對於藍軍的感情卻是毋庸置疑。在那封寫給自己的自白信中,羅本如是說道:“來到倫敦後沒多久,你就會感受到英超與荷甲的不同,在這裡的每一場比賽,你都要更強硬,更堅毅,更快速……一旦來到這裡,你就必須儘快證明自己。為了每週都能得到首發位置,你需要持續不斷地向穆里尼奧展示自己。從這一點來看,你與穆里尼奧倒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沒錯,若澤希望在每一天都看到最好的阿爾揚,你也期待毫無保留地表現自己。”

不僅如此,從格羅寧根到倫敦,第一次邁出國門的羅本,在隊長特里的幫助下受益匪淺荷蘭人甚至感嘆道“特里身上所有的球員素質都值得我學習。”在羅本的記憶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都可以與他交流、探討。特里不僅能給出建議,還會不斷地施予鼓勵。你可以從特里那裡學到太多東西,他幾乎付出了所有——從第一分鐘到最後一分鐘,從未改變。”羅本還說,在離開切爾西之後,他再沒有遇到過這樣優秀的隊長了。

時至今日,當特里已經效力阿斯頓維拉時,33歲的羅本也摘下了國家隊的隊長袖標。他或許未能成為像前者一樣的傳奇領袖,但他對丁國家隊的貢獻卻是有目共睹。如果沒有他,荷蘭隊的世預賽之旅只會更加糟糕。

羅本說,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競賽慾望”究竟會何時消失,他只會等待時間給出的最後答案。當然,對於自己在足球世界中經歷的一切,他從不會感到過任何後悔——17年前給媽媽撥出的那通電話,就是他最慶幸的人生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